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近些年,以网络反腐为代表的网络监督逐渐成为社会热点。从周久耕、杨达才、雷政富、刘铁男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四名法官,网络反腐的巨大威力令人鼓舞,网络已成为我国反腐的重要平台。与传统和体制内的反腐路径相比,网络反腐有其独特优势;但网络反腐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有其本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此,只有加强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对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网络反腐的潜在威力才能更好地取得实效。依托网络反腐的法治化推进,网络监督的体系化势在必行,网络监督体系化的路径选择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李永洪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2-17
近年来,网络反腐尽管发挥了明显的正能量和正效应,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局限性和负效应.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是导致网络反腐局限性和负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是新时期网络反腐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法律制度,既要坚持审慎适度和循序渐进相结合、规范权力监督主体与规范权力行使主体相统一、“网上立法”与“网下立法”相配套、“废”“改”与“立”相衔接等基本原则,也要抓紧运作网络反腐旧法的修改和新法的制定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于学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7-22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网络反腐归根到底还是人借助于网络进行反腐,网络反腐中人的因素较网络本身更为重要。另外,还应当看到网络反腐不仅需要对网络的制度规约,还必须将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嫁接好。规约和发展网络反腐应着眼于网络的工具性、人本身的素养以及制度的推进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中国当前强力推进的反腐面临着赞誉与诟病并存的双重评价.探讨“强力”反腐的利与弊,厘清其与法治构建的内在关系,并找到一条趋利避害的路径,对当前反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以是否有利于法治进程作为评判标准,对”强力”反腐进行辩证分析,从而提出了趋利避害的三个机制:反腐力度制衡机制、施力主体自我净化机制、反腐与法治耦合机制.在三个机制共同作用下,实现反腐法治化道路应该完成四个转变:一是完成从依权反腐到依法反腐的蜕变;二是实现从选择性反腐到全面覆盖的转变;三是完成从“被迫型倒逼式”到“主动性预见式”的突破;四是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喻中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1):58-61
为了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 ,有必要在强调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 ,强调决策的法治化。法治的决策同时也可以保证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 相似文献
9.
朱伯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33-36
循环经济蕴含法理学价值。循环经济对法律本身具有特殊的依赖性;循环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法律体系的结构性要求;建立支撑循环经济的科学体系学需要加强循环经济立法。“主、客一体”范式下,循环经济法律关系不仅注重主体之间的关系,也注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客体内部之间的关系。循环经济法有其独特的法律调整机制。循环经济立法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政策性、坚持社会本位。循环经济立法要贯彻责任制、注重技术标准、多阶段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0.
周湘鄂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83-86
网络反腐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组成部分在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拓展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方式;二是弥补了传统制度反腐的不足;三是推动了廉政文化建设;四是推进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12.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信息时代的大背景、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再加上网络反腐自身的特点,使我国网络反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行机制,即动静结合、上下联动、官民双轨的反腐机制。在政府有效的监管下,循序渐进地开展网络反腐,不仅可以有效地打击腐败行为、净化社会空气,还能提高人民的民主意识,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反腐的根本在于制度建设.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传统中国的制度安排是在人治的框架内实现的,这种制度安排必然会导致制度“三性”(制度合理性、制度合法性、制度现实性)的缺失,成为腐败滋生的根源.现今中国的反腐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实现制度安排,即从制度的“三性”方面推进制度变革:一是反腐制度路径设计必须以“民主”价值为导向,“人民监督”为前提,体现制度的合理性;二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障制度的合法性;三是科学定位政府角色,限制政府成为“特殊利益集团”,保证制度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反腐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主要包括官方网络反腐、民间专业网络反腐和大众网络反腐.网络反腐以其传播速度快、参与面广、虚拟隐蔽、成本低廉等特点,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形式,在我国反腐败事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反腐功能的发挥受到信息、网民、政府、程序等多个方面因素的限制,针对网络反腐在实际运行中的局限性,有必要构建反腐联动机制、舆情汲取机制、快速反应机制、舆情监管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彭支援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0-33
规范网络传播有不同的路径和方式,法治化治理网络传播无疑是较为高效和理想的选择。为实现网络传播的法治化,需要转变治理理念、形成法治思维并且需要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同时,还需要提升公民规则意识和有序民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规划的法治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史际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1-8
“十一五”规划标志着中国进一步迈向市场经济体制,脱法的计划向法治的规划转变。我国的规划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龙头和主干,涵盖与规划同质的产业政策,规划目标及其实现呈现政策化特征,规划和产业政策已趋于融合。规划具有可预测性和或然性,需由不同利益、不同主体进行博弈,方可辨明其正误和可行性,将字面的设想转变为有益、有效的行动。博弈有赖于引入责任,以明确不同角色及其权益,关注角色的行为和利益,通过体制内外的监督制约包括司法审查,形成对博弈的激励和约束,实现规划法治状态。 相似文献
17.
18.
盘查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随意性、强制性和歧视性三大问题。要实现盘查的法治化,就必须制定使用盘查的合理标准,完善盘查的合理程序,确立以任意性为主的盘查原则。 相似文献
19.
罗泽胜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1):44-46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 ,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法治化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物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行与实现的有效保障。本文拟就可持续发展法治化的必要性及其主要途径予以探讨。1 可持续发展法治化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 ,至今仍未形成一致的定义。 1981年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保护地球》文件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改进人类生活质量 ,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和负荷能力”。 1987年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 相似文献
20.
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正常开展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教育改革应走向法治化。教育改革的法治化是指用法律制度规约教育改革行为,减少甚至避免各种非理性、随意化现象的发生,使教育改革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教育改革的法治化有助于教育改革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增强其合法性、合理性与可预期性。教育改革的法治化应从教育决策的法治化、政策实施的法治化以及改革评价的法治化这三个方面入手,并通过提升教育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形成处理教育改革问题的法治思维及方式、增强社会大众的教育法治观念和提高教育改革参与者的法律道德修养等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