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论多边主义框架下国际反恐合作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亟需全球范围内的防治与打击。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最新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都有较大提高。多边主义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全球治理和全球共治理论以及联合国与多边区域组织的实践证明了多边主义框架下反恐合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能源治理成为国际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能源治理起源于全球治理对能源方面的关注,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多边应对能源贫困、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危机.从国内外能源治理相关文献入手,结合G20峰会的最新成果,围绕全球能源治理的研究现状、概念内涵及研究热点问题对能源治理研究开展综述.结合我国发展现状,理清我国参与能源治理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恐怖主义在印尼的袭击对象主要是旅游业、外国旅游者和基督教徒。恐怖主义造成印尼旅客减少、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应建立全球反恐合作机制、加强对恐怖分子活动的监控、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应对恐怖主义袭击,确保世界旅游安全。  相似文献   

4.
北极地区是军事大国密布的地区,核威胁一直存在。近年来人类对北极能源和航道的开发更是直接导致了北极地区的再军事化。核设施的不断发展、核能利用中放射性事故的频发以及核恐怖主义威胁的加大使得北极放射性核污染治理问题日渐突出。既存的治理法律制度和合作框架发挥作用有限,表现在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排出了军事污染来源,国际军控条约没有考虑到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国家责任也存在不当免除。基于上述问题,未来治理路径一方面要注重不同法域间的协调并明确有关各方的国家责任,另一方面,基于核污染议题所具有的双重属性,软法还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并最终形成稳定且有约束力的治理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网络恐怖主义产生原因、特点及危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恐怖主义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凸显出来。尤其是美国的9.11事件发生以后,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共同行动。在反恐怖主义的活动中,网络恐怖主义作为恐怖主义的一个主要内容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网络恐怖主义与传统恐怖主义有着不同的特点及巨大的危害性,国际社会应采取相应措施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6.
核恐怖主义威胁是非传统安全领域日趋重要的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与条约,确立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心地位,并进行了诸多国际合作项目的有益尝试,初步建立了反核恐怖主义的国际法框架。但这一框架仍有很多有待完善之处。并且,最终解决核恐怖主义必须根除产生它的土壤,这需要经济、政治、法律合力为之。  相似文献   

7.
国际安全是国际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因而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最突出的安全威胁,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促使各国人民增强安全意识、各国政府调整安全战略、国际社会加强安全合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构成了国际安全的重大挑战,国际社会在防止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方面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冷战结束后表现出新的特点,它不仅弱化了联合国的作用,破坏了全球的稳定,使地区问题更加复杂化,还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新的条件,因而依然是国际和地区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问题呈不断凸现态势。究其原因,20世纪末以来国际局势深刻演变导致的族裔民族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在全球的兴起扩散及大国博弈形成了其国际诱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造成的社会身份结构变迁、市场经济与利益竞争导致的民族宗教意识强化,以及改革中出现的其他社会矛盾与民族宗教因素的结合则造成其国内根由。应对民族宗教问题不断凸现,需要坚定理论和制度自信,完善现有的民族宗教问题治理结构,进一步形成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类步入核时代以来,核走私就是核扩散的重要途径。随着敏感核材料与核技术的扩散,核恐怖主义已成为现实的全球安全威胁,并被列入全球核安全议程。打击核走私已成为严防核恐怖主义的第一道防线。在21世纪,核走私呈现出全球布局分散化、核裂变材料比例固定化、作案团队有组织化、作案手法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多层面、多领域的合作,从根源上断绝恐怖分子获取核能力的渠道,以消除核扩散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探析——以中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实现其反恐战略的重要步骤,然而战争并未遂美国之愿,相反,催生了新一轮恐怖袭击高潮。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出现了袭击主体基层化、范围扩大化、形式复杂多样化、危害民众化的新特征。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泛滥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但其直接原因是全球范围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抬头所致。面对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国际社会既要反恐又要反霸,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从根本上铲除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不断产生冲突与融合的全球化过程中 ,我们面临着许多前所未见的全球治理挑战。为有效地协调国际行为者之间的利益和行动 ,以应对全球性危机 ,我们有必要在全球治理的过程中确立以民主为基础的普遍性原则。