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劳动者素质与产业结构进步的相关关系分折 中国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关键问题是怎样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进步的需要。 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必不可缺少劳动者,因为它是社会生产力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要素;社会生产力系统,必然存在产业结构,因为由社会分工发展而相互区别的各个不同产业,必然构成社会生产力系统的产业结构。作为社会生产力系统主体要素的劳动者,直接表现的就是社会生产力系统中产业结构的主体要素。因此,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直接的是表现为对产业结构的作用和影响。 …  相似文献   

2.
“第三产业”的幽灵在中国大地上游荡了数十年,批评者大有人在,赞扬者亦不乏其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时代,再拒绝承认第三产业,似乎已甚困难。本文是为第三产业唱赞歌,认为它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并依据这一基本观点,探讨中国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对策。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探讨第三产业的由来和发展,要同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生产力发展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也可以说两者  相似文献   

3.
一国生产力的发展,既有规模的增长,又有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变动的均衡和非均衡协调是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质量提高的重要战略措施。“七五”期间,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总量的增长相伴而行,有关研究报告表明,“七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基本正常,产业结构变动的若干侧面基本符合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达国家提供的结构演变的一般  相似文献   

4.
独户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非农企业不断涌现,部分农民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土地逐渐向种田能手集中,出现了家庭农场等一些种田大户。那么,他们的经营规模多大为宜,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现有的生产力水平需要扩大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5.
日本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赵放各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因,虽因各国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从产业结构变化的长期趋势来看,却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日本是战后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也是产业结构变化最显...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1997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深化企业改革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总书记又明确提出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可见,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调整经济结构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经济结构是经济系统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数量比例,主要包括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资结构等若干子结构。制约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主要因素,有自然…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22,(1):47-53
运用1999—2018年中国市际面板数据,构建合理的计量模型,选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变化值三个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变化,并用HP滤波法测算经济波动,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后,又运用面板数据Granger因果检验验证两者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变化会导致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提升都会抑制经济波动,而它们与影响经济波动的其他影响因素相互作用都会加强经济波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程度较低时,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8.
刘静  罗佐宪 《唐都学刊》2004,20(6):95-98
西部地区作为一个重要区域,其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是西部地区各方面(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全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保证。解放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国际国内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在全国产业结构总体布局中充当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并不是按照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区域分工原则来运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既有趋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规律。显然,对世界不同类型的国家的生产力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对策,就有了分外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态势 我们要考察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不必拘泥过多的细节,只抓住最基本的特征就足够了。发达国家率先进行技术革命的最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的密集形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发达国家尤其显著。 1.产业结构的变化。新技术产生和发展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一些新兴产业的建立。与此同时,传统产业相对地在萎缩和…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改革的进展,省级地方利益日益明确化。地方政府日益增加的追求地方利益的动机,是近年来消费品工业以及其他加工工业迅速扩张的内在动力。这在区域布局方面导致了各地产业结构在后续加工方向上同构化的趋势。这种势态同我国原有的生产力布局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它可以形成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但又提供了促进生产力布局重大调整和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契机。因此,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把省区经济功能的特点、运行及转换的研究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论述当前全球范围的经济调整和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并为国际经济环境和世界经济条件的发展和变化所制约,也反映了新科学技术转化为强大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从中,作者提出资本主义尚有充分活力的观点,认为它通过经济调整和改革,还能使生产关系较好地适合生产力,并使生产力大有发展的余地。最后,作者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阐明在此世界性经济调整和改革之际,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作出对我国今后数十年的一段长时期中经济发展战略的抉择。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生产力经济学对生产力因素和结构研究的颇多。而生产力因素和结构都是生产力的实体。生产力除了实体以外还有属性,在和不同事物发生联系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属性.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联系巾,生产力具有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经济属性。在生产力和自然界的相互联系巾,生产力是一种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技术属性;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相互联系中,生产力具有适合社会需要的性质,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一种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即是我们所要讲的生产力性能。 一、生产力性能的基本概…  相似文献   

13.
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产业结构面临着重大的变化和调整。以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主要是为了促进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这次的变化和调整将成为使日本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开端。因此,这次变化和调整乃是日本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转折。 一、日本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及其内在矛盾 在战后4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日本产业结构经历了3次较大的变化和调整:1945~1955年,实现了由战争经济向和平经济的恢复和调整;1956~1973年,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和产业结  相似文献   

14.
完美迪氏指数分解(LMDI)将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为技术、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四个因素,结合东北地区碳排放相关数据对东北地区碳排放强度驱动效应进行测度,结果显示,能源强度效应、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是促使东北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是导致东北地区碳排放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东北三省的碳排放强度变化的驱动类型为两因素主导型,其中能源消费结构因素和能源强度因素的驱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一、生产力时序是生产力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生产力时序经济,同生产力结构经济、生产力规模经济、生产力布局经济和生产力运营经济并列,都是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对生产力经济学范畴体系进行创建性研究的我国学者,对时序范畴也进行了拓荒性的探索。有的同志提出:所谓时序,就是时间序列,在这里就是生产力因素的时间组合方式。这为我们研究生产力时序奠定了基础。我对生产力时序的理解为广义的。生产力时序,就是生产力发展运动在时间上的次序性,或者说,是生产力发展运动的次序性在时间上的表现方式。生产力时序包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力因素的时间组合方式;一方面是生产力因素的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中,一般的分为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非实体性要素则包括科技、教育、信息、管理等等。在实体性要素中,则仍然是“人的因素第一”。在生产力系统中,个人生产力仍然是第一重要的因素,因为科技的进步不能离开人的主体能动性,任何科学技术都是靠人去掌握和驾驭的。因此,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商品经济,搞好资金和货币融通是一个重要环节。信贷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在支持农业生产中,积极调整贷款结构和投向,对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将起重要作用。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信贷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活跃农村商品经济,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必须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形势表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经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越来越集中,农业生产实行集约化,生产更加专业化,农村各业连接紧密,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18.
尤军  杜江 《创新》2013,(2):71-74
产业结构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将钱纳里等人提出的产业结构演进的标准模式与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路径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失调问题,尤其是工业结构中轻重工业失衡比较明显。此外,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相差比较大。通过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失调的原因,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该文运用生产函数等计量分析方法,对金华农村主要产业增长中各因素的贡献份额、行业经济效益比较、产业关联度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文中较全面地反映了产业结构演进中的数量关系、结构变化原因,论证了生产要素配置上的得失,从而为金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选择依据,也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区域性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规律,严格按照这些经济规律办事。而在诸多经济规律中,首先需要加以研究,需要按照它办事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是支配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深刻地、全面地论述了这个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支配作用。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