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韩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朴殷植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交流主要包括人际交流与文本互动两个层面。朴殷植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通过笔谈、作序或发表报刊文章等形式进行了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的沟通与交流,推动了中韩共同话语的构建。与此同时,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对朴殷植文本进行参考与改编,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韩国叙事的丰富与发展。朴殷植与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交流在中韩近现代人文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试论章太炎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章太炎的教育思想刘虹,刘在山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也颇为丰富,其中爱国主义主题贯穿始终。《太炎谈教育》、《章太炎的白化文》二书,集中体现了章太炎的教育思想。一、以“自国自心”为出发点的“国粹”教...  相似文献   

3.
吴承仕(1884——1939)与黄季刚同是章太炎的得意门生,三十年代曾以“南黄北吴”并称于世。黄季刚继承了章太炎的“小学”,竭尽整理提高之功,为旧的文字训诂学走上现代科学的道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吴承仕超越章、黄之处,是他在晚年能够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观点重新研究经学和中国古代历史,成为我国第一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  相似文献   

4.
“蓟汉”解     
李昱 《晋阳学刊》2008,(1):123-124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初名学乘,字枚叔,因仰慕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又名炳麟,别号太炎(按:顾炎武初名绛)。他还曾用过几个笔名,“蓟汉阁主”是其中之一。1899年章太炎在《清议报》上首次以“蓟汉阁主”为笔名发表《儒冠》一文,同年又以此为笔名在《亚东时报》上发表《游西京记》和《今古文辨义》等文。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东城钱粮胡同时,将其寓所名为“蓟汉章寓”。章太炎还以“蓟汉”名其著作,有《蓟汉微言》(1916)、《蓟汉昌言》(1935)、《蓟汉闲话》(1936)等。看来,章太炎对“蓟汉”二字是有所偏爱的。也正因为他对“蓟汉”的偏爱,他晚年的弟子们称其为“蓟汉大师”。那么“蓟汉”二字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在中国近代化价值的建构中据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近代化的一般目标是:建构与工业文明相配称的"民族国家"和"个性价值".与章太炎同时代的绝大多数先进思想家都属意前者,肯认以国家为代表的集体性价值优先于个人价值.但章太炎却坚执后者而否定前者.如果把章太炎的"个性"价值观置于近代中国的语境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尽管"个人"观念是作为所有普遍性概念--如"宇宙规律"、"社会集体"、"国家",等等--的对立物来界定自己的,但它同时也是以那些普遍性观念所要解决的近代问题为其目标.由此可见,章太炎的价值观表征着近代化的另一种向度.它在质底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运动中"启蒙"与"救亡"的矛盾境遇.  相似文献   

6.
继承传统与走向近代:章太炎史学思想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的演变 ,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在这个演变过程中 ,史学家们从不同的方面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和贡献。其中 ,章太炎是从理论上比较合乎理性地阐明上述问题的第一人。尽管章太炎并非主攻史学 ,但他于 2 0世纪初在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却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 ,章太炎对传统史学不作全面的否定 ,而采取分析的态度。第二 ,章太炎探讨史学起源 ,认为各国有其共性 ,所谓“古史多出神官 ,中外一也” ,而中国自亦有其个性。第三 ,章太炎认为新的历史撰述应把中西作史的优点结合起来 ,如“义法”与“事迹”相结合、“分时”与“分类”相结合、“新思想”与“古经说”相结合等。章太炎的史学思想不仅有时代意义 ,而且有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进化历史哲学建构过程中,儒家经学给予了直接影响。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都以儒家今文经学为思想武器,系统阐发"变易"史观和社会进化史观。章太炎则以儒家古文经学为基础,强调历史进化中的剧烈变革,对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初的黄宗羲与清末的章太炎,二者的思想都对清末的社会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章太炎对黄宗羲的责难,却引出了古人、今人都难以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从辛亥前夕起,他与中国近代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有密切关系。他一度是革命的领袖,与孙、黄并称;晚年则落在时代潮流后面,成为拉历史倒车的人物。一九一四年以后,章太炎渐渐脫离政治,但其间也有变化,袁世凯死后,章捐弃前嫌再度与孙中山合作护法,反对北洋军阀,因而与西南军阀发生了关系。第一次护法失败,在五四运动革命潮流滚滚向前之际,章的政治态度从反对军阀割据转向拥护军阀割据,鼓吹“联省自治”,进而反对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显而易见,一九一四年后章太炎的这一思想变化和  相似文献   

