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造就和培养一支有文化、有知识、懂科技、懂法律、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如何加强现代农民教育。让现代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的步伐,研究了农业信息化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意义,农业信息化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认为通过政府投入,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构建农村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推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是推动农业信息化的主要途径。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培养农村信息人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农业大省——河南省的调查,表明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意愿客观反映了当前农业生产力进步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大省应从实际出发,遵从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的素质生发于传统的社会基础,与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新型农民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面临着社会现代化的挑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发展的根本点。应充分发挥政府、教育、城市体验、流动经历等因素在提升农民素质中的作用,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培养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与迫切需要。培养当代新农民的标准与目标是,具有新观念,具备新本领,具有新素质。培养新农民重在推进农村教育,建设农村文化,发展农村经济,引进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是正确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探索新农村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笔者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着力把握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深刻领会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18-20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是创造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又能与其它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民理财观念的更新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合理安排消费与生产,充分利用国家的宏观优惠政策,全面提高经营收入,减少盲目消费。通过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加之理财观念更新,广大农民将有效地提高收入水平、优化支出结构。正确理财将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生活水准,将有助于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必须关注农民视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必须关注农民视觉,了解农民的感受与体验,把握农民的需要及期望。如增强农村经济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破除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从而形成政府、社会与农民三者合力,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组织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建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184-186
新农村建设的主旨已经获得公认,但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蕴则存在着三种不一样的理解.文章认为,应当视农村和9亿农民为中国解现代化的基础、获得新发展的稳定器和蓄水池,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主线应该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当前情况来看,通过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维权组织来解决农民合作化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传统民间组织、社会文化组织来实现农民合作化,相较而言思路可行但需谨慎.唯有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的自我价值才能得到提升,农村的离散性才能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1.
秦廷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138-1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这5个要求中,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任务.所谓生产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又在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中心任务,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农业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农业高校与“三农”有着重要的历史渊源,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的重要源头,农业高校应进一步拓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新农民的生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新农民的生成需要外援的导引与推动,根本在于农村文化的内生,也就是由外在启蒙而内化。由此,基于内在文化的新生而以农民主体重构新农村才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王钊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81-8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一项新生事物和创新工程。经验证明,如果认识不到位或有所偏颇,将会引起实际操作偏离正确方向。文章对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关系等几个认识问题进行了简略的探讨,以期对重庆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灿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111-113
通过对重庆市农村庭院经济的调查分析,归纳了农村庭院经济的主要类型,阐述了农村庭院经济在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效利用农村资源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循环农业生产、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生产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途径。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正确理解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如何开展城镇化农民和留守土地农民的安居乐业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城镇化道路问题,如何对待和处理由城镇化产生的中小企业的问题,均值得关注和思考。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习谏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88-9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入手,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政策取向,实证分析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特别加以关注的诸如农民增收途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向昭怡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13-1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战略高度、任务艰巨、需要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而新农村中的先进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全面性的战略课题,因为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并为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创造“新”的内外条件与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继包产到户、乡镇企业、进城务工之后,三农问题的又一个高潮。新农村建设,旧貌换新颜,势必涉及到农村房屋的拆迁,然而我国目前对新农村的房屋拆迁还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也没有太多现成的理论指导,因此笔者认为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房屋拆迁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进行探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闫孝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88-91
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和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应以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加快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发展,重点加强农村建设人力与财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对于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