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文殿 《齐鲁学刊》2008,1(3):75-78
人创造文化,实质上是在生成着自己的生命。人怎样创造文化,就怎样理解生命与生成生命。人之历史与人之文化传统应当从对特定生命的理解与生成来把握。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作为西方民族生命生成方式,只具有地方意义。中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命生成方式,其基本精神是"尚德"、"尚和",其方式是"融合兼容型"的生成方式。从生命生成方式来理解文化创造,从生命自觉来理解文化自觉更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根本意蕴。  相似文献   

2.
张佳 《江汉论坛》2012,(2):57-61
大卫.哈维的空间批判理论着力分析了全球化时代时空的变化,从政治经济批判入手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新自由主义体制和后现代主义文化进行了批判。哈维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视角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的空间批判理论对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来看,马克思是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他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对于"市民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基础上的。虽然在研究中他也从现实的经验基础出发,但是他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处理这种经验材料。他用黑格尔关于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的方法来叙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他通过劳动的分析来探讨历史发展过程,而劳动的分析最终又转变成为资本主义批判的入口。他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不仅展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而且把这种唯物主义体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又在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中深化了资本主义批判。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批判的批判哲学。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方国家极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雷蒙·威廉斯创立的文化唯物主义是种新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他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唯物论;特别是在构建文化唯物主义理论核心范畴中,用别样的视角,原创性地阐述了文化观、重新评介和阐发了对"基础——上层建筑"的解读。理解和理清这两个核心问题是认识文化唯物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江华 《学术研究》2006,1(12):92-97
福山和沃勒斯坦的历史趋势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何种历史的终结。福山认为自由民主社会将终结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史,沃勒斯坦声称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体系将面临崩溃。二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两种不同的历史趋势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演绎的结果,福山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单线进步的和欧洲中心主义的,沃勒斯坦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多元的和全球性的。三是历史的终结和主体的实践。福山认为在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后,人们的实践是消极的,所获得的只是物质的满足;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历史终结后,美好的社会只是一种可能,因而主体的实践变得非常必要并且意义重大。总之,两人的历史终结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西方世界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前景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首要地是对研究方法的变革.《资本论》 是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探索的光辉典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起点追问、逻辑展开分析、逻辑中介考察全部矗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地基之上.马克思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逻辑起点的"商品"的考察,蕴含着抽象法的完整展开过程,既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也是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统一.中介环节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光",是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关键一跃.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马克思贯彻了确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亦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与建构人与世界关系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21,(5)
晚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以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以自然辩证法为试金石详细阐述了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卢卡奇将历史和自然对立起来,因此,使"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实证主义方法产生了理论错位。在恩格斯那里,自然和历史实际上是一种辩证的关系,自由必须以必然为前提,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自然和历史之间、客观必然性和主体能动性之间以实践为中介的辩证关系,任何将马克思主义某一方面的理论极端化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秦裕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70-73
詹姆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以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为依据,将"差异"确定为后现代基本的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詹姆逊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出,后现代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晚期发展阶段,其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属于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因此,差异性特征仍为后现代社会所具有,但却有别于其前资本主义社会,后现代主义文化性征最直接的表现为"绝对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武晓超 《中州学刊》2020,(8):102-107
时代是思想之母。青年恩格斯在观察时代、解读时代、批判时代中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两个转变"。1842—1845年,恩格斯从科学技术、工业革命、社会革命、世界历史角度解析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动力、历史逻辑和必然趋势,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存在、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初步形成了科学的时代观。青年恩格斯时代观的转变和形成,体现了恩格斯实现"两个转变"、形成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思想路径和理论成果,表明了恩格斯协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化,作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本质上是前后承接的和开放的。文化的封闭政策,只能导致贫困和愚昧。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然而,社会主义又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而来的,从文化继承的意义而言,它和这个“母体”之间必然有着许多共同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影响,往往对资本主义的一切绝对否定,单纯地谈论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的区别,而对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内在联系却很少思考,甚至成为禁区。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两种社会制度在广义的文化方面,有着继承关系,因而有着许多共同点。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文化现代化是二十世纪的世界潮流。今天认识传统文化,必须有一个思维视角的转换,从西方框架中跳出来,从我国的实际变化以及世界背景和格局的总特点出发,走文化民主的道路。我国文化最重大、最醒目的变化莫过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相结合,这一历史进步使中国社会跃入到现代社会,然而又形成我国文化运动中的怪圈:传统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是与近代资本主义对立的,资本主义文明是对农业文明的一种历史否定,而马克思主义文明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弊病的否定。在中国,这两种质上不同的否定奇异地结合起来,形成历史的错位。承认历史的错位,变错位为正位,这便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2.
