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西方探索电影的簇拥下,近二十多年的中国电影创作,一直潜存着一种个人化的、形式主义的风尚,这种追求虽然促成了中国电影多元化、艺术化发展局面的形成,但它也使中国电影不断地偏离大众艺术的轨道.这种个人化追求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创作理性的倾斜与迷失,因而,应该重新以传统叙事为基础,来匡正当下业已倾斜的中国电影叙事.  相似文献   

2.
左翼电影出现于1932年,到1935年,其最高代表作品《风云儿女》表明,中国左翼电影已经从整体上融宣传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并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影片在都市意识和电影市场意识规范下的叙事策略,既是出品方电通影片公司的制片路线从左翼电影向新市民电影转化的基础,也是一年之后新市民电影全面取代左翼电影成为唯一的中国主流电影的开始,而二者间内在的文化逻辑关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中,中小成本的喜剧电影由于主动顺应电影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及受众心理的需求而备受青睐,从《疯狂的石头》到《人在囧途》再到《失恋33天》,中国喜剧电影频频从院线大片的包围中创造票房奇迹,"演而优则导"的徐峥更是以《泰囧》《港囧》两部自导影片的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转身。然而,市场层面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当下国产喜剧电影存在的叙事模式化弊病,如何有效处理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叙事中,人物、情节、时间是三位一体的。早期的历史叙事呈现的是历史规律在时间过程中的客观流变,这与中国古典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唐以后的通俗叙事中,人物、情节在时间的展开中渗透了浓厚的道德与文化意识,其中不自觉的流露了人们在那个时代的一种怀疑意识;明清以后的长篇叙事却凸现了生命意识与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恰反映了人意识与时代的藕合。整个中国传统叙事中隐含的时间意识,反映出的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一种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电影的叙事发展中,有一种对待历史的叙事策略问题,就是作为第五代的导演如何看待他们身边的那段事,而表现出几种不同的版本。从历史醒来到对历史的解构与思考,同时存在着一种当下的结构,不同中存在着相同的多样性阐释,对不同时代的同一诠释,也有一种自大历史到小历史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小二黑结婚》:个人化叙事与主流意识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个人化叙事与主流意识的成功结合是《小二黑结婚》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关键。而此结合的成功,又有赖于赵树理对传统资源的创造性继承与转化。为此本文从小说技术的角度对此论点给予了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7.
片头叙事的功能开拓,在形成谱系的台湾电影里表现得非常突出.作为第二代导演代表,侯孝贤创造性地处理片头,使之成为影片的最佳注脚或传达和谐的自然理想,或成为一个情节隐喻而颇具"元叙事"特征,或构建散点透视的全息式结构;第三代导演的李安因置身异域文化,借助好莱坞电影在中产阶级中的优势,对片头进行了一种重情节、重节奏的剪辑处理,积极靠近古典叙事,这在他的"父亲三部曲"中尤为明显;同为第三代导演的蔡明亮执着于现代主义的艺术理念,透露出个人专断的风格.片头出现了两类情况或被强行解构,既取消了说明功能,也失去了叙事功能;或运用陌生化策略建构寓言性世界.而这是强调审丑与超越的现代主义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继《试论叙事对子电影艺术的木体论意义》(上)对电影艺术发展史的考证之后,本文由电影影家的记录性、运动性和电影艺术的商品性、群众性,推论叙事对于电影艺术的本体论意义。并考查所谓的电影新观念,以进一步论证此观点。  相似文献   

9.
10.
李安电影以双重视点的设置探讨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两类文化、两种伦理平等对话的可能性;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在体察,又使李安能够客观而真实地探到母语文化深处的某种不合理性与脆弱性。于是,传统经典伦理乌托邦形态的虚妄与退守便一再从李安电影文本的幕后潜显出来,成为文本的隐性叙事。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文学中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始终在追求一种现代性因子,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叙述革命的神话,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隐匿在革命书写背后的却是传统的模式化叙事。在革命书写和传统模式之间的徘徊,成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一个叙事策略,也是主流意识和民间资源进行整合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2.
把优秀的小说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是目前影视界很流行也行之有效的做法。《红高粱》和《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两部由小说而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的作品 ,获得了相当的成功。本文主要是以这两部作品为例 ,论述从小说到影视改编过程中叙事的转换前提以及叙事主要在语言、结构、思维转换方面的关系 ,进而论述在叙事转换的前提下 ,受众在接受影视作品时方式上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晚明拟话本小说《型世言》以“树型今世”为编著目的,在题材选择、情境冲突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与同时期拟话本小说相比,其恪守礼教摒弃世俗人欲,重振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小说采用叙事 议论的叙事模式,情节平铺直叙,固然朴实,却缺乏艺术性。作者注重小说的教化功能,忽视其娱乐功能,所以造成《型世言》的艺术价值与同时期拟话本小说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从常规叙事程式和文本风格来探讨当前主旋律影视剧"三元合一"的程度和影视文本中话语结构的构成,能揭示当前主旋律影视剧被"大众叙事"所改写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5.
摘要: 从“跨媒介”的理论视野看,电影叙事已不再是单纯的、严格的、传统的银幕影像叙事,而是包容横跨了电视电影——荧屏影像、手机电影(包括电脑网络电影)——显示屏影像等多种媒体介质的影像叙事。银幕影像、荧屏影像与显示屏影像三种影像形态各自具有的媒介特征与不同的叙事偏重,表明着电影叙事载体的流变和电影叙事格局的分化,意味着当下的电影叙事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单纯走向复杂,正渐次形成多种叙事形态共存的发展态势和多层次竞争互补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各自独立的异质文化体系,但这两种文化体系在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社会理想等方面具有契合性。这些契合之处是两种文化互动的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三化"的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接触的影视广告越来越多,受众的广告意识日益增强,而对广告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要想在广告信息拥挤的环境中成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提高影视广告的审美价值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要求。影视广告制作者必须对广告创意、视觉、语言、情节、配乐等方面的美学化加以考虑,以便从整体上提高广告片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电影《霸王别姬》处处隐含着对中国传统观念的解构,具有将英雄还原成普通人的倾向,并形成了文本的多义性和开放性。对电影《霸王别姬》所含意义进行重新阐释,主要从电影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英雄/凡人观念、传统英雄/关人观念,以及对传统同性/异性恋观念三个方面的解构来评述。  相似文献   

19.
以叙事学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切入点,从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批评方法入手,从小说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视角、自由直接引语的话语模式、反因果链接的情节序列、反讽型的故事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加缪《局外人》中的殖民叙事。加缪在二战后西方殖民主义陷入困境,而亚非拉反殖民运动蓬勃兴起的时代洪流面前,只