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文心雕龙》一书写作的基本原则,在《序志》篇里刘勰有概括的说明:“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刘勰把《辨骚》篇与代表了他基本哲学观点和文学观点的《原道》、《征圣》、《宗经》等篇章同列入“文之枢纽”,而不是把它放入后而的文体论中,足见他对这一篇的重视。刘勰为什么对这一篇特别重视呢?因为在《辨骚》篇中,他通过对屈原及其作品以及整个《楚辞》的评价,表露了他的一个文学的基本观点——就是对《楚辞》的浪漫主义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2.
《辨骚》篇是《文心雕龙》一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在《文心》一书中所占的地位,即归属问题——归属于“文之枢纽”的总论还是归属于文体论——本来是很清楚的,刘勰曾在《序志》篇明确指出: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可是至今在评论界尚未有一致的意见。近年来,又提出了《辨骚》何以辨、辨什么的问题。本文主要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文心雕龙》一书作为我国古代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理论专著,它建立了自己极其完备的理论体系,可谓体大思精之作。全书五十篇自成四个单元,各有其中心,而又丝丝入扣。《原道》至《辨骚》为“文之枢纽”,是全书的纲领;《明诗》至《书记》“乃论文叙笔”,是文体论;《神思》至《程器》“剖情析采”,是创作论和批评论,《序志》是全书的总结。《辨骚》一篇在全书处于“文之枢纽”的关键地位,与《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四篇相并列,构成全书的纲领,可见刘勰对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诗歌创作看得是何等的重要。《辨骚》篇也的的确确洋溢着刘勰对屈原,对以《离骚》为标志的骚体诗歌的无限赞美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丈心雕龙》中把《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视为“文之枢纽”。所谓“文之枢纽”,即全书的总纲。对于总纲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把握。我们认为《原道》《征圣》《宗经》可以看作是“文心”部分,分别从文体论、审美性和创作论方面体现了刘勰儒家经典文学化的观点:《正纬》和《辨骚》归为“雕龙”,体现了文学经典的确立。“文心”和“雕龙”它们共同构建了一种文学范式:儒家经典向文学经典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正> 刘勰将《文心雕龙》的“原道”、“徵圣”、“宗经”、“正纬”、“辨骚”诸论,称为“文之枢纽”。五论是为文或文学理论中的关键性或纲领性的理论问题,它既是刘勰撰述《文心雕龙》所依据的原则,也是《文心雕龙》文论思想体系的“枢纽”。因此,探讨五论的理论结构,是确切把握刘勰文论思想体系和进一步研究其具体文论观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因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远非一篇文章所能负荷,所以我们将从理论的系统性上考虑,先对其中最重要的“原道”、“徵圣”、“宗经”三论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文心雕龙·序志》中讲到:“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马宏山同志对这里的“极矣”二字颇感兴趣。他在有关文章中反复强调“极矣的地位”、“极矣的价值”,多达六次。什么是“极矣”呢?是什么“地位”、什么“价值”呢?鄙见不敏,幸有马论原文: 刘勰认为“文之枢纽”在《文心雕龙》之中居于“极矣”的地位。……“文之枢纽”既居于“纲领”之中的“极矣”的地位,那么它在“纲领”之中所起的就一定是“提纲挈领”的作用。(《也谈》) “文之枢纽”的五个项目的每一个项目,都是有其“极矣”的价值的,而不是只有“原道”和“宗经”两个项目才有“极矣”的价值,所以每一个项目都是有其各自的分量,不可或缺的,……(《再论》)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理论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五篇是个“义脉贯通”的理论整体,其宗旨在于阑述文章写作的根本原则。这一宗旨通过三个理论层次及其内在联系体现出来。《原道》篇以“自然之道”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本乎道”以为文的思想;《征圣》篇通过“征圣”对《原道》篇的思想加以印证和阐发,提出了“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和“衔华而佩实”的文章写作根本原则;《宗经》篇将前两个层次的思想归结为“宗经”为文,同时联系《正纬》《辨骚》两篇,确立了既师圣宗经,又主变求变的文章写作根本原则,从而构成《文心雕龙》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文心雕龙》枢纽论有五篇论文:《原道》、《宗经》、《征圣》、《正纬》、《辨骚》。《辨骚》是从文学的语言表现和写作方法上指导写作的总论。既然作为文学总论,《辨骚》就不可能和《诠赋》一起置于文体论中,让读者面对一体而二论莫知所以,所以刘勰自己把《辨骚》放在枢纽论中是没有错的,不管是从论文思想还是从行文条贯上都是毫不含糊的。  相似文献   

