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其一,召开全县流浪乞讨救助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各乡镇积极主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对在本辖区内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要及时报告、及时接收、及时救助。其二,会同县康复医院设立流浪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7,(9):61-62
长春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将本地流浪乞讨人员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同时,在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方面,除了对流浪乞讨人员开展街头劝导,进行心理疏导和正面引导外,还要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未成年人的专项救助。对确实无家可归评丧失劳动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后可送往社会福利机构供养。  相似文献   

3.
切实履行职责.作为负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职能部门,救助管理站不仅守土有责,而且要做到工作有方.各地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及19部委《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总结推广经验,完善配套政策,推进救助管理工作健康顺利的开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三年多来,各地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尽管新的救助管理制度运作顺利,但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状 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和民政部制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以来,流浪乞讨现象和救助管理工作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流浪乞讨人员明显增多。 在城市的繁华地带,乞讨人员明显增多。以  相似文献   

5.
切实履行职责.作为负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职能部门,救助管理站不仅守土有责,而且要做到工作有方.各地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及19部委《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总结推广经验,完善配套政策,推进救助管理工作健康顺利的开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三年多来,各地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尽管新的救助管理制度运作顺利,但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救助管理机构中的社会工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社会福利》2010,(1):37-38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6年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上述文件标志着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7.
原文速读:河南省为了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令《河南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着力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延伸服务工作,保障需要紧急救治的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29日,安徽省淮北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会议。会议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解读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传达了省民政厅《关于加大对流浪未成年人和城乡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的紧急通知》。会议分析了当前救助管理工作形势和特点,就加强能力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创新救助服务形式提出了要求,安排部署了开展“关爱生命、告别流浪”为主题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流浪乞讨人员构成日趋复杂,流浪乞讨原因多种多样,而各种救助手段和措施,虽然使一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暂时摆脱了困境,帮助其解决了临时性的生活困难,但是由于救助站实施的救助只是临时性的,且救助的期限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0天,救助对象返回原籍后,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他们在生活、生产中存在的困难暂时还不能完全得到解决 ,因此一些返乡后的流浪乞讨人员又重新流入城市继续乞讨,从而形成了一种乞讨-救助-再乞讨-再救助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启动制约流浪儿童救助瓶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青 《社会福利》2004,(2):32-37
制约救助瓶颈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究竟是强强制还是自愿存在争议。 按照1982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流浪儿童的收容和遣送可以带有行政强制色彩;而按照新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救助流浪儿童方  相似文献   

12.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图片报道     
解雪  陈科 《社会福利》2008,(10):55-56
《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基本术语》于2007年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经过起草小组调研、论证、修改,已形成《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基本术语》(送审稿)。为进一步完善此项标准,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于10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基本术语》审定会。  相似文献   

14.
入冬以来,气温持续下降,为使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救助,湖北省竹溪县救助站精心安排,强化措施,扎实做好冬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入冬以来,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民政局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街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 8名,发放专项救助金1.5万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乌拉盖管理区民政局"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冬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制定救助方案,落实工作力量、工作经费,确保冬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同时,积极  相似文献   

16.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制度全面向人性化救助管理制度转型,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这次变革,黑龙江省积极响应,不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06,(8):31-31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三年来,吉林省将救助管理工作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谋划,确立了参与发展、稳定社会、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大救助思想”,全省救助管理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有效地维护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截止到2006年6月底,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1050名。  相似文献   

18.
《探求》2016,(3)
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问题呈现敏感性、复杂性等特点,现行管理模式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以广州为例,重点分析特大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从行政救助到合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反思现行救助管理模式,深入探讨构建政府、社会力量及公众等共同参与的"网络式"救助管理模式之实践路径,以更好地促进特大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04,(7):36-39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第381号令.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06,(8):32-32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和民政部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制度全面向人性化救助管理制度转型,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这次变革,黑龙江省积极响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打开了救助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