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评论咏物诗词的高下,有的认为,能曲尽物的妙处,是高者;①有的认为,能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是高者。②笔者同感于后一种意见。咏物诗词要是停留在咏物上,无论写得怎样曲尽妙处,总是意义不大,境界不高。在曲尽事物妙处的基础上,写出人物的情思,不停留在物上,这样咏物才有意义。清人刘熙载说:“东坡《水龙吟》起句云: ‘似花还似非花。’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⑨所谓“不即不离”,即不要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最好的咏物诗词,就是既要细致咏物,又要很好抒情;既刻划了物,也把作者的人格写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进去;既表现了物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坎坷到希望——读《民国初年的动荡》罗澍伟在中华民族千古苍茫的历史阶梯上,民国初年社会的动荡不安,每每给人一种沉重的感受。不是吗?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一朝变成了“共和”,“民国”的五色旗也挂进了大街小巷,可是人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呢?只有付出的痛苦,失落的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古代咏物诗作,分析论述了正确处理好咏物诗描绘和寄托两大创作特征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提出真正理想和美好的咏物诗,应该是咏物描绘与寄托抒情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觏的咏物诗 ,并非单纯为咏物而咏物 ,而是运用比兴 ,别有寄托 ,融议论于形象描写之中。或以物拟人 ,或借题发挥 ,往往灵光四射 ,寄慨遥深 ,余音袅袅 ,耐人寻味。李觏不愧是宋代咏物诗创作的高手。  相似文献   

5.
自古迄今,许多诗人都通过吟咏日月星辰、山水泉石、禽兽草木等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怀,象征自己的人格、志节,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当代的诗人们又多有咏犁、锄、锤、斧、钢钎、刺刀、路标等,以抒发革命的理想和抱负。优秀的咏物诗不仅寄情于物,情采并茂,隽永有味,而且灌注了诗人深沉的审美理想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是诗歌园地一枝色彩绚丽、永开不谢的鲜花。本文想就咏物诗的审美特征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宋代民俗的变化以及民俗意识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咏物诗的表现题材,而且影响了咏物诗的写作方法.在咏物诗歌体裁方面,民俗事物成为咪物诗的呤咏对象,传统吟咏对象也多与民俗结合.在咏物诗歌的写作方法方面,一方面,继承传统咏物诗歌托物言志的方法,使咏民俗事物诗歌不断雅化;另一方面,诗歌作者大多选择旁现者的身份,使得民俗客观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咏民俗事物诗歌不断俗化和客观化.  相似文献   

7.
苏轼从公元1094年贬谪惠州至公元1100年离开儋州,在岭海共度过了七个年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里苏轼提到的三州,岭海就有两州。由此可见,岭海的生活和创作在苏轼一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思想极为复杂。“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同样的吸引力”。我们从他在岭海的咏物诗可考查出他晚年的思想轨迹。 一 苏轼岭海的咏物诗的主要内容是赞美岭海的琪花佳果,抒发诗人旷达乐观的情怀。 苏轼在岭海的咏物诗的题材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岭海琪花佳果都成了他歌咏的对象。岭海荔枝是载誉天下的佳果。据文献记载,最早把荔枝反映在文学作品中的是汉朝的司马相如。到唐代荔枝成为文学的“宠儿”。白居易和杜牧都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苏轼专咏荔枝的诗有四首。他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写道:  相似文献   

8.
精神回归之路才是希望之路——再谈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21世纪的大学”这个话题,我国涌流出无数豪言壮语,最响亮的自然是“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目标很好,若脚踏实地朝它努力,于国于民于正在或将要踏入大学的学子都是一大幸事。然而,如果看看当下不少大学的行状,看看还在继续采取的种种不智举措,漂亮言辞好似黑色幽默。中国  相似文献   