8.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视为"文之枢纽".所谓"文之枢纽",即全书的总纲.对于总纲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把握.我们认为<原道><征圣><宗经>可以看作是"文心"部分,分别从文体论、审美性和创作论方面体现了刘勰儒家经典文学化的观点;<正纬>和<辨骚>归为"雕龙",体现了文学经典的确立."文心"和"雕龙"它们共同构建了一种文学范式:儒家经典向文学经典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张燕 《晋阳学刊》2013,(3):36-39
“文之枢纽”为《文心雕龙》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是刘勰“论文”之枢纽,也即进行文学批评和文术指导的原则性纲领.其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文学创作的“体”与“变”.刘勰主张“宗经”、“辨骚”,实际上是将二者视为“体”与“变”的两个文学源头,后者甚至可以视为《文心雕龙》最深刻的论说动力所在,由此建立了一种凸显文学史意识与文学经典意识的“经——骚”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头五篇,论述被刘勰称之为“文之枢纽”的指导写作的五大基本原则,今人多称它们为“总论”。现在,我们又提出个“外总论”,在《文心雕龙》研究史上实所罕闻。这是不是故意标新立异?非也。请试论之。 五、六年前,就有人提出:《文心雕龙》的前五篇和后五篇都是总论。乍闻此说,颇感惊异,后来仔细考虑,才觉得,把后五篇也称作“总论”,虽欠精审,但大旨却很可取。说它欠精审,一是因为后五篇不全是总论,二是因为后总论与前总论有区别,而这区别没有讲出来。 《文心》的最后一篇是《序志》,为全书总序,显然不能列入后总论。不算《序志》,所谓“后五篇”,就是《时序》《物色》《才  相似文献   

11.
《辨骚篇》在《文心雕龙》中属“文之枢纽”的五篇之一,在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它现在仍然是“龙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历来围绕《辨骚》篇争论的根本问题是:该篇之旨是崇骚还是抑骚?近年不少学者对把该篇看成“崇经抑骚”之作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并指出其旨不在“崇经抑骚”,而是要通过“辨”《骚》(《楚辞》)与《经》(《诗经》)的异同总结文学发展的新变规律。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但不少论者在肯定这一点时,仍把“博徒”、“四异”看成是贬义的,结果又把刘勰看成是“前贬后褒”、自相矛盾的。这样,“崇经抑骚”的帽子还是没有彻底从刘勰的头上摘下来,刚前进了一步的认识又停滞了。在笔者看来,无论《辨骚》,还是《文心》全书,都不存在“崇经抑骚”的问题。之所以产生这个看法,无疑与论者对“博徒”、四异的理解仍囿于旧说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勰创作目的,首先在于通过"言为文之用心",实现儒家人生三不朽价值;其次,通过《文心雕龙》的著述,纠正齐梁文章创作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再次,在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正"本"清"源"。因此,《原道》乃为作家进行正确地创作立一大本源,亦即为文章创作寻找哲学上的理据。《征圣》是为了"师乎圣"的,也就是要求从创作主体上学习圣人为文之精神与为文之法的;而《宗经》是就创作实践立意的,确立了文章的风格特色与论文的最高准则;《正纬》提出"芟夷谲诡,采其雕蔚"的文章流变思想;《变骚》从文章流变的角度,提出要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坠其实",才能防止文章发展流变中的"浮诡"、"讹滥"文弊发生,使得此后的创作步入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刘勰的文学思想及其性质有些同志肯定《文心雕龙》属于唯物主义,甚而强调属于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这种看法我不同意。有的同志断定它属于唯心主义,但论据也还不充分,缺乏说服力量。兹就浅见所及,再进一解。刘勰的确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卓越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他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文学的起源和本质。他并且能够运用他的文学理论解决了他要解决的问题。他的《原道篇》就是首先讨论这个问题的。文学批评是要有文学思想作基础的。正是刘勰的系统的文学思想使《文心雕龙》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和可观的规模。但是,刘勰的文学思想即他的宇宙观和文学观,并不是唯物主义的,恰恰相反,它属于形而上学唯心论。他的《原道篇》,以及“征圣”、“宗经”、“正纬”和“通变”等篇,能够使我们解释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个方面去组织《文心雕龙》的修辞论点: (1) 修辞的原则;(2) 字句章篇的修辞; (3) 修辞方式(辞格);(4) 文体及风格。一、关于修辞的原则§1·1 道文的关系。《序志》和“文之枢纽”部分集中论述了道文的关系,其他篇章也一再重申,并把它提到“立文之本源”(情采)的高度,可见作者对此十分重视。作为修辞论,刘勰所指的“道”是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是“质”、“本”、“志”、“实”。“文”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文之为德”观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文心雕龙·原道》篇“文之为德”说是刘勰提出的一个重要文论观点,它包含有可宝贵的辩证法思想,与《原道》篇的“自然之道”是密切相关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了解刘勰的文论思想、确切把握《文心雕龙》一书的文论体系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刘勰的“文之为德”说作些尝试性的探索。其有谬误,幸望通人指正。  相似文献   