本文将通过对全球化进程中全球治理机构的建立 ;全球化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遇到的问题 ;全球民主治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论述 ,以阐明民主治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产生于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组织决定就是创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其职能是在环境全球管治中协调联合国相关机构的环境活动并担当新政策创议的发动者。自那时以来,国际社会已经在环境全球政策(以及最近在可持续发展政策)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创建了大量的条约、组织和机制。从总体上说,进展是积极性的,并日益指向一种不断扩展着的全球环境管治体系。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尽管全球环境管治体系的规模和资金都在迅速扩大,但它在实现其实质性改善全球环境、走向可持续发展甚或扭转环境恶化趋势等目标方面并不是真正有效的,甚至可以说,恰恰是全球环境管治体系的演进本身带来了难以应付的制度性挑战。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一种渐趋一致的共识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如何改革这一现存体系,而且关于全球环境管治改革的讨论必须超越联合国环境署本身的改革,以便构建一种全新的体系,其中不同行为体能够更加高效和有效地相互作用,从而服务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乡贤作为新生治理主体,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保障新乡贤参与治村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促进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引导新乡贤依法治村的工作重视不足等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这一主体作用的 发挥。为此,通过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法律规范,健全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作用发挥的自治、法治、德治平台,强化对新 乡贤依法治村的引导与扶持等方式,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全球治理中的猎鹿困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天 ,全球治理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不仅包括已有着充分讨论的“白搭车”、相对收益等问题 ,还包括卢梭所论说的“猎鹿困境”。对全球治理而言 ,卢梭“猎鹿困境”暗示了在缺乏有约束力的中央权威下 ,集体协议遭到不受制裁的违背的极大可能 ,其伦理原因在于“自我保存伦理”与“自我超越伦理”的根本冲突。在走向全球治理的过程中 ,无论是高政治还是低政治领域都存在着严重的“猎鹿困境” ,个别国家对绝对安全的追求、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全球环境保护努力受挫等仅是冰山一角。因而 ,要超越“猎鹿困境”、实现真正的全球治理 ,伦理上需要确立自我超越伦理的首要地位 ,而在制度上则需实现由等级式治理向网络式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主体重塑是全球治理浮现和发展的重要特征,各种不同类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逐步转型为各具特点的全球治理机制是主体重塑的表现之一,但也引发了关于全球治理机制的合法性的追问。全球治理宪法化这一理论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尝试,但仍有其局限性。全球治理宪法化的主张实际上意味着一种从法治的角度推进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及完善其合法性的努力。近年来关于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法治化进程的讨论展现了这一思考进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全球治理的新形势给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当前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以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现状决定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可以总结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推动者与国际法治的维护者。未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路径是提升制度性话语权,根本方式是法治。而提升制度性话语权的关键是提升法治话语权。为此,中国必须致力于运用法治话语来表达自身的立场和诉求,充分利用通行的国际规则来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创新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公共资源由于其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经常面临“公地悲剧”的威胁。针对如何对公共资源实行有效治理来避免“公地悲剧”的问题,市场治理强调对公共资源进行私有化和界定清晰的产权,从而避免“搭便车”的问题。政府规制侧重对公共资源进行国有化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自主治理突破了过去理论中“市场—政府”二分的思维,强调依靠资源占用者的自发行动和制度构建来避免公共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开辟了公共资源治理新的路径。在未来的研究中,自主治理理论可以继续从拓展理论深度、扩宽应用范围和创新政策实践三个角度来丰富公共资源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阻滞因素与实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即公共危机治理主体由单一政府向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媒体、公民等多元化主体转变的动态化过程。公共危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有赖于公共危机治理各主体通力协作,共同致力于预防、处理、消弭公共危机。实现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必须强化各主体参与和协作治理危机的意识,提升各主体参与和协作治理危机的能力,健全公共危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涉核邻避冲突是中国核能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四个典型案例的考察,发现当下涉核邻避冲突呈现出公共价值输出的非理性化、新媒体情境下冲突形式的耦合化、民众抗争行动的社会学习化三个特征。文章通过理论探析和案例验证发现相对剥夺感背后的封闭决策、锚定效应影响下的认知失衡、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信任阻碍、人际互动状态中的群体行动共同构成了涉核邻避冲突的生成逻辑。最后,以生成逻辑为基准,在敏捷治理理论指导下,分别从科学决策、矫正认知、建立信任、阻断转化四个维度提出了敏捷应对涉核邻避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