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理论与实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即城市化是一种空间的集聚,归根到底是人的集聚。集聚与辐射是城市功能的最高表现,也是城市的生命活力和竞争实力的集中体现。经济增长方式由"农村推动型"向"城市辐射型"转变,城市化模式由低级向高级推进,这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城市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而从发展的视角考察城市的经济增长,除了传统研究所注重的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之外,必须充分考量空间集聚和经济结构转变的因素。在对我国35个主要城市1994-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差分GMM方法对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展开了详细的数据经验分析。特别是,我们明确区分了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集聚与集聚效应,结构转变与结构转变效应。分析结论显示,我国近十几年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要素投入的提高以及产业的结构转变,集聚效应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而集聚导致的拥挤等负面影响却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3.
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的“江苏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新一轮城市化运动,正由"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向以产业升级主导、城市空间集约的"精明增长"型城市化转变,城市成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又因城市的集约化而进入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期,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型动力系统。"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江苏要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国际化"等大战略,让城市与区域的空间扩张,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互动、共融之势,促进空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服务经济体系的形成,探索出一条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江苏路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地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结构的转型。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了稳定增长时期,但更多地表现为规模和数量扩张的粗放型特征,"半城市化"特征明显,对城市化的关键性制度约束仍然存在,城市化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严重,在发展上需要全面提升城市化的发展质量,深化城市化发展关键领域的制度创新,推动中国城市化实现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人口发展质量是城市化质量的核心和根本目的,产业发展质量是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动力,空间发展质量是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铁时代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地理学第一定律是地理空间在地球表层的具体表现,也是研究生产力高度发展重要核心区人口与经济集聚城镇的现象。在高铁时代,城镇扩展构成的大都市圈集聚、集约与消费的物质越来越集中,其大都市圈的资本、人流、技术与文化"外溢"与"回流"不断信息化、网络化、空间集中化的城市化过程;反过来也促使加快了交通网络化、同城化、快速化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群区,尤其突显。本文从我国刚刚进入高铁时代,大都市圈的相对地域空间内工业化、城市化的基本完成出发,探索我国三大都市圈(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城市化过程、发展模式及其发展路径,并为我国三大都市圈发展战略及其相关对策提出积极的建议,期望引起学者的深入研究与争论,促进我国城市化道路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和创新分布的区域失衡是导致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呈现区域差异的根本原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并研究其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即区域创新能力倾向于空间集聚,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空间溢出性,不但作用于当地的经济增长,而且对近邻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带来影响;经济开放程度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更强烈.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不是城市居民的专利,它包括有形城市化和无形城市化。城市化是产业结构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是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或优化程度联系在一起。城市信息化,由信息网络构成的流动空间正逐渐取代原有的域市空间,城市中存在着原有的城市空间.和信息流动空间的二元城市化现象。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经济全球化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就是城市发展"无边界"。我国城市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城乡二元结构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发展超过生态承载力、环境质量日益不宜居、能源资源产出的低效率以及对生态利益享受和生态环境成本责任分担不公平等,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至上的发展理念是城市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生态问题累积的关键所在,生态环境责任承担不到位进一步加剧了环境质量的恶化。为了让城市化进程符合发展规律,需要确立以生态红线为顶层约束的可持续理念、建设"经济-生态-民生"相协调的城市宜居环境、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效率,以及促进城市与相关利益主体的生态公平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经济结构的进化与城市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城市化的进程与经济结构的进化密切相关。城市化的本质是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工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必须依托于规模经济和积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也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的进程将加快。城市化是解决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下所必然带来的。有关统计显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城市化水平依然较低。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化较低的水平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