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与组织创伤修复的关系。方法运用NS-FⅡ型多功能光谱治疗仪器建立微波灼伤动物模型,分别用RT -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创面组织中内源性aFGF基因表达。结果伤后12h创面皮肤组织中aFGF基因表达增加,并于伤后48h达高峰,伤后96h表达逐渐减少。结论组织损伤后内源性的aFGF mRNA表达具有可逆性,且其表达强度变化与组织损伤修复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磷脂酶A2 (PLA2 )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1 )在哮喘气道炎症细胞浸润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卵蛋白等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5、PLA2 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与ICAM-1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哮喘组BALF中IL-5含量和PLA2 活性显著增高,尤其是IL-5增高更显著;支气管上皮细胞ICAM-1的表达显著增强;相关分析表明,ICAM-1的阳性面积分别与IL-5和PLA显著相关。结论:IL-5、PLA2 和ICAM-1在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细胞浸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可能对炎症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聚集,迁移、活化和粘附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TWIST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和宫颈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在宫颈癌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6例宫颈癌组织和35例宫颈正常组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WIST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WIS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TWIST 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高危型HPV病毒载量相关性?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TWIST mRNA表达高于宫颈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Western blot在蛋白质水平上证实了这一点(P < 0.01)?宫颈癌组织中TWIST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22),但与年龄?FIGO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TWIST mRNA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P < 0.05)?而TWIST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无相关性(r = 0.205,P > 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TWIST的表达上调,且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相关,TWIST的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GC)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多重耐药蛋白1(MRP-1)的表达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5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45例、异型增生(Dys)50例和GC 65例组织标本中b FGF、MRP-1阳性表达情况。RT-PCR技术检测MRP-1mRNA的表达情况。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两因素的相关分析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CSG→IM→Dys→GC的过程中,b FGF,MRP-1的表达呈逐步递增趋势,b FGF,MRP-1的阳性表达率GC组与Dys组、I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1与MRP-1mRN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98,P0.05)。结论胃癌形成过程中,b FGF,MRP-1,MRP-1mRNA表达逐渐上调。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减轻β-淀粉样蛋白所致PC12细胞毒活性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7β雌激素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所致PC12细胞毒活性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观察雌激素对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的Bcl~2mRNA及Bax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用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h,与对照组相比,Bcl~2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Bax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而Aβ25~35加17β雌激素引起Bcl~2mRNA的表达水平较单纯Aβ处理组增高,Bax mRNA的表达水平较单纯Aβ处理组降低。结论17β雌激素在Aβ25~35所致PC12细胞毒性的神经保护作用中,其机制是通过上调Bcl~2mRNA的表达与下调Bax mRNA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潜能及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是造血干细胞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通过对来自造血干细胞(CD 34+)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 ags)和SAGE(Serial A nalysis of G eneExpression)数据进行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造血干细胞除表达大量下游分化细胞的分子标志外,还表达一些非造血组织的特异基因。在分子调控方面,反义RNA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7.
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人公共蛋白质数据库的蛋白质序列中筛选到新的分泌蛋白基因CHID1(Chitinase domain containing 1),该基因定位于人11号染色体短臂15区5带(11p15.5),cDNA长1 182 bp,其编码蛋白共有393个氨基酸。转染COS-7细胞后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在细胞培养液中没有检测到CHID1蛋白。对CHID1基因在mRNA水平上进行组织分布考察发现:它在肺、肾、肝、心、胸腺中都有表达,肝中最高。细胞生长曲线揭示,Lovo-CHID1稳定细胞株有生长抑制的现象,而细胞周期分析发现细胞株在G1期发生阻滞。这表明CHID1有可能是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8.
衰老引起免疫系统退化,但这种影响对不同组织是否相同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抗菌相关基因(包括免疫效应分子BPI/LBP和Nramp以及调控因子IL-8)在不同月龄的一年生贡氏假鳃鳉不同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发现这三种基因均呈现与月龄和器官组织相关的异质性表达模式.与成龄鱼相比,老龄鱼的肝组织中三种抗菌基因均有升高.在受到LPS刺激后,在老龄贡氏假鳃鳉的肝脏中抗菌免疫反应较弱,即对老龄鱼肝脏而言,衰老会系统地削弱肝脏的免疫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游离脂肪酶催化稳定性低、难以回收等缺陷,以不同比例的壳聚糖/膨润土复合载体负载脂肪酶,以提高脂肪酶在橄榄油水解中的催化性能.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对壳聚糖/膨润土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各种壳聚糖/膨润土固定化脂肪酶对橄榄油水解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壳聚糖与膨润土的质量比为10%(CB-10)时,脂肪酶的负载量达到最高(92.1%),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为0.56 U/mg,连续反应5批次后,固定化酶的剩余活性为初始值的68.2%,显示了较好的催化稳定性.