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河北省财政金融支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支持"三农"的稳定增长机制没有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竞争机制;农业保险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是财政、金融协调联动,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投融资体制;财政金融资源结合,实现良性互动,提高支农效率;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充分利用贴息、税收等手段和投资参股方式,支持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2.
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农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效应分析入手,阐述了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农政策问题.在财政收入政策方面,主要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充分发挥农村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主要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优化财政支农项目和支农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政扶贫力度;优化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支农保护政策和政策传导机制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重点保障乡村两级运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优抚、五保户供养、计划生育等支出,湖南省近几年来各级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但当前湖南财政支农面临着免征农业税后的困难、农业的多元投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应从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混合公共物品供给等三个方面完善湖南财政支持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在WTO协议框架内支农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要加强财政支农力度,提高支农效率,关键是要选择好支持重点,包括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建立农业风险保障制度等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后税费时代西部农民增收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后税费时代“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入手,通过对西部农民收入构成和收入增长因素的分析,指出西部农民增收仍然缺乏动力,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性因素并没有消除,应该通过提高西部农民素质,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农业产业延伸机制、科技支撑机制、财政支农机制和面向多数农户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规避机制等,构建后税费时代西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现行的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着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财政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尚未用足WTO保护规则支持农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财政支农要在机制上进行创新优化,突出支持重点,减少竞争性项目支出,保证公益性支出等方面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是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财政法则是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根本保障。在我国的视域下,财政法制之现状与农村供给侧改革对财政法的需求之间存在许多不相适应之处,表现为地方财力不足,财政支农支出意愿不足以及财政支农支出不透明且缺乏民主参与等问题。为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法制予以完善:在立法理念上,应该树立财政支农支出优先的公共财政理念。在具体制度上,应该科学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农支出责任,通过转移支付机制的科学设置适度增加地政府的财力,同时构建以参与式预算和财政公开制度为核心的财政支农支出之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具有规模庞大、区域性、复杂性、层次性、传递性等特点.造成地方政府负债的原因,主要是投资体制改革滞后、财政体制存在问题以及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等.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负债,要清查债务存量,进行分类化解,完善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现行投融资体制,压缩政府投资范围,建立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系统,监控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作为我国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绩效是当前我国财政支农工作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基于财政支农资金内涵的拓展性界定和理论依据分析,从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政出多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农资金决策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分析我国现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按照竞争性制度安排财政支农投资项目、推行财政支农项目"企业化管理"运作模式、建立严格的财政支农资金拨付使用监督和全程跟踪评价机制、优化和整合各级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管模式等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现实困境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上还存在一些值 得关注的问题:财政支农政策出现偏差,农业投入不足,比例失调;政 府财政用于农村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支农的财 权和事权界定不清,政府投资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挤占和挪用财政 支农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低等。应完善财政支农措施,加强财政 理财、用财、管财的职业意识和监管力度,加快公共财政支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受经济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在低谷中徘徊.如何将财政投融资的资金合理、有效作用于经济,促进并最终实现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即财政投融资的绩效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财政投融资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投融资理念的建设、财政投融资绩效考评工作的具体执行、财政投融资绩效管理配套制度的建设等环节,都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完善的农信社信贷支农机制是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发挥的制度保证。现阶段农信社信贷支农中的问题,反映了农信社内部机制之外的市场竞争机制缺位、农业风险转移和农业贷款担保机制乏力、信贷支农的政策激励机制不充分、农村自主发展机制脆弱、利率价格机制灵活性差等缺陷。完善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机制需要在遵循可持续性、反映三农特点以及利益驱动为主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机制缺陷进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强有力支持;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支农的新机制,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作用。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发挥财政以“资”引“资”效应;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完善财政保护政策,保持农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健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为此,就要提高财政调控经济结构的能力;健全银行债务清偿机制和风险抵押机制,确保银行与企业债务的良性循环;建立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手段的建设,突出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和政策性投融资与财政贴息这两个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着事权和财权划分不清、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财政风险等问题.要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从建立科学的政府投融资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执行制衡机制和调整财税分配体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县级财政风险的出现,有着极其严重的危害。县级财政风险的形成,既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因素,又有县域经济落后以及政府非理性的投融资行为等原因。防范和化解县级财政风险,要完善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县级支柱财源;规范政府行为;防范和控制县级金融风险;从存量上化解县级债务和赤字。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源。回归分析表明,政府财政对农业的各项支出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了农村消费的增长,农村消费需求与GDP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已经成为限制农村消费的最大障碍,农村生活消费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恩格尔系数较高,教育、医疗、社保、文化消费等方面欠账太多,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不足已成为影响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的瓶颈。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从生产资料需求与生活资料需求两个方面,对刺激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提供了契机。一是增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建立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突出财政支农重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三是运用财政与金融手段,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四是调整农村消费品的供给结构,完善农村商品销售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战略已经推进了四年并取得明显成效,但离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仍存在不少问题。必须发展现代农业突破资源匮乏制约;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建设,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将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农资金对农牧业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投入农牧业的资金总额逐年增加,并建立了各种基金,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财政支农支出的比重下降;资金时效性差;资金监管不严等,需采取对策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0.
山区农村社会发展关系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建设全局,完善山区农业投入机制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目前,衢州市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初步形成,农业投入项目逐年增加,农业资金使用逐步规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农业投入也存在投资主体为单一、结构不合理、资金整合困难、使用缺乏有效监督等诸多问题,亟需通过完善农业投入机制来加以解决。新时期,山区农村农业投入创新的主要路径是:扩大财政支农比重,创新政府投入引导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改善山区农村投资环境;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健全山区农村人才投入机制;创新山区农业补贴政策,建立有效的农业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