作者依据《资本论》方法结构的总体和思维的整体性原则立论,通过分析《资本论》方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和理论逻辑的反映论基础,阐述了范畴的历史性原则和商品范畴应有的资本主义历史性质,认为《资本论》起点商品的性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产品作为商品的性质或资本主义商品的简单规定性;起点商品反映并包括着前资本主义商品的规定性,但不是前资本主义商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英国"新左派"的代表人物,威廉斯创立的文化唯物主义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对文化结构进行了总体性分析,尤其对当代在西方泛滥的大众文化作了历史审视和重新建构,作出了完全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回答,对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耕 《学术研究》2001,2(1):5-12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内部存在着两个派别,即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二者有不同的理论来源、理论特征和理论归宿.从研究主题的历史性转换这一视角看,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三种历史形态,即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真正批判的世界观",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所以它又是辩证唯物主义.法国唯物主义一开始就反对"形而上学",但又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形而上学".真正终结"形而上学",并高扬人的主体性的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建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对如何建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提供一种设想:在把实践理解为人的自由自觉生命活动的前提下,首先确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感性活动的基础,把它的出发点放到"有生命的个人"上来;其次进入到这些个人的关系即社会历史领域,这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原理部分;最后是方法部分即唯物辩证法,不论是历史辩证法还是自然辩证法都是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人学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哲学研究>发表多篇文章,批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解读的学术主张.这些文章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跟一些中国学者"删除唯物主义后缀"而自立的"实践人道主义"等学说混在一起,然后用"自我循环"、"交互解释"等判词来断言必须"扬弃"实践唯物主义.他们又把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实践"解释原则硬性冠以"历史"解释原则的称谓,从而论证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名称,同时贬斥本来与之同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要求后者向前者"还原"、"回归"、"提升",将其话语统统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总范式下.笔者不同意上述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批评,以"实践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硬核、"实践"解释原则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为哲学立足点,再次论证并肯定:在历史地形成的马克思哲学的诸多名称中,"实践唯物主义"是最能说明马克思哲学真正实质的名称.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或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可以说,条件是:其理论硬核是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实践论.在这个意义上,同"实践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或者扬弃"实践唯物主义"的所谓"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它是人类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实现充分交流、沟通、共享,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全球文化"的趋势和过程;从文化全球化的产生及其发展的一定阶段来看,它是通过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全球扩张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只有在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全球文化"才能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英国的平民文化是劳动人民利用家长制社会的习惯、传统,创造性地应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一种阶级斗争方式。作为平民文化的一个典范,"道德经济学"为民众提供了一种有限的、局部性的文化霸权,从而确保粮食骚动这种"没有阶级的阶级斗争"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平民文化逐渐消亡,新的工人阶级文化逐渐形成。它是与资产阶级主流文化相伴而生的一种新兴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丹尼尔·贝尔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即资产阶级传统文化与现代主义之间内在冲突产生的根源、实质及其后果,并从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出发提出了解决这一文化矛盾的方法,这种大知识分子的公共情怀值得我们尊敬和深思。但作为一名保守主义者,他的分析并没有真正揭示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产生的根源,而是全面陷入到精英主义和技术决定论的方法论镜像之中,无法自拔;他所开出的药方即"公共家庭"的救赎之路也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充满激情的幻想,根本不具有任何可行性,必然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沦为一种失落的幽灵。  相似文献   

20.
论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了历史重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生态唯物主义,马克思的世界观是生态世界观,生态唯物主义是生态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体现了对资本主义深刻的生态批判和对全球生态问题的深切关注;可持续发展是新陈代谢裂缝修复的必由之路,它与共产主义社会是一致的;共同进化论规定了人在自然界特殊的生态地位,也预示着今天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