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略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传统羁縻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民族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相始终。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王朝理想的重要策略。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羁縻政策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治理方式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由松到紧、由间接治理逐渐向直接统治过渡。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和撰述因被赋予了与传统史学迥然不同的学术意义和现实关怀而成为近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史研究不仅是中国通史撰述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体现史家所持撰史观念的基本坐标.多种中国民族专史的撰述出版以及研究论文的不断发表,使民族史研究很快成为了近代史学中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也反映了民族史研究因现实关怀而获得了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民族史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尤中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民族史专家、学者。他从1954年执教云南大学,从事中国民族史的教学与研究,至今已52度春秋。他培养了大批的民族史教学与科研人才,其中14位博士、20多位硕士都已成为高等院校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广厦多有栋梁材!同时,尤中先生在中国民族史科研领域内,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自1957年8月以来,已先后出版《南诏史话》、《僰古通记浅述校注》、《云南民族史》、《云南地方沿革史》、《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及其《续编》、《中国西南民族史》、《西南民族…  相似文献   

4.
郑川水教授     
郑川水教授,1935年生于福建省永春县。1958年于上海市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辽宁大学历史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为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地名学会会员、辽宁省地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地名学理论学术顾问。牛后*F中享生烈士_右_。h。班及留学生讲测中国古代中世纪史》、冲国历史地理》、《满族史研究》、株北民族历史地理文献》等课程。多年来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很注重中国国家机构变迁史、中国民族史、民族历史地理文献的研究。是《中国国家机构史》的主要执笔者与主编。此书多达五十余万字,填补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5.
《吕振羽诗选》是研究吕振羽晚年思想和学问的重要文本。民族史和史学史是吕振羽晚年用功较多的两个领域。诗中讴歌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以及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少数民族领袖。咏史诗中关于中国古代史家和史书的篇章,反映了吕振羽对史学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包括: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要批判地继承古代史学遗产;要开展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两翼制度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制度之一,由于资料缺乏,很少有人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一书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力作。该书内容丰富,新意迭出,填补了北方民族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1997年 6月,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声震主编的三卷本《壮族通史》,是迄今国内外最完整系统的壮族历史专著。体例新颖、结构完整是该书的特点之一。 王朝发展史是中国古代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王朝变化史这条线索,对探求统一的中华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中国各民族自身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近年来,国内一些民族史学工作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摈弃了传统的体例,根据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叙述民族史,给民族史学园地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这部壮族通史的编者认为,壮族作为岭南一…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史学史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一直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早在1986年就指出,"史学史的工作,是一个很艰巨的科学工作.单就中国史学史来说,汉文史书浩如烟海,整理出来一条发展的线索,已经很不容易.国内的兄弟民族,如蒙古、维吾尔、藏族、傣族、白族等,也都有他们的史学.现在我们知道的还很少.把中国史学史写成一部多民族的中国史学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他还认为,"不写兄弟民族的史学史,中国史学史就不算完整"[1](P178).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史课程是高校历史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具有逻辑性强、时间跨度大、内容庞杂等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要求下完成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工作并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是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协调运用的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史学史和少数民族史学及史学史的研究现状,揭示了中国史学史和少数民族史学的辉煌成就而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极其薄弱的历史与现状,探讨加强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建立全民族的中国史学史的重大意义,并就建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前半叶民族史书写的几类主要范式虽然在时代背景、指导思想、民族史观、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显示出从传统史学话语体系经新史学话语体系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转变的学科史特征,但在撰述意旨、结撰方法和民族史本体认识等方面却都体现出自觉的中华民族意识。本文以20世纪前半叶中国民族通史撰述为中心,探讨知识分子在民族史书写过程中表现出的中华民族意识,挖掘其对当今中国民族史书写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万善,本院历史系教授。汉族,陕西大荔人。生于1936年。1955年入兰州大学历史系学习,1959年毕业。现为甘肃省史学会理事。在本院任教期间,先后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中国商业史等课程。编写有《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国商业史》等3种教材,共4册,凡45万字.擅长中国近代史、西北近代史与西北近代民族史,特别是回族及各族穆斯林起义史的研究。自1962年以来,在《光明日报》、《历史教学》、《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回族研究》、《西北史地》、《科学·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3.
"四裔"是中国传统史学中少数民族史书写的特定术语,亦是吕思勉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吕著特别是《中国民族史》一书中浸染着中国传统史学的"四裔"观。吕思勉更以纯粹的史学精神、翔实而系统地考证了中国"四裔"诸族的源流、演变和相互关系,较为客观地揭示了古代中国各民族的基本历史面貌,为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史研究是白寿彝先生学术生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推动中国民族史研究发展,白先生一贯追求并倡导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他身体力行,在民族史学科的理论建设上,始终强调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地位,指明民族史研究的历史任务,提出民族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学科健康、科学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少数民族的历史地位、民族关系、民族英雄的评价等专题研究上也不断从理论上推陈出新.在民族史研究的理论创新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堪为后人典范.本文除对白先生在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贡献作一综述性考察外,还进一步阐明该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教材是决定学校教育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各高校都必然注重相关的教材建设.就我执教的西南大学(原西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看,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及本世纪的头两年,曾在不同时期选择过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作为中古史教学的教材.这些各有特点的专著,曾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我们的教学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时间推移,曾起了重要作用的教材,有的观点渐显陈旧,有的结构不尽合理,更为关键的是它们皆无法吸收近几十年的新研究成果,所以重编高质量的新教材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陈致远同志常年致力于地方史的研究。他给学生开设的常德地方史课程,曾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999年5月,他所撰著的《常德古代历史研究》一书,又顺利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部地方史研究力作。该书运用大量的方志、正史等文献资料和丰富的考古资料,对常德沅、澧地区从原始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古代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和阐述,包括常德古代的社会发展历史、经济发展历史以及建置沿革史、民族史、人口史、先贤人物史、文化史和自然灾害史等诸方面的内容,第一次构建了一个全面阐述和研究常德古代历史的基本框架,其开拓之功实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史传文学孕育出了中国古代小说,但是又阻碍了它的发展。续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续书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它是古代小说从内容到形式对依存于史传传统现象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在高校中文系的文学课程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当前中国古代小说教学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以"论"、以"史"为主而忽略了中国古代小说文本本身的丰富性以及在文化方面的多元化特质.笔者认为,如果采用"细读--讨论--归纳"的"三步教学法",能够大大提高古代小说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绍明先生的羌族史研究不只是羌族研究,也是中国民族史重要的一章.这个研究与书写传统可溯及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与范晔<后汉书·西羌传>,以及清末民初章太炎的"中夏之族"和刘师培的"中国民族"概念下的羌族史书写.李先生早年曾参与少数民族社会大调查,他的研究范围是整个川康边境的彝、羌、藏等民族,并参考语言、考古学的新发现,因此他参与完成的<羌族史>成为近现代最经典的中国民族史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八三年,我为我校历史科八三级同学开设中国古代史·先秦部分的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朱绍侯先生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一版)。备课期间,偶见课文有可商讨处,则一一笔录,渐有若干条。今纠聚成篇,或可为教学之一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