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的管理层作为公司经营权的实际控制者,具有重要地位和优秀才能,理应获得生产要素的正常回报。企业家职能本身决定了必须承担风险,企业领导者的劳动处于高级地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才智只可能通过经济利益得到尊重与保护才能被“激励出来”。企业管理层利益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其实现机制应基于固定报酬与浮动激励组合运用的基础之上,在注重短期激励的同时,给予管理层以长期激励,实现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目标的短期与长期的一致。现代企业制度下,国企管理层长期利益激励机制的主要方式,有“持有公司股票”和“购股期权”制。  相似文献   

2.
3.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构成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内容。在分权化改革与市场化改革交互作用的体制变革时期,以政策调整为主要手段的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有其必然性及制度性缺陷。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推动其必须进入制度创新的新阶段。重构一种科学规范的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新模式以保持深层次利益结构平衡,已成为经济与行政体制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的逻辑选择。  相似文献   

4.
资产重组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杨家亭1.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有存量资产由于受"条块"限制不能自由流动而缺乏重组的机会。这导致了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中的有效供给不足与竞争性行业中部分国有企业设备闲置或半闲置的状态并存。一方面,能源、交通、通讯和...  相似文献   

5.
利益关系调整与中国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评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与现实感受反差入手,论述了中国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的三大矛盾,指出利益失衡是诸种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收入分配关系的失衡和扭曲作了分析,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应以富民为核心,调节利益分配关系,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并提出了调整利益关系,确保净福利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理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究竟是前者决定后者,还是后者决定前者,长久以来,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休。本文认为,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无论是旧制度经济学家的“技术决定论”还是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制度决定论”都是片面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应是一种“交互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再度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立足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考察了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变化及特征,提出了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一、委托—代理理论代理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古老也是最普遍地得到规范的关系之一。这种关系事实上存在于各种契约安排中,如雇主—雇员、保险者—被保险者、政府—被统治者、所有者—经理等之间。马克思曾指出:“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社会资本的非所有者使用,这种人办起事来和那种亲自执行职能,小心谨慎地权衡其私人资本界限的所有者完全不同。”①这是对企业…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风险与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翀 《河北学刊》2001,21(1):57-60
道德作为人们的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道德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又会对经济基础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任何政府在作出制度安排或制定政策措施时,不能不考虑道德风险的问题。本文在阐明道德风险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道德风险的存在对国有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并进而提出了利用制度创新的方式去抑制国有企业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概念在社会主义的应用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资本的属性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是“用于剥削雇佣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企业里的货币、生产资料和商品就不是资本,而是资金。”①由于这种观点的影响,我国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至今还是只讲企业的“资金运动”,而不讲资本。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这种观点的误区在于没有区分资本特殊与资本一般,缺乏对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作一分为二的剖析,从而严重地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其自身的艰巨性和中国社会经济总体改革的渐进性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依托,也相互制约。换言之,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推动并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改革,而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所获取的成效,又十分有利于并作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反之亦然。因此,迈向新世纪的征程在向我们昭示,要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促进企业制度创新,就必须加快建立新的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框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全方位变革。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企业制度创新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企业自身而言,能使…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 ,应处理好创新共性与中国特色、产权创新与机制创新、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创新模式与创新过程等四个方面的关系。国企制度创新的中国特色内涵有二 :一是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两个优势基础上的创新 ;二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大国基本国情出发的创新。产权创新是企业制度创新的应有之义 ,但企业制度创新不等于产权创新 ,更不等于产权清晰  相似文献   

13.
利益关系的调整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呈现出多元利益整合与冲突的复杂情境.一方面,中国终于走上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动,激发了整个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无穷活力,人们在改革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有了追求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 ,建国以来我国的基本社会阶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内部发生了深刻变化。属于工人阶级范畴的产业工人阶层、经营管理阶层、知识分子阶层 (包括广大干部队伍 )不断增强和壮大。全国职工人数从 1978年的 1.2 4亿人增加到1999年底的 3.6亿人。工人阶级队伍的组成向多样化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基本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两大部分职工构成 ,现在由多种经济成分的职工组成。其中 :国有、集体和其他公有制企业职工约 1.2亿人 ,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约 6 2 2 5万人 ,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约有 …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与经济利益关系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度的本质是协调经济利益关系的规则,制度的功能是提供协调经济利益关系的机制,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经济利益关系格局演变的过程。不论所有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如何,一国经济发展战略或政策的变动都会引起该国居民利益分配状况及经济利益关系格局的变化。这意味着,调整和改变发展战略或政策是影响利益分配变动的重要手段之一,经济利益关系演变是体制转换和增长方式变换的先导性动因,意识形态等非正式规则则通过对不同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施加影响进而影响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6.
一、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误区以扩大自主权为基本取向的企业改革思路自1984年在全国铺开后,对于企业改革的具体形式,理论上先后有过几种不同的方案,实践上也出现过办法措施的几次政策性变换,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后来在全国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直至近两年的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不断改革中的企业曾经不断地随着新措施的出台而阶段性地释放出巨大的效益能量,后期的改革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先前存在的问题。但是,几乎每次的政策变换又都带来或引发了一些更为深刻的问题和矛盾。在落实企业自主权的过程中,企业与政府部门自觉不自觉地陷入…  相似文献   

1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我国国有企业制度的创新。它必将从根本上影响国有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本文试图探讨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对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尽管人类已经意识到风险不仅意味着利益的损失,也存有获取利益的机会,但是在经济理论研究和现实经济活动中,更多的人总是习惯将风险和利益损失相等同,将风险损失的原因归结为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将风险制度的空间局限在减少不确定性与降低风险损失上。这在人类经济处在极不发达的时期,人们抵御和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相对绵弱的情况下是极其正常和必要的。然而,当人类的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人们抵御和承担风险损失的能力日益增强的当今经济社会里,如果经济理论研究仍局限于这一视野之内,人类经济活动的努…  相似文献   

19.
企业制度创新机理与国有企业改革郑红亮一、现代企业的形成是制度不断创新的结果纵观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史可知,从古典业主式企业到当今的现代公司型企业的演化,乃是企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结果。古典的业主式企业除规模狭小、技术落后等特点外,有两个最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