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性观念导向的人性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大学生性观念、性道德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发挥对高校大学生性教育的正确引导作用,积极探寻解决大学生性观念、性道德问题的具体思路和途径,为有效解决困扰大学生的性思想、性行为、性道德提供载体和平台。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 《理论界》2005,(4):136-137
现实生活中青年大学生的性道德不同程度问题的出现,向人们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发出了警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性道德教育不容迟疑,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防止大学生性罪错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西方消极文化的渗入和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性观念、性行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传统性观念向现代性观念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新旧文化的碰撞和高校性教育的缺失,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高校要通过开展性责任教育、恋爱观和贞操观教育以及性道德认知和意志能力教育等,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性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同时,在性道德教育中,还应把握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和性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性道德教育的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在西方伦理道德的影响下 ,我国大学生的性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婚恋观日趋开放 ,在性问题面前表现得随意、盲目……由此引发对大学生性道德危机的思考。学校、家庭、社会对此应高度重视 ,大力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开放 ,性行为增加 ,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我们的现代化事业 ,我们必须关心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性道德品质和修养  相似文献   

6.
杨荣 《南方论刊》2008,(10):66-67
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对各专业400名大学生从恋爱的心理、恋爱的生活方式、择偶标准、性道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现将问卷调查所反映的信息和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希望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信息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刘璠 《理论界》2009,(12):207-208
性道德素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必备的品质。当前大学生性道德表现出诸多错位和缺位现象:性道德知识缺乏、性观念偏离、性行为表现出功利性、性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漠视爱情的责任性、性爱行为缺乏自律等。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视野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找准着力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构建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性法律教育有机结合的全方位性教育模式,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优势。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高知识储备和高素质的特殊群体,肩负着建设国家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其教育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但大学生性教育问题尤其是性道德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界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原因分析,是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学术探讨中的热点问题,学界对该问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性道德的现状和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意义上,这种研究体系是不完善的,因为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原因不仅包括现实依据,还应具备理论支撑。大学生作为"现实的人",对其进行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可以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入手,从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中探知。  相似文献   

9.
苗卫红 《中州学刊》2006,(4):124-126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情感、生活、就业等状况值得学术界关注和研究。本期特意组织刊发这组笔谈,分别从大学生的政治能力与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理性思考、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大学生深造与就业矛盾分析与对策等角度,探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客观、正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性价值观的价值取向,课题组对大庆地区的几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以现场调查取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代社会比较敏感的婚前性行为、大学生性道德观的现状、影响大学生性价值取向的因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取得的成果对于掌握当代大学生性道德观的现状以及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性道德教育都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观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武英 《中州学刊》2006,(4):122-124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情感、生活、就业等状况值得学术界关注和研究。本期特意组织刊发这组笔谈,分别从大学生的政治能力与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理性思考、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大学生深造与就业矛盾分析与对策等角度,探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王玉萍 《中州学刊》2006,(4):118-120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情感、生活、就业等状况值得学术界关注和研究。本期特意组织刊发这组笔谈,分别从大学生的政治能力与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理性思考、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大学生深造与就业矛盾分析与对策等角度,探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廉秀君  曹琳 《理论界》2005,(4):129-130
本文对大学生的性知识、性观念、性道德、性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性道德状况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郜火星 《中州学刊》2006,(4):120-122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情感、生活、就业等状况值得学术界关注和研究。本期特意组织刊发这组笔谈,分别从大学生的政治能力与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理性思考、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大学生深造与就业矛盾分析与对策等角度,探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贾振香 《中州学刊》2006,(4):126-128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情感、生活、就业等状况值得学术界关注和研究。本期特意组织刊发这组笔谈,分别从大学生的政治能力与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理性思考、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大学生深造与就业矛盾分析与对策等角度,探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深造与就业的矛盾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思想、情感、生活、就业等状况值得学术界关注和研究。本期特意组织刊发这组笔谈,分别从大学生的政治能力与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理性思考、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大学生深造与就业矛盾分析与对策等角度,探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大学生的性知识、性观念、性道德、性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性道德状况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雷湘竹 《学术论坛》2005,42(9):179-182
文章重点探讨大学生性道德的导向与目标,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性道德教育应以追求“真”“善”“美”为导向,以培育自主、负责、真爱的性道德观为具体目标。提出自主是负责、真爱的基础;负责的性态度是真爱实现的条件;实现真爱是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目标与核心。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受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恋爱态度轻率化、恋爱观念开放化、恋爱行为公开化等特点,体现出重功利价值、重物质享受、重生理需求的本质。为此,应从加强性道德性知识教育、自主性教育,健全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值青春后期的大学生,伴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属于性活动较为活跃的人群。大学生性教育现已成为国内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综观近十年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学生性教育尚未得到普及,边缘化特征明显;在注重性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应突出性心理、性道德、性文化、性价值观和性审美等方面的教育;要遵循性知识与性道德教育相结合、适时适度适当和正面疏导等原则;选用开设性教育必(选)修课程、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同伴教育等途径和方式;精心设计和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性教育模式。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为促进大学生性教育的持续开展和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但必须看到,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性教育的研究,在内容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趋同现象,区域特色和针对性并不明显;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比较单一,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结合使用不足;研究成果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且高质量的成果在数量上较少;研究群体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