该研究结果说明,壳聚糖/膨润土复合材料较好地兼顾了无机材料的结构刚性和天然高分子物质的生物相容性,是固定化酶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中克隆到了一个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命名为Hc SODn).Hc SODn基因的长度为1575 bp,包括一个长80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7个氨基酸的蛋白,并含有一个保守的Cu_Zn_SOD结构域.Hc SODn mRNA在所检测的三角帆蚌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而腮中最高.在嗜水气单胞菌诱导下,血细胞中的Hc SODn mRNA的表达水平在3 h时显著上调(P0.05),表明Hc SODn在三角帆蚌抗细菌感染的天然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 1期 (总第 1 7期 )科技哲学研究从科技的发展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娄文月 ,李宏伟 (1)……………………………………………………………………基因工程技术的伦理沉思陈 凡 ,赵迎欢 ,马会端 (4 )…………………………………………………………………………论技术责任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催化剂,然而它在恶劣环境中容易失去活性,并且在催化反应结束后难以回收再利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备了以微乳液凝胶为基础的同时载有脂肪酶和pH敏感性聚合物聚4-乙烯基吡啶(P4VP)的固体材料.酶活性测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进脂肪酶在较低pH环境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的人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MMP-1,MMP-2/TIMP-1,TIMP-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的作用机制.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人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检测MTT值;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用药前后MMP-1,MMP-2,TIMP-1,TIMP-2 mRNA表达变化.结果 5-氟尿嘧啶在体外能明显降低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IMP-1mRNA的表达;对MMP-1,MMP-2,TIMP-2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 5-氟尿嘧啶可能通过降低TIMP-1的表达,从而使MMP-1/TIMP-1相对比例增加,达到促进胶原降解,减少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和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促进肠黏膜细胞分化增殖和再生的机制,提供治疗老年炎症性肠病的认识。方法 (1)建立动物模型:由吲哚美辛诱导的胃肠黏膜损害,供体雄性SD老年大鼠皮下注射吲哚美辛处理(7.5mg/kg在5%碳酸氢钠)24小时连续3天,取4只吲哚美辛处理的SD老年大鼠使用戊巴比妥麻醉条件下处死(50mg/kg,腹腔注射)细胞组织学评估和确认老年炎症性肠病模型成功建立。(2)成功建立的老年炎症性肠病模型动物被分成4组,每组16只:BMMSCs-SCF治疗组,BMMSCs治疗组,SCF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使用PKH26荧光染色标记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输入炎症性肠病受试SD老年大鼠实验模型中,通过形态学观察测定肠黏膜的修复及再生,采用Western blot和PCR技术对动物模型体内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中PKH2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受体老鼠胃肠黏膜中发现PKH26荧光染色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基质细胞,如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干细胞标记物(Lgr5,Musashi-1,ephrin-B3)等。在BMMSCs治疗组的SD老年大鼠肠黏膜中mRNA,PCNA的蛋白水平,Lgr5,Musashi-1和ephrin-B3增高,在BMMSCs-SCF混合治疗组中显著提高。在BMMSCs治疗组肠黏膜层和隐窝层浓度较高,更明显的在BMMSCs-SCF混合治疗组。结论在吲哚美辛诱导的肠道损伤实验中BMMSCs和SCF可能参与黏膜细胞再生并发挥协同作用。BMMSCs和SCF可能具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重组DNA技术在抗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1C 7 VH基因和VL基因之间导入一段连接肽[(G ly4Ser)3],采用重叠延伸拼接法,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scF v基因。将scF v基因克隆至噬菌粒pCANTAB 5E载体,转化E.coli TG 1,构建噬菌体抗体文库。用M 13KO 7辅助噬菌体挽救及固相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对噬菌体抗体文库的三轮“吸附-洗脱-扩增”的淘洗,筛选出scFv阳性克隆。将阳性克隆转化E.coli BH 2151,通过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可溶性scFv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 ISA)检测表明:scFv克隆表达的phage-scFv及可溶性scFv与FMDV亲和力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6.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1—2期合刊载有我校中文系主任王驾吾(焕镳)教授的新著《〈墨子〉校释商兑(一)》,原拟连载,现尊重作者的意见,不再续登.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扩增了A rthrobacter g lobiform is中酯酶编码基因,与载体质粒连接后在大肠杆菌BL 21(DE 3)中进行表达。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蛋白在8 m o l/L尿素作用下溶解,经过透析复性后获得了具有活性的粗蛋白。产物活性实验表明,酯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为菊酯作为杀虫剂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第1期【经济与管理】基于智力资本的企业战略研究……………………………………………………………………原毅军,张晓峰(1)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刘金涛,杨君,曲晓飞(7)基于互联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RT-PCR技术,首次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肌肉组织总RNA中成功克隆了RPS24(Ribosomal Protein S24)基因的表达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及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RPS 24基因的表达序列全长为431bp,开放阅读框(ORF)为399bp,编码13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的分子量为15.3251kD,pI为10.92,含有7种类型共14个功能位点:即1个N-糖基化位点、2个cAMP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6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3个N-酰基化位点、1个酰胺化位点及1个RPS 24e sig-nature.进一步分析发现,大熊猫RPS 24基因与已报道的人、牛、苏门答腊猩猩、褐家鼠和小家鼠5个哺乳动物物种的表达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编码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1%、92.4%、94.7%、89.9%和90.4%;与人RPS 2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8%,其余均为99.24%.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钠氢交换体1(sodium—hydrogen exchanger1,NHE1)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HE1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35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NHE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NHE1mRNA的△Ct值分别为6.29±0.66、5.01±0.60、4.40±0.74。与心功能Ⅰ级组比较,在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mRNA表达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组(P〈0.01),同时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患者心肌组织中NHE1mRNA水平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NHE1mRNA的高水平表达,提示NHE1可能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