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改革进程在实质上由以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总体目标的经济体制转轨和以构建全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制度为总体目标的社会制度转型两个发展阶段构成。目前,我国改革的发展已开始进入以社会转型为标志的一种较高级且较特殊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过渡性的历史进程,社会结构及其运行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和经济—社会问题的大量存在是转型社会的常态,其发展也因此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与高风险性。在现有的制度—体制下,社会调整是缓解现存经济—社会问题及其矛盾,并将其控制和保持在最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范围内的基本途径;而建设和谐社会则是解决现存经济—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特殊国情使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演变道路,而是经历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一是1840—1948年从传统农业解体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漫长演变阶段;二是1949—1977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分割和强化阶段;三是1978—1991年农村改革和农村工业化迅速发展所伴随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开始解体并逐步转向三元经济社会结构,即农业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城镇正规部门;四是1992年之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所伴随的四元经济社会结构。面对新的四元结构,中国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就是城乡一体化、城市内部一体化、农村内部一体化,即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同化和现代化,这就要求不断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集聚化、农民工市民化、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主要包括: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革现行城乡体制机制;组织上落实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已走过了20多年,中国改革的成效证明了中国改革路径选择的正确.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与中国正确选择改革的出发点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它与中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是对传统体制下农村经济的衰败以及由此引发的严重的政治和社会矛盾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解析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废除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支柱,即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即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虽然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还没有被完全破除。要最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既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又取决于发展的程度。那么,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如此艰难,这就需要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形成背景谈起。  相似文献   

6.
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两种互补性发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都是来自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的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改变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农村经济落后状况,西方经济学家创建外生性发展与内生性发展两种模型。这两种模型似乎是相互对立的,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这已被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所检验了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农村体制改革的深水区,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不断累积。在此,广东南海一直处在制度与体制改革创新的前沿。“政经分离”是南海探索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和研究这一新生事物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农村发展深层次问题具有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与必然;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和二元结构转换的机遇期与关键期,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积极面对和探析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实施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制度创新,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缓解,我国在总体上进入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10.
司法体制改革正步入攻坚阶段 ,针对这个阶段的特点 ,提出抓住司法公正这个突破口 ,抓好司法监督这个重点 ,解决体制改革中的各种矛盾 ,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制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胡鞍钢  马伟 《中华魂》2012,(10):56-57
中国的特殊国情使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演变道路,而是经历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一是1840~1948年从传统农业解体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漫长演变阶段;二是1949~1977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分割和强化阶段,在这一时期采取了限制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三是1978~1991年农村改革和农村工业化迅速发展所伴随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开始解体并逐步转向三元经济社会结构,在这一时期,突出的特点是乡镇企业的出现,我国结构形成了农业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城镇正规部门的三元结构;四是1992年之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所伴随的四元经济社会结构,在这一时期,私营、个体经济迅速兴起,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城镇非正规经济和就业出现爆炸性增长,迅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四元经济,即农业部门、乡镇企业部门、城镇正规部门、城镇非正规部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刘易斯转折点等问题,用人口问题为主线连接起来,指出中国已跨越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正在向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过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对期结构转型、人口转变、体制转轨等结构性问题相互重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解决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加快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深层次、综合配套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城市化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如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更好地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界、决策界及社会各界均十分关注,而且争议较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制约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并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问题产生,如,城乡差别的扩大,农村市场的萎缩。就现阶段说,这一切都不利於拉动内需。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是中国现阶段的当务之急中国社会的长期特徵是存在二元经济结构。所谓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相并存、城乡分割的一种状况。这一理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W·阿瑟·刘易斯於1954年最早提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从其逻辑起点演绎出结构严谨的理论系统,逻辑起点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整个体系向前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因其逻辑起点的内在矛盾推动展开的,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推动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是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这一对矛盾范畴的内在紧张与对立又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性质和任务,逻辑地演绎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适用域。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本解决,新的矛盾逐渐凸显,这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创新与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以各级党委机关报为核心的报纸改革 ,不是办报人的主观行为 ,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中国报纸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发展规律。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党报改革走过了新闻改革———报纸改革———报业改革三个阶段 ,报业集团的诞生不但标志着党报改革进入了更高层次 ,而且也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物质基础。新闻改革的根本动力在于信息提供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矛盾运动 ,而报业改革的根本动力乃在于信息掌握者、信息市场主导者、信息接受者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是远比前二者矛盾运动要复杂得多的一种矛盾运动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中国报业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思考 ,需要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社会家国组织的二元结构决定了其治理的法律二元体系,人们通过家族法与家族司法了解和接受国家法与国家司法。传统家族司法具有化解社会矛盾,和谐社会,弘扬传统美德,补充国家司法之不足的历史价值和现代转换价值,是当今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不可忽视的本土法律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矛盾问题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毛泽东率先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理论,并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区分开来,以改革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情况,提出了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思路、新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形态的准确概括,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坚持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一个演进过程,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矛盾综合判断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着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更具体更细分的发展阶段,也就是立足生产力量变累积和立足生产关系部分质变发展阶段。只有脚踏实地地立足具体历史阶段,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主题才能真正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改革旨在再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基层民主权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但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9亿农民饱受“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煎熬,致使乡村社会出现了“治理危机”。下一步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全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的综合性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关于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否矛盾,能否对接的问题,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长期以来关于公有制与商品经济是否矛盾问题的延续。我们认为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通过公有制的结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是可以与市场经济对接起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