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胡瑗与湖学     
北宋初,战火方熄,朝廷无力顾及教育,官学陵替。地方学校自不必说,国子监也有名无实。只有依山傍林的几座著名私人书院比较兴旺,学生“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吕祖谦《鹿洞书院记》)。独胡瑗在湖学时,四方学者云集湖州,为—时之盛。万历《湖州府志》誉为“东南文学之盛实自胡瑗始”,确非溢美之辞。“湖学”之名始见于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安定先生胡瑗自庆历中教学于苏  相似文献   

3.
一、胡瑗的生平和教学活动胡瑗是宋代伟大的教育家,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江苏如皋)人,因为他家庭世居安定(今属陕西省安定县)学者称为安定先生。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卒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胡瑗的父亲胡纳,曾充任过小官吏宁海军节度推官,家庭比较贫困,早年和孙明复,石守道同在泰山读书,‘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胡瑗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在苏州一带开始教授经学,景祐二年范仲淹奏请立苏州郡学,邀请他充任苏学教授,这是他开始举办地方学校教育的发轫;到了庆历二年(公元1042)滕宗谅奏请立湖州州学,聘他担任湖学教授,他在教  相似文献   

4.
两湖书院创建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是晚清时期具有较大影响的书院之一,在湖北最负盛名,同广东省的“广雅书院”,并称为清代的两大书院。现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对张之洞创建两湖书院的历史背景及其改革情况作初步的探讨,就正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从“道”与“气”、“形”与“用”、“理”与“分”三组概念出发讨论了胡瑗在《周易口义》中对天道的阐述,指出胡瑗之天道观的特点在于进一步破除孔颖达《周易注疏》中的玄学倾向,而通过天道为儒家的价值秩序观念奠基。这种奠基表现为:一方面,天道是人世秩序的根基;另一方面,人应该发挥主体性,以奋发有为的生活态度实现天地给予的秩序。  相似文献   

7.
胡瑗的教育改革实验及其文化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勾勒胡瑗中年之后自苏州州学、湖州州学到中央太学的从教历程入手,依次分析了其分科教育法的核心内容以及取得成功的主要动因,最后则从更为宏观的视野探讨了胡瑗这一教育改革成果的文化效应,并由此揭示了其超越时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代书院     
正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唐开元年间设立的丽下书院和集贤殿书院虽是宫廷图书馆而不是一种教育机构,但它却是书院名称之始。继此之后,唐代出现的一些私人创办的书院,只是士大夫个人读书治学的场所。其中有几所如皇寮书院、梧桐书院、松竹书院等,已有讲学活动的记载,标志着以书院命名的教育机构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关中书院     
韩星  李小成  韩歌子 《社区》2012,(23):32-32
走过400多年历史风雨的关中书院,依旧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和古代书院建筑风貌。一条主干道作为中轴线。将书院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主体建筑如二门、三门、允执堂、泽园等都集中于轴线上,左右两边排列着5个院落,并以回廊相互连接,与主体建筑合为整体,对称严谨,典雅庄重。  相似文献   

10.
嵩阳书院     
蔡晓娟 《社区》2012,(29):35-36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它面对双溪河,背靠峻极峰,西依少室山,东临万岁峰,山峦环拱,溪水长流,环境幽美,景色宜人。它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的书院实践与书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二十余年的书院讲学实践中,王阳明形成了自己的书院观。它包括对书院的看法,书院的教学方法,书院的制度化建设,书院与学术的关系,书院的教化功用等。本文认为,王阳明重视书院建设,将其视作研究、宣传自己学术思想的阵地,其学几变而定于书院,其教亦传于书院,在书院的讲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了自己的学术主张与思想体系。他在正德、嘉靖年间的努力,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继南宋以来的第二个书院与学术互为表里、一体发展的趋势:新的理论在书院中崛起,新崛起的理论又一次推动了书院的勃兴。  相似文献   

12.
白鹿洞书院     
彭代国 《社区》2012,(20):30-31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山谷中。此处原为唐朝人李渤、李涉兄弟的隐居处,李渤曾养一白鹿自随。人称白鹿先生。以后李渤为江州刺史,在隐居旧址创建台榭,号为白鹿洞。至南唐时这里建为“庐山国学”.北宋初扩为书院。与嵩阳、石鼓、岳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1179年,朱熹为南康知军时.曾在此主持教务和讲学,并奏请赐额及御书,书院于是声名大振。以后,陆象山、王阳明等人都曾在此讲学。  相似文献   

13.
河东书院     
明朝正德九年(1514)春,河东百姓通过集资的方式,建起了一座河东书院,在之后423年的办学过程中,书院出了不少秀才、举人和清廉的官员。  相似文献   

14.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铅山县鹅湖山北麓,又称“文宗书院”。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吕祖谦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曾在此“相与讲其所闻之学”,围绕“性理之道”进行哲学辩论,各执己见,不合而罢,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学术辩论会,开辟了宋以后学术争鸣的先河。2000年10月在这里召开了“纪念朱子诞辰8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2005年9月,在这里又召开了“朱陆鹅湖之会830周年学术研讨会”。(禾子/撰稿千里/摄影)鹅湖书院@禾子 @千里  相似文献   

15.
胡瑗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家和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天”与“人”的互为感应,主张继天地自然之功,使人的一切言行都能顺应“自然”,与“天”相合。胡瑗还将内圣之学与宇宙大道联系起来,认为治理国家也要符合天地之道,按自然发展规律办事。此外还要求根据事物发展变化之规律,树立变易观念,顺时顺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决策与行为。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座源远流长的千古文化名山,中国文化史上众多的文化现象都可以在庐山的史册上得到体现。在庐山文化中最突出的莫过于白鹿洞所体现的书院文化:浓重的隐逸文化色彩、完备的书院教育体系和典型的书院建筑格局。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朝,运河贯通给鲁西带来生机,经济文化得到迅速恢复,运河两岸书院遍布,科举兴盛,文风馥郁,硕卿联蹁.山东运河区域涌现出的众多才俊,以其不凡的宦绩和著述,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区域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8.
胡瑗是把发而为善与权谋之术作为外王之术看待的,也是作为管理者或统治者的技能看待的。他认为国家安治与否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统治者特别是王者的一言一行对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社会安定,小人仍然存在,国家危机仍然存在,所以统治者也应该慎言慎行,周密行事,深思远虑。  相似文献   

19.
北宋初文人吟咏华林书院诗,是对朝廷通过旌表华林书院恢复重建孝悌友爱的儒家伦理道德秩序意图的宣扬呼应。这些吟咏诗作,在宋代的家族、书院、政治和文学研究诸方面都有重要价值。南宋吟咏武夷精舍诗,是理学宗师朱熹和理学同道对武夷精舍的吟颂宣传。两宋书院诗都展示了书院的基本面貌和功能,也呈现出各自的时代性特征。关注点和吟咏者身份的不同,亦带来两宋书院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书院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功能有很大的差异,受其影响,两国书院志的编写体例也不一样。韩国书院志的编纂始于16世纪中期的《竹溪志》的编纂。《竹溪志》的体例是以与书院有关的记录为中心的。而17世纪的《西岳志》和《庐江志》逐渐趋向于以人物为中心。18、19世纪的书院志则主要收录了许多为祭享人物辩护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