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湛 《人才瞭望》2017,(13):77-78
"中国制造 2025"将助力中国加强制造业创新,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高科技天堂"——美国《福布斯》杂志、西班牙《世界报》等海外媒体这样评价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
路喜锋 《人才瞭望》2017,(12):172-174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利于增强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创新驱动的根本在人,以人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基础.笔者通过分析"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背景下对员工技能的新要求,有助于我国教育改革与人才技能培养质量的提升,针对现阶段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通过产学互动提升技能人才市场适应性,并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以保障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近日,人社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快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事关国家人才分类评价制度的深度改革,更关系数亿技能人才长远职业发展,对全面建成人才强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  相似文献   

4.
自49年建国至今,我国逐渐从"强国"向"富民"战略转变.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二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影响,三是金融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卒、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要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顺利完成这一行动纲领的重要保障.为此,笔者对“中国制造2025”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落后以及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等问题,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个概念.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高职院校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对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在此背景之下,党中央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也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引擎.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需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和人才供给. 产生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母语文化正面临着传承危机.只有复兴母语文化才能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强国”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落实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布局和顺利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人才是关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阐述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化与技术技能人才常态化的非匹配性,研究"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浙江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结构,提取影响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本质因素,揭示软技能培养对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关系,提出加强高职软技能培养的思路和政策建议,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对浙江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革做出快速有力反应。  相似文献   

11.
朱再英 《人才瞭望》2017,(12):132-133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这给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生就业的意义重大.笔者介绍了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给国内带来的启示,分析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1月6日的《纽约时报》刊登长篇文章——《对抗趋势:中国吸引海外科学家归国》,文章以海归科学家施一公和饶毅为例,分析了海外华人科学家归国现象,称中国正大力发展科学,以期缩短与世界科技强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11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一起公布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管理办法》,将去年8月推出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又称"111计划")各项措施明确化、详细化.这也是中国政府主管部门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升国家竞争力所采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即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多次提到工匠精神。党的二十大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弘扬工匠精神无疑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而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必须要有一批杰出的工匠。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党为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立足高职院校尤其是双高院校,概括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挖掘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分析其传承和发扬中存在的中梗阻,探索贴近实际、顺应潮流、融合发展的路径已经成为双高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更加紧迫。正如李源潮同志所说,中国的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最可依靠的是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建设新型国家,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一个重要力量。可以说,当今时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新侨人才是人才资源中的核心资源。  相似文献   

16.
赵洪兵 《人才瞭望》2017,(20):118-120
"工匠精神"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需要,也体现了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随着就业招聘的日趋理性,以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学生学历层次等方面不变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变得迫在眉睫.笔者就当前大学生所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从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角度,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二、未来展望与战略目标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立人力资源与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实施制度创新,从教育大国变为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本强国战略转变的关键,也是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 (一)人力资源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今天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一书,发现在教育家孔子与学生的交谈中,论及人才方面有许多真知灼见,很多观点在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信息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凸显了人才资源在社会生活当中的作用。我国作为人力资源强国,面临着如何把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的问题。为此,随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人才的素质及其培养成为当前人才工作的首要问题,而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也存在着人才开发与素质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如何采用更加灵活的用工模式以降低企业成本,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挑战。灵活用工,作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新模式,凭借帮助企业节省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缩短招聘周期、转移用工风险等优势,正在加速发展壮大。《2019中国灵活用工及灵活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2025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将高于23%,到2025年,国内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