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与必然     
自由一词使用非常广泛,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学科、不同生活领域中各有不同含义。如婚姻自由仅指婚姻的自主权受法律的保护,与创作自由、言论自由的含义不相同。婚姻自出、创作自由、言论自由与意志自由的含义又不一样。至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自由的内容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就不一一细说了。因此,若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不同领域里的自由含义完全混淆起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今天,有些人分不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资本主义自由观的界限,要求抽象的、绝对的自由,导致在言论上和行动上出现错误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2.
与动物的本能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思维的因素,因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由的特点。人的思维中纯粹内在反思能力是摆脱了必然性对象世界的人的自由能力,必须要以“本质直观”的方法论才能体认到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所具有的意向性特点能够使得自由与必然相互地沟通起来。  相似文献   

3.
自由,这是一个十分媚人的字眼!它在人们心目中占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什么是自由呢?回答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想探索一下清代著名哲学家戴震对自由的看法,对我们历史地认识自由这一概念,是不无意义的。他的著作离现在虽已二百多年,但它的某些观点却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光辉。他在自由与必然相互关系上的言论,不只在当时有很强的针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界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是老生常谈。但如何正确地完整地理解这个问题,似乎又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讨。尤其在当前,真正理解与把握这个问题之间的关系,不无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人的自由的理解上,由于受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一些人将恩格斯自由和必然思想混同于近代旧哲学观点,并以这种旧哲学观点来思考信息时代人的自由,从而陷入要么肯定自由,要么否定自由的两极化倾向。事实上,恩格斯是在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下来全面阐述自由和必然辩证关系的,并在哲学理论上真正确立了人的自由。这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哲学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具有本质区别。按照恩格斯关于自由和必然思想可以发现:信息时代对信息科学技术的开掘利用,正将人的实践推进到新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及其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都将被提升到与人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的复杂层面。人的自由也将在认识和利用更复杂的必然性,特别是在对人自身的全面提升中被赋予自觉、自为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6.
语文单元教学如何进行?不少教师有些困惑,其源盖出于没有认识单元教学的必然与自由。必然与自由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客观规律与人们自觉活动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必然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依必然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改造。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我们要认识语文单元教学的规律,才能搞好单元教学,在单元  相似文献   

7.
由于自由与必然在认识论中的重要性,因而使它在哲学史上处于十分显著的地位。许多世纪以来,哲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知化费了多少精力,但都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把自由与必然问题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使它获得了科学的解释。列宁说:“恩格斯在他的论述中一开始  相似文献   

8.
一法制,同自由和必然这对哲学范畴是密切相联的。历来许多哲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力图从自由和必然这一哲学观点上来解决道德和法的问题,但他们并未作出科学的解释,而是长期争论不休。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专门开辟一章“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在判批杜林谬论的同时,精辟地阐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理论上根本解决了自由和必然同道德和法的关系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资产阶级哲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由于他们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以及  相似文献   

9.
技术过程——无论是表现为经验的形式或者是理性的形式,都是人类的自觉行为,但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主要内容,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客观必然性。技术的必然性体现于人的类本质上和技术的自组织、自演化的进化过程中,同时又通过人的行为现实地表现为社会的历史过程。所谓技术的必然性是技术进化中的自然必然性与社会必然性的统一。技术过程中源于个体自觉活动相互作用的自组织过程是技术的自发过程,自发的社会行为则会放大技术系统的自组织效应,给自然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人类应该超越技术必然自觉走向自由,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在不断改革和建构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同时,科学技术发展的自由、自觉也能历史地实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社会实践的高度论述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人的自觉活动与事物发展客观规律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活动着的主体实际上受到诸多客观必然性的制约,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觉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能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主是实现自由的手段,自由则是民主的结果.社会主义法制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严厉的强制性,它与社会主义民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与之绝对对立,只有按照劳动人民和客观必然性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人民才能得到充分的民主和自由.  相似文献   

12.
必然与自由这一对哲学范畴,最先是由西方哲学家提出来的,并以“认识了的必然”来表述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然而,能否因此就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就没有一个人认识到这两者间的关系,提出这方面的问题呢?不能.远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就早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论语》中有一段名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一生是怎样由必然达到自由的.他通过对个人一生的总结,和对自己的思想认识发展不同阶段的叙述,明确地表达了他关于必然与自由关系的思想.孔子虽未象西方哲学家那样,明确地指出“自由是认识了的必然”,但却用中国独特的表述方式说明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他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相似文献   

13.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探讨自由的本质唯一可能的定义,这个问题在我国历来将恩格斯的观点奉为权威,即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以及凭借这认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但这种解释仍然有些简单化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客观必然性,应将它视为自由本身所建立起来的必然规律,对此必须借鉴康德、黑格尔和现代的胡塞尔、海德格尔的观点,从自由与自然的本体论关系、自由与理性的认识论关系以及自由与逻辑的方法论关系三个方面作出更加深入的探讨,克服主客对立的传统偏见,真正达到自由和必然的内在同一。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与必然是马克思哲学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冷落与忽视,这使得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或者走向过分强调自由的西方人道主义或抽象人学,或者滑入夸大必然的科学主义或机械决定论。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以原子直线运动与偏斜运动对自由与必然的微观切入,《提纲》中以实践二重性对自由与必然的深度整合,《资本论》中以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对自由与必然的现实深化,都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解蔽自由与必然的关系。这一方面有助于回应对马克思哲学抽象化、决定论的错误阐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进当前马克思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自由与必然的统一性,关注较多的是:为什么自由中包含着必然?必然为什么是自由的前提?必然为什么能转化为自由?而对必然中包含不包含着自由?自由会不会成为必然的前提?自由会不会向必然转化?则关注不够。文章着重分析:在人的物质实践活动中,自由是如何成为必然的前提的?必然中是如何包含着自由的?自由是如何向必然转化的?以及全面把握自由与必然的统一性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自由与法律之关系 ,从古至今无非走了两条路子 :自由是法律之下有限的自由 ,以及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无限自由。二者皆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 ,却又难以抹去极端之嫌。自由之内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自由有三种表现形式 :以思想自由为起点 ,演化出言论自由 ,继而发展为行为自由。每种自由与法律之关系皆有不同之处。思想自由是不受包括法律在内的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 ;行为自由是在法律框架下活动的受限自由 ;言论自由则介于前二者之间 ,一定范围之内不受法律的管辖 ,超出此关节点则必须遵从法律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陈新汉教授写的《自由向必然的转化》这篇文章的基础上 ,谈谈自己对这一观点的体会和看法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类生命意识的两种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8.
迁徙自由的权利是基于人类固有尊严而应为人人所享有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依据的中国户籍制度在事实上将这项权利取消了。这种户籍管理制度所产生的不公平及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容小视,所以当前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确认并设立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利显得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9.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基本价值观,对于高等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推出任何改革措施,都必须评估其对学术自由的影响。从总体情况看,北京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自由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北大一贯倡导的学术自由的优良传统得以维护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在从必然向自由转化的机制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外在目的失掉了单纯外在必然性的外观,被看作个人自己自我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作自我实现,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目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这就是说,人们要认识客观世界和驾驭必然规律而获得自由,就必须根据客观规律来组合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这样做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