16.
《诸子》在《文心雕龙》五十篇中位列第十七篇,向来被当做二十篇文体论之一,只有范文澜先生提出《诸子》篇在《文心雕龙》整本书的结构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与《宗经》并列,作为"文之枢纽"中的一员。本文从《诸子》篇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刘勰对诸子著作的态度入手来看待《诸子》篇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7.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为何没有评拔陶渊明1,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儒、道两家对“隐”的两种不同态度造成的思想分歧及文艺观上的矛盾冲突所致。一《文心雕龙》主要是用正宗的儒家思想作为指导的。《原道》、《征圣》及《宗经》放在书首,道、圣、经三位一体,以经为基础,所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原道》)。刘勰以周公、孔子为尊崇偶像,以“五经”为创作规范,认为文坛“讹滥”文风,必由“宗经”正之。那么他于儒家对“隐”的看法也应是熟悉和遵循的。《文心雕龙》讨论了文学史上迄刘勰为止的主要作者,有15…  相似文献   

18.
<正> 刘勰《文心雕龙》所阐发的文章(不单是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表现在他的头三篇《原道》、《征圣》、《宗经》之中。其实,这三篇只是谈的一个问题:圣人原于天地“自然之道”而为“文”,这种“文”就是后世所谓“经”;后人撰“文”,必须遵从这些“经”的教义,追踪这些“经”的体制。他这种文章理论的基本观点,归根到底,只是“宗经”一义。在“宗经”一义中,刘勰虽然也混合着谈了一些文章形式问题,但是主要的还是着眼在政治内容上。  相似文献   

19.
"按经验纬"是<文心雕龙·正纬>篇中刘勰"正纬"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儒家的经书来检验纬书,刘勰认为"其伪有四".然而,实际上,"验纬"是不能够"按经"的,因为两者的内容和性质截然不同.如果将纬书同经书分而论之,那么纬书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尽管刘勰认为纬书是"乖道谬典"、"无益经典",但是仍然肯定了其"有助文章"的意义.从刘勰提出"按经验纬"到主张"酌乎纬",由此说明刘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辩证而客观的.  相似文献   

20.
汉代研究《诗经》的鲁、韩、齐、毛四家都曾提出过“四始”说,但它们的内涵不尽相同。其中《毛诗》“四始”说强调了《诗经》风、雅、颂的讽谕美刺功效,而《齐诗》“四始”说则出自纬学,《诗纬》以“阴阳五行”之说解释《诗经》中《大明》等四篇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有“四始”说,其来源于《毛诗》,并影响了《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