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统计学与经济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容提要:本文给出时变弹性生产函数的半参数变系数Profile估计方法,提出利用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检验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显著性和准确性的新思路。中国实证研究发现,广义似然比统计检验无法拒绝 Cobb-Douglas生产函数,但是经济学检验拒绝Cobb-Douglas生产函数。时变弹性生产函数保留了Cobb- Douglas生产函数结构形式,具有明确的经济学意义,改进不变产出弹性中性技术进步假设,是更加符合实际的生产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衡量区域收入差异的一种新的测度指标-边际区域差异及比重,测算了全国31省市5个年度的边际差异比重,并结合各省的人均GDP,将全国31省市分成四个类别的地区,为更客观、有效地度量和研究区域收入差距提供一种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提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半参数变系数模型,利用Profile方法给出产出弹性函数系数的局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并利用非参数条件自助法对有限样本的近似分布进行模拟,给出相对精确的广义似然比检验。规模报酬约束下中国1953--2008年的实证结果拒绝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假设,产出弹性不可简单线性化而是对数劳均资本的非线性函数,时变资本弹性表现为倒U型变化趋势,时变劳动力弹性表现为U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要素份额时变和要素禀赋存在空间差异的经济事实,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包含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并对不同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要素产出弹性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要素产出弹性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现阶段大多数省份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逐渐稳定在0.6和0.4左右;在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1992年为时间节点,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1992年之后波动幅度开始减小。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Schwert和Seguin(1990)用以测度时变Beta系数模型的缺陷,将其辅助方程设计为指数函数形式能够避免这种缺陷.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上海股票市场金融行业、钢铁行业和石油行业的时变风险进行了定量测算,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将行业间的时变风险特征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连接函数(Copula)的出现,把金融风险分析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采用由Copula函数导出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测度就可以更广泛、更有效地捕获各种金融资产的相关信息.另外,采用时变的Copula函数还可以捕捉到变量间动态的、非对称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1952~2002年度统计数据,测算天津市历年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总量生产函数对各要素产出弹性进行估计,并着重考察人力资本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邱珊 《统计与决策》2016,(1):139-141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的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区域集聚度,使用区位集聚熵、产业动态集聚度、静态集聚指数及集中度等测度指标,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1999~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文化产业集中度进行测算,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集聚度及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制造业R&D资本存量的测算(1998-2005)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 《统计研究》2009,26(4):13-18
 在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中,R&;D资本存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对研发效率、创新的产出弹性、TFP等问题的研究中都需要R&;D资本存量的数据。本文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测算出三组不同行业的R&;D折旧率,然后运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我国28个制造业在1998-2005年的R&;D资本存量,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0.
冯贞柏 《统计与决策》2023,(13):112-116
传统的宏观生产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普遍采用地区(省际)视角,不能准确反映宏观生产的技术结构,二是基于总量生产函数框架无法单独考察价格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文章在利润函数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宏观生产分析框架,利用Hotelling引理和欧拉定理,推导出宏观有约束的利润函数,从行业视角估计了宏观生产的利润前沿,并采用Farrell-Debreu径向度量法测度各个行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劳动价格、资本价格和劳动投入数量对利润富有弹性,其值为正且依次递减;资本投入数量对利润接近单位弹性,但其值为负,这说明我国单位资本产出率在逐年降低。从行业来看,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技术效率较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技术效率较高,经济发展战略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
李雄英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18,35(7):91-101
本文通过数理经济模型的理论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决定社会产品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高低的因素,除了政府的生产税税率之外,主要是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且二者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都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小于1时,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而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大于1时,则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还表明,劳动者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的增长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实际工资水平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方向相反,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也随经济周期反向波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生产税净额收入与资本收入之间的关系,消除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调整对2004-2008年劳动收入数据的影响,进而重新估算了实际劳动收入占比.通过对估算数据的分析发现,劳动收入占比数据低估了实际劳动收入占比,从而造成了“利润侵蚀工资”的假象.2004年和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调整导致劳动收入占比数据歪曲了劳动收入占比的实际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3.
