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形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形象既是一种精神资源,又是一种能力资源,它是事关政府危机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共危机的发生,对政府形象建设提出了挑战,表现为:社会公众期待政府形象的理想性,危机处理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危机管理中,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公开塑造诚信形象,通过指挥和组织危机的处理塑造服务形象,通过理性治理塑造责任形象。  相似文献   

2.
政府形象是指政府行为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以及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对公共危机进行管理是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重要部分,公共危机管理为政府形象塑造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也对政府合法性和良好形象提出严峻挑战。网络的普及使得大众传媒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身处网络时代,面对强大的网民及日新月异的网络媒体平台,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成为难题。  相似文献   

3.
政府形象作为一种无形的政治资源,是政府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连续发生,使人们对食品质量失去了信心,政府自身也面临着信任危机。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建立正面的政府形象,是政府的重要任务和重要职责。本文以近期发生的黄浦江死猪、浙江绍兴"癌症村"等事件为例,从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中的负面形象影响入手,在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监管体制,健全食品安全危机应急机制完善三个方面,探索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中政府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基层政府作为政府体系中应急响应的第一主体,不得不面对跨界危机带来的深度不确定性。以跨界危机衍生的深度不确定性为起点的基层政府危机响应行为,受到责任驱动模式和风险驱动模式的驱动,基层政府在危机认知、沟通、协同以及控制等功能上呈现出双重适应的特点。以中国K县在新发传染病危机孵化阶段的响应行为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K县的危机响应行为受到双重模式共同驱动和塑造,在认知、沟通、协同及控制功能上,责任驱动模式和风险驱动模式之间呈现出聚合、并行、挤出的关系,从而形塑出跨界危机孵化阶段的基层政府双重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   

5.
政府形象因其具有的重要价值受到广泛关注,但现有的政府形象塑造理论研究尚不完善,无法对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政府形象塑造应建立在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与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形象塑造模型的理路,涵盖政府形象初始塑造和形象循环再造两大子系统,包含形象初始规划、形象传播、形象评估、形象舆情监测、形象重塑、形象再传播等内容。回应视角下政府形象塑造模型将有助于改善目前政府形象塑造实践中存在的回应不足、形塑片段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应对公共危机的政府理念重塑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凸现了各级政府传统公共管理的不适应性.在危机管理中的现代政府理念对于政府行为起着导向和规约的作用,决定着危机管理的成效,是政府危机管理的灵魂.如何塑造政府管理新理念,创新政府公共管理,主动消解危机并回应挑战,是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面临着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已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分析盐都区政府机关形象,认识塑造政府形象的紧迫性、重要性,提出了塑造政府形象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危机传播情态下,新闻媒体有三种行为选择策略:一是采取放任的危机报道行为;二是利用反复核实甄别的负反馈手段,尽量缩小报道与事实之间的“失真”程度;三是隔绝危机信息.这三种不同的行为策略带给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弊.通过对危机组织、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以及媒体本身在危机传播中的利弊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对各方利益受损最小化方案就是由新闻媒体对危机事件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报道.各利益主体必须学会通过媒体向利益相关者宣示自己的危机管理措施,表达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利用媒体塑造组织形象,以期转危为安、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沟通方式下,针对网络沟通给中国政府的形象塑造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政府塑造自身形象的进路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中国的距离悖论与美国的距离悖论正相反;网络沟通在手段方法、压力支持、空间内容以及方向目标等方面给中国塑造政府形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因网络沟通直接或间接加剧了新闻价值观的冲突、消解了隔离内外宣传差异的屏障以及扩大了政府与民众在判断政府形象标准方面的差异,而给中国政府形象建设带来种种挑战。对此,应通过树立形象意识,完善电子政务工程,提升政府的媒体公关能力,推进政务公开以及提高危机处理能力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0.
公众议程中的属性显要性和客体显要性会影响到公众对客体的评价及行为,同时属性显要性和客体显要性都存在正负之分。反映在自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形象塑造中,就会出现自媒体与政府形象的四种关系,分别为正面媒体传播的政府正面形象、正面媒体传播的政府负面形象、负面媒体传播的政府正面形象以及负面媒体传播的政府负面形象。每种状态中自媒体与政府形象的关系都有不同的特点,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追求双赢的理想状态,需要认清自媒体的传播环境、善于利用自媒体、及时了解舆论走向、提升政府自身媒介素养、加强政府与自媒体的合作、提高自媒体及公众媒介素养等。   相似文献   

11.
微博:政府危机公关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传播工具和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因其快速和便捷的特点成为政府和民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在政府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政府都可以借用微博进行舆情监测、民众沟通和形象修复,从而获得危机公关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的非典标志着中国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进程,使得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极大的关注。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对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政府对公共危机的有效处理对于提升政府在公众的公共关系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今日社会生态危机频发,其危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影响到相关公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对生态危机管理中公共关系原则﹑方法﹑技巧运用的分析,剖析解读松花江水污染﹑首钢搬出北京﹑黑龙江森林大火几个典型案例,进而对中国生态危机公关现状的得与失进行大致评判。  相似文献   

14.
被网络等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市"钉子户"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当地政府积极介入化解这场公关危机,使此次事件得到平息。但"钉子户"事件却显现出政府公关危机治理方面的问题,如政府危机公关体系不完善,对媒体重视不够,与公众沟通不畅等。政府是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公关的主要角色,应培养政府人员的现代公关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公关危机管理机制,健全双向沟通机制,从而成功地解决危机。  相似文献   

15.
“虎照门事件”引发了对政府公信力的讨论,政府组织公信力的缺失会影响政府机构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政府形象则是政府公共关系成败的重要指数和政府公共关系追求的工作目标。政府组织是一类特殊的公共关系主体,其特殊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在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公众的诸多特点和需求,掌握并且科学地运用信息传播中的原则和技巧,使政府公共关系真正成为加强政府组织公信力、提升政府组织形象、协调政府组织与广大公众关系的现代管理模式,从而增强政府组织的亲和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协调,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过程中的形象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合法性问题讨论已成为当下常见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过程中的形象危机,并从机理上分析其原因,从而论证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形象重塑以及路径选择,这对地方政府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提升治理能力,增强地方政府的权威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博用户的不断增加,微博舆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微博舆情对政府危机公关的判断力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诸如舆情监控难度大、政府官员素质低下、政府危机公关管理机制不健全、政府信息不够透明等。对此,政府应当下大力气做好微博舆情下的政府危机公关工作,促进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危机对社会整体和历史过程而言是一种常态,其引发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自然产生和人类行为。伴随现代化的进程,诱发社会公共危机的可能性因素日趋增多。公共危机蔓延的可能性和蝴蝶效应更趋严重,应对社会公共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无锡太湖蓝藻爆发事件为例,透视分析了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应对能力。并提出了应将社会公共危机应对置于社会发展目标、社会法制进程、政府职能建设、政府政策协同等四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舆情作用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为加强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舆情引导作用,有力配合政府化解危机,政府和媒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分析政府和媒体的关系,探讨如何有效解决突发事件中媒体和政府间的互动,最终实现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