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德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苏轼、黄庭坚是宋代书坛上的两位艺术巨匠,也是宋代尚意新书风的倡导者和改革开拓者。他们以自己独具特色的书学理论指导自己的书法艺术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以极其丰富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书艺硕果确立了在他们所处时代的非常显赫的地位。对宋以后的书坛一直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邓振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60-165
众所周知,李邕书法当属王羲之体系,但李邕书风并不死守右军法度。李邕被贬遵化后因立功出任澧州司马时,他的书风开始发生转变。李邕书风的嬗变可以《端州石室记》作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李邕恪守右军风规几乎不事加减,之后他不断融合北碑的意趣,晚年作品更是掺进了王献之的笔调。李邕书风的嬗变体现了初唐转入盛中唐时社会主流审美思潮的改变。他首创性地把北碑的结体和运笔运用到行书实践中,一改王系书法妍美精谨的面目,开创盛中唐宽博雄浑之气象。 相似文献
3.
赵孟頫与元四家的升降进出,与元代绘画的发展趋势及文人画的审美趣尚紧密相关,这可从宋元绘画之变,文人画推崇逸品进一步寻找原因。虽然赵孟頫提醒元画品格,自作涉及多种题材,却没能明确元画的发展方向,其画也未形成个人的典型风格。元四家才是成熟元画的代表和最高成就者,也因为他们符合并引导中国绘画向山水发展的潮流,而成为后世之典范,为明清两代极力推崇和模仿;文人画对逸品的审美倾向,使倪瓒的地位抬升得更高。所以,赵孟頫与元四家之变,正是中国绘画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赵孟是元代文人画风的重要开启者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倪云林为“元四家”之一 ,又是文人画艺术规范的重要实践者和创立者 ,他的思想和画风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 ,对于赵孟与倪云林艺术思想的比较研究 ,不仅是赵孟的美学意义 ,同样也是倪云林的美学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危磊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44-49
《周易》无往不复的一“心”一“情”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圆通之美 ,有着一种天然的“异质同构”。中国书法用笔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笔势的一笔环转、血脉相属 ,结字的上皆覆下、下以承上等 ,无不体现出气韵流转、血脉相连的圆通之美。 相似文献
6.
歌唱与书法同属于艺术的范畴。歌唱是一种基本的、以人的嗓音来表达感情的音乐形式,它源远流长.与人类文化一样的久远。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艺术,它与音乐也有着不解之缘。正如当代书法家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所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无音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旷神怡”。因此,歌唱跟书法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相似文献
7.
8.
刘靖雯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83-85
从中国书法的美与价值出发,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书写现状,结合实际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应弘扬书法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指明了弘扬书法艺术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王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8-119
"尚中"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学内涵,具有方法论意义.在书法艺术中,"尚中"思想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讲究中锋用笔、中宫的灵活运用、中和之美的推崇等方面,从而使书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王荣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Z1)
书法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既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又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在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一、文明进程的催化剂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文字的产生。文字是与书写联系在一起的,有文字就必然有书写,必然有书法。作为文字艺术的书法可以说是与人类文明一同诞生的。通行于殷商时期 相似文献
1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5)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与著名国学家王国维曾有过一段微妙的历史因缘。彼此亲近,又以学问同好、精研古器、碑贴而联珠贯索。王国维生前时在乡亲故人前,曾赞叹推崇刘鹗的著述和收藏,使得刘鹗的名声深得海宁文人雅士敬羡,乃至在海宁有以“老残”自号的。海宁市东山后背,碧云寺遗址畔,有一处地方叫作“万石窝”。早年曾是诗人徐志摩墓地。其左近上方,巨岩峭壁上至今尚存擘窠大书,赫然刻着“老残安宅”四字。笔势雄健遒劲,神韵不脱魏晋风骨,酷似刘鹗遗墨风采。据近年发见的刘鹗“壬寅”、“乙已”、“戊申”日记,光绪三十一年(1905)盛暑六月二十六至七月初一,刘鹗曾陪伴外商麦啥德、伊德、谭华等人,进谒浙江巡抚聂仲方和考察工艺传习所。水道航路来回于上海、嘉兴、石门、杭州一线。故有人 相似文献
12.
朱道卫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数学方法一直为书论家和书法家们所沿用 ,它表现在点线、架构和章法、意趣的理论、艺术实践与教学的各个方面。文字发源于符号 ,大篆 (含甲骨 )和草书 (含行书 )是圆形书法 ,其他书体是方形书法 相似文献
13.
14.
于学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中国书法古往今来,一直在实用与艺术的双轨间发展,从未离开实用而走纯艺术的道路,包装设计也不例外,实用功能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16.
马俊青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正> 在整个书论中,比喻之多可以说是一大奇观。而且比喻之奇、之妙、之广,也是在描述其它内容的文字中难以比拟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草木山石、鱼虫鸟兽……,凡是文字能够涉及的内容,都可以与之发生联系,都可以借其来描述书法。 那么,如此众多的比喻对于反映书法艺术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这确实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弄清楚它对于我们理解书法艺术、学习书法艺术、欣赏书法艺术,都是不可缺少。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这些比喻的妙用。 相似文献
17.
凌文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关于李白《上李邕》诗历来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本文对以前各家说法重新梳理辨正,提出几点意见:一.各家关于“上李邕”年代的推测俱不能成立;二.诗题有误;三.通过分析此诗与《大鹏赋》、《逍遥游》的高度一致,揭示出它的内涵,从侧面论证了“上李邕”的不可能及写作的大致年代。 相似文献
18.
李星元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6):135-137
在高校开设书法艺术课程,不仅可以强化大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对民族感情的认同,还加速了学生品行节操的养成,使学生素质修养得到提高。新世纪美育教育的蓬勃开展,从一定意义上讲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领域中我们美育教育工作者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一代有一代之书法。《艺概·书概》说:“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书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书法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书法艺术中有着丰富的创造因素。这些创造性因素对创造性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追求的是文字书写的形式变化,并以此表达书写者的情绪和心态。书法艺术恐怕是与作者本人的思想境界、作风气质联系得最为紧密的一门艺术。学习书法、创作书法、欣赏书法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主体的文化修养,不同程度地影响主体的个性品质,强化其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王婉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7)
以赵孟頫的鞍马、人物、竹石三科绘画为中心,探讨赵孟頫的出处与绘画的关系。赵孟頫喜欢画马,善于画马,源于他对中国唐宋以来文化高度繁荣的追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赵孟頫是通过画马而谄媚于元廷;追慕陶潜,却选择了朝隐生活,是赵孟頫出处矛盾的表现;以竹自喻,以竹比德,融文人气节于画卷,是其寻求精神解脱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