李清华 《统计研究》2013,30(4):21-29
 在当前的研究文献中,我国学者在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在两个方面产生混乱:一是我国收入法GDP中的劳动者报酬指标包含了非公司业主的混合收入,采用的是宽口径的概念,而SNA1993中的雇员报酬概念却并不包括混合收入,是窄口径的概念。因此,根据我国收入法GDP数据直接计算出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不具有国际可比性;二是2004年我国收入法GDP的统计口径本身发生了变动,使得我国2004年前后的劳动收入份额也不具有可比性。本文首先以2004年的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自我雇佣者的混合收入按照宽、中、窄三种口径进行调整,基本消除了上述的两个不可比因素;其次,以调整后的可比数据为基础,本文对我国宽、中、窄口径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全面的国际比较,得到的结论更为稳健可靠。结果发现:如果采用窄口径的劳动报酬概念,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5~20个百分点,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超过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准确测算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趋势,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变动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破解收入分配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而实现共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充分考虑我国劳动者报酬核算口径两次重大变更的现实情况,借助两个鉴别准则和多种估算方法对各省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核算口径甄别与修正调整,在真正完整意义的核算口径下重新测算了1993-2016年省份层面劳动报酬占比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省份面板数据模型来剖析我国省份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背后的基本规律,揭示劳动报酬占比先下降后上升背后的决定因素变化。结果显示:①修正调整后数据更加平滑稳健、更具反周期特征,数值反转时间也更为清晰。②在1993-2016年完整样本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政府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增加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变动具有显著的同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增加则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③在1993-2011年劳动报酬占比下降阶段和2011-2016年劳动报酬占比上升阶段,第三那产业增加值占比增加对劳动报酬占比变动均具有显著的同向影响,其他因素则呈现差异化影响。上述结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琦 《统计研究》2012,29(10):23-29
 针对已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文估算了1993-2007年期间个体业主和农户混合收入、雇员报酬和这一期间的劳动份额。结果显示,无论是劳动者报酬、雇员报酬还是包含个体业主和农户劳动收入在内的劳动报酬,其在GDP中的份额从1995年以后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在2002年之后加速下降。分析表明,个体经济发展滞后是劳动份额较低并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因而使个体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现阶段扭转劳动份额下降趋势的重要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流动资本的视角,新古典要素分配模型中引入融资约束,分析了企业流动资本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进一步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采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与流动资本紧密相关的内源融资约束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尤其是对于非国有企业表现更为明显;外源融资约束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则可能减少企业流动资本的挤占,从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企业垄断能力的变化及其实收资本中不同所有制所属份额,都将显著改变融资约束影响要素收入份额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研究:1993-200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光明 《统计研究》2011,28(12):22-28
 劳动收入份额的准确测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定义和数据两个方面剖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问题,分析了其对测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然后总结归纳了现有的基于测算问题的修正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方法评析。最后,借助于城镇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与人口数据估算中国的OSPUE。在此基础上,利用资金流量表数据对1993-2008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合理的估算与必要的修正,并进行相应的变动分析与国际比较。  相似文献   

18.
吕光明  李莹 《统计研究》2015,32(8):46-53
只有厘清核算口径及相关的数据修订情况,才能测算出劳动报酬占比的真实数值,进而找准其变动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依据资金流量表的最新修订资料,充分考虑劳动报酬指标核算口径的两次重大调整及与SNA推荐口径和真实意义口径的差异,重新测算了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然后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从正规与非正规部门结构视角解析给出中国劳动报酬变动的根本原因及相应的政策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1998年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劳动份额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运用生产函数我们估计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劳动份额偏离劳动贡献的原因。本文发现劳动份额偏低,且先下降而后上升,逆经济周期变化趋势比较明显。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来看,劳动者所得低于其对产出的贡献,在企业的初次分配中存在着对劳动者不公的现象;通过考察劳动对产出贡献的变化趋势,我们发现,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在逐渐上升,虽然进一步拉大了与劳动份额的差距,但是对后期劳动份额的提高也起了正面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劳动者的谈判能力以及经济波动是导致了劳动份额偏离劳动贡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