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教学在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中肩负着特殊的重任,因为历史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但是,在历史教学中要贯彻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充分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外,还有一个在学生思想情感上如何真正落实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祖国的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一个湖,就得不断地朝这个湖面上掷上一两块石子,使之不断掀起阵阵波澜。要做到这点,对于祖国的灿烂文化、英雄伟业、爱国事件的讲述就必须具体生动,有情节,有背…  相似文献   

2.
白寿彝先生十分注重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他看来,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课程具有适合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丰富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欲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虚无主义,正确处理历史感、时代感与历史前途教育、民族团结与民族斗争、乡土观念与爱国主义、光明面与黑暗面等多种关系。白先生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具有较高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有作为.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对侵略者的恨转变为对祖国的爱.要热情歌颂爱国人物,无情鞭挞民族败类,要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民族关系及民族战争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来史学界讨论的热门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发表了意见。大体说来,讨论的基本问题有:汉民族的形成、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民族关系的主流、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主体民族、民族间的“和亲”、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历史上祖国国土的处理、怎样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如何看待同时并存的民族政权、民族战争的性质及其评判、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的评价、史学研究中如何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等等。我们只是选择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介绍一些基本的观点,以提供同志们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4月12日,四川省历史学会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成都召开成立大会暨历史教育研讨会。4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现将研讨会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简述如下: 一、历史教育必须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代表们认为,在当前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历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疑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全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创业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强有力地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历史科学的研究,其中关于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民族兴衰的变化,纷纭的历史事件,众多的历史人物的研究,很多可以成为激发人们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的有用教材;所以,通过历史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现阶段我国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今年四月,在中国史学会首次学术年会暨中国史学界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对大学生而言,爱国主义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政治觉悟,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奠定爱国主义基石,使学生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正确地观察世界、热爱祖国和人民,认识自己对于祖国的义务和责任.在建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广大青少年价值观念多元多变的新形势下,坚定教师的政治方向,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在教育教学中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和报效祖国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为民族崛起而刻苦学习,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其历史的具体的内容,现实赋予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以丰富的内涵。一是在热爱祖国的教育中,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曾经深刻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我们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摆脱了苦难,洗刷了耻辱,正在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社会要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必须有社会凝聚力.当今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潮流汹涌,各种思想曲调交响鸣奏,既有催人奋进的时代强音,也有使人消极颓废的靡靡之声.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印发并公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和核心内容,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巨大工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它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人们长期凝结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信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以来,作为意识形态的爱国主义也随之产生.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综观历史,历代爱国者都以维护祖国独立和促进民族发展为己任,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维护祖国独立的斗争史和促进民族发展的创业史.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许许多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认真的清理和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一鸣 《天府新论》1998,(3):96-96,F003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炎黄子孙,必须了解自己的国家,认识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的成长、发历的历史,这不仅有助于宏观扬民族精神,而且也是深入进行爱国主义《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四川人民出版社前不久推出的由邓卫中主编的(历史科学与爱国主义教育)一书,就是一部把历史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部好书。此书从浩瀚宏观富的历史典籍申,梳理出具有教育意义和爱国主义传统的内容结构为主要框架,然后,从九个部份展衍生发。而以“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是指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它既表现为将自己的利害、荣辱置之度外,为祖国兴盛而忘我地奋斗,也表现为为拯救祖国危亡而英勇献身。 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是爱国主义觉悟的最高境界。它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风浪而巍然屹立的一个重要原因。爱国主义献身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每一历史时代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国历史上无数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洋溢着爱国主义献身精神的光辉业绩,是中华民族史诗中最壮丽的篇章。在当前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因此,探究高职教育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自然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高职教育呼唤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历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体现及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推动力量.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国人民中、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增进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心同德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一种思想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活动,尤其是思想性.在写作课教学过程中进行教书育人,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课程教学中,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般都认为,爱国主义主要指人们奋起抵抗外敌入侵,对自己的祖国有一种深厚的感情,河民族、对家乡的山水、父老充满着某种深深的眷恋。学术界普遍认为,这种爱国主义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笔者认为,这种沿习的看法是不对的,至少也是不准确的。因为爱国主义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具有的一种精神。法兰西民族有爱国主义,德意志民族有爱国主义,大和民族与犹太民族所表现出的爱国热情的强烈性甚至使世人为之惊叹不已。从历史与现实来看,爱国主义实  相似文献   

17.
胡琮禹 《阴山学刊》2001,14(3):93-95
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文物图片史料和表格史料三大类.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真实感和历史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西藏的区情和西藏民族学院的校情为依据,以为西藏培养思想政治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出发点,以以往加强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借鉴,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着重阐述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实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目标呢?中华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民族文化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沃土,离开了民族文化这片沃土,爱国主义教育也将失去依托。因此,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富的内涵,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特殊意识倾向,是学生对知识的一种力求趋近和认识的因素,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也是学习的催化剂.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从事黎、苗族地区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感兴趣教学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些情况:1、因历史不是统考科目而被视为无足轻重,甚至是多余的;2、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和思维能力也较差;3、自尊心强,但缺乏自信;重感情,往往凭个人好恶去取舍各学科.针对这些情况,我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一、沟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历史是古今相通的,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学生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感到应接不暇,对许多现实问题疑惑不解,他们渴望了解世界.渴望解开心中的疑惑.但由于认识水平所致,他们往往认为历史是死的,甚至是孤立的,没有实用价值,少数民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历史教学只有当它面对现实,体察时代精神时,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染和强烈的激情,从而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学科浓厚的兴趣、充足的动力和正确的态度.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丰富真实的有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