10.
严复与章太炎都是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严复以传播西学闻名于世 ,章太炎则是名垂青史的国学大师。最近 ,我们发现俩人之间有许多交接点。倡西学者兼论国学 ,讲国学者也采西学 ,有时不谋而合 ,殊途同归 ;有时水火不容 ,针锋相对。研究严复与章太炎的重合思想 ,有助于深刻认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复杂流程。《天演进化论》与《俱分进化论》近代西方国家的进化论传入中国 ,成为思想界的进步学说。严复与章太炎从不同途径接受了进化论观点 ,而且各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严复的《天演进化论》与章太炎的《俱分进化论》代表了他们的进化观 ,反映…  相似文献   

11.
中共在两次革命和两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这两次飞跃,都包括了理论飞跃、实践飞跃和社会飞跃三大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通过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而实现的。由此产生的"中国理论",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结构,即一般原理与特殊原理、理论(理论理性)与道路政策(实践理性)和"理论核心—原理群—具体论断"。由于认识的历史性,以及"中国问题"的结构和演化,决定了"中国理论"的阶段性和不同历史形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产生了三个历史形态,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今后必然还将产生新的阶段性成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太炎民族主义的思想渊源陶绪(湘潭师院历史系)章太炎在20世纪初年便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反满急先锋,他竭力从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论证反满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因此,他的民族观深深地打上了传统"夷夏之辨"观念和西方近代...  相似文献   

13.
朱发建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41-145,160
章太炎与梁启超、胡适等人都是近代中国科学化"新史学"的倡导者。但在新史学发展进程中,借鉴和引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以西方史学为样板革新中国史学出现了一些偏差。章太炎对此有所警惕与反省,不断批评新史学的偏弊与缺失,为科学化新史学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在历史观念上承载着进步主义的理念,它认为进步是必然的、普遍的,而且相信进步必定能臻于一完美的境地。自严复《天演论》以后,进步的理念成了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的观念法则。章太炎通过历史实证的分析以及佛学义理的诠释,对进化论背后的目的论、决定论以及乐观主义都给予了系统解构,最终解构了作为现代性核心观念的进步理念。章太炎对进步理念的这一系统解构,不仅以一种釜底抽薪的方式否定了此岸理想国的可能性,而且也为理解中国近现代思想提供了一条区别于"传统与现代"的现代性批判路径。  相似文献   

15.
章太炎“国粹”教育思想的独特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张如珍 《兰州学刊》2008,(9):187-191
章太炎作为古文经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国粹”教育思想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内涵与特质。正是基于对近代中国西化风潮的清醒认识和其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自觉,章太炎发出了“用国粹激荡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的呐喊。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要求国人增加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开办国学讲习会所,总结和发展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并大力弘扬。可以说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章太炎起了先锋作用,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国学的保存做出了自己特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与孙中山为何由合作走向分裂宾长初孙中山和章太炎都是辛亥革命时期有影响的人物。在辛亥革命前期,两人的关系经历厂从合作到分裂这样一个特殊的过程。原因何在?从中说明什么问题?对此史学界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待澄清。章太炎认识孙中山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  相似文献   

17.
重大的社会危机往往首先表现为道德危机。以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道德决定论是中国近代重要思潮之一。它产生的理论土壤是意识决定论和社会有机体说,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是救亡变革的近代历史主题。它与中国古代道德决定论相比在内容上、形式上、目标上都有不同,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并在客观上刺激了传统文化,迫使其不得不迎接近代化与西方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括号内为期、页) 政治、法学 农业投资主体的选择与 投资环境的培育一应 红 张业。P(2—IJ)坚持伦理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方向—………………………·扬丙安(I—30) 历史考察—·-…·一··陈 冰 解书森(2—  相似文献   

19.
"言文一致"的口号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众多人的响应,一时形成了一股语言通俗化的潮流。"拼音化"、近代白话文运动的思想基础都是"言文一致"。章太炎反对用合音字取代汉字,把切音定性为类似于英文的音标,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章太炎对白话文的态度是功利的,和梁启超一样,也有利用白话作为工具的实际需求:一方面革命思想的传播需要他用白话文;另一方面,宣传国学,鼓励种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接受国学,他也需要利用白话文。  相似文献   

20.
姜亮夫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专家。早年曾师事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章太炎诸先生,涉猎广博,功力颛深,在楚辞学、敦煌学、古汉语、古代史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写下了约千万言的著作。以资料为其治学基石;以语言与历史为其治学中心;以综合与贯通为其治学方法;以耐劳与求实为其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