9.
元散曲中之咏物诗,在元曲研究中尚属空白。元散曲咏物诗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即歌咏人生哲理与处世态度、百业世态与世风评贬、动植物具象、文化娱乐、女性体肤衣饰。它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精神状态及理想取向的变化,彰显了元代文人自高自傲、自得自许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道德的起源、道德的阶级性、道德的共同性、道德的历史性等问题的论述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道德教育这种客观的教育实践活动,把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教育与非意识形态的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随着社会实践活动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全面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使大山真正成为流动资本,为盘活山区资源,缩短林业经济周期提供可能——项金如先生的文章,向我们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恩斯特.布洛赫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三卷既是20世纪一部"人类希望与梦想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它所阐述的"未来的预先推定"、"向前的梦"、"具体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中的寒流和暖流"等主题思想不仅激起了国际学界非同寻常的科学思维,而且深深打动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感情和生存意识。文章是恩斯特.布洛赫于1959—1960年间为其三卷本《希望的原理》(法兰克福/美因河畔,祖尔坎普出版社,1959年)撰写的《前言》。《希望的原理》中译本第一卷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译者经该出版社同意,先行发表该书《前言》部分,以期学界对全书基本内容有个梗概了解:"思维就意味着超越";"更美好生活的梦"。  相似文献   

13.
谢新香 《理论界》2006,(12):190-191
在北宋理学的影响下,元祐文人形成了不同于前人的思辨思维,改变了前人的观物角度和态度,进而影响到咏物诗的创作及风格。在元祐文人的咏物诗中,表现出对自然、宇宙时空、宗教教义等体悟的理趣色彩。  相似文献   

14.
建安正始时期,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险恶促使士人群体自我价值意识和生命关怀意识开始觉醒.诗人突破两汉文学传统,以感物取象、隐喻自我的象喻性方式选择咏物题材,并确立主体诉求化的人本性理念的文学价值观,从而使这一时期的咏物诗歌在作家物象审美与抒怀忧郁的交融之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性色彩,并且对后续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代咏物诗成熟完美,代表着咏物诗的最高成就,它以其复杂有趣的多重意象和丰富的艺术风格,为诗园地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唐代咏物诗的和谐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内在精神上物与情的和谐美,以心御物,物中有我;艺术形式上对物象进行细致精切的刻画,构成形神统一的和谐美;内在美与外在美相融形成的和谐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唐仁郭、钱宗范等著的《中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一书2006年5月已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著名宗法文化研究专家钱宗范教授和他的研究群体继《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一书出版后,历时9年,潜心研究、合作撰写的60余万字的一部再次开拓宗法文化研究新领域、再展研究新成果的学术力作,他们这种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令人敬佩、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7.
当笔者怀着一种探寻大学精神的心态读完陈平原教授馈赠的新著《大学何为》一书后,曾与作者就此书所表达的某些观点交换过一些意见,颇获憬悟。如今四年多的时间尽管过去了,但围绕“大学”这个万众瞩目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界特别是平民百姓家依然在给予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且又越来越不解的高度关注。有鉴于此,并考虑到大学这个神圣殿堂,  相似文献   

18.
肖磊 《东南学术》2011,(6):167-177
东星案提供了实践中法院以缺乏"再建希望"为由驳回重整申请的案例。但梳理现行立法,重整启动之要件却仅有"重整原因",未见"再建希望"。但虑及重整程序系"救助"程序而非"宣告死亡"程序之逻辑自洽要求,企业欲启动重整除证明"需要救助(重整原因)"外,还应证明"有救活之可能性(再建希望)"。虑及股东滥用重整程序侵害债权人之风险,将"再建希望"纳入重整启动之要件,确属必要。观察域外,多存此类立法倾向,而我国法上作此设计,尚存"法院专业性"障碍与"再建希望概念模糊性"障碍。但通过法院调查听证程序之建立、营运价值与清算价值之比较的审查标准之建立,上述障碍可得消解。  相似文献   

19.
建安正始时期,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险恶促使了士人群体自我价值意识和生命关怀意识开始觉醒.诗人突破两汉文学传统,以感物取象、隐喻自我的象喻性方式选择咏物题材,并确立主体诉求化的人本性理念的文学价值观,从而使这一时期的咏物诗歌在作家物象审美与抒怀忧郁的交融之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20.
胡绳近作《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一文,为近年理论界少有的佳作。要作详尽的评述,非几千字可以说清,仅取一二会心处,聊抒读后所感。《再评价》“从毛泽东是不是带有民粹主义的思想说起”。作者引用了毛泽东在1944年至1948年间讲过的几段话,论证了“至少在毛泽东一生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即大体在民主革命时期的1939年到1949年,毛泽东不但没有丝毫染上民粹主义的思想,而且是坚决反对民粹主义的”。作者进而说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包含着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如何利用资本主义以发展社会主义的内容,指出了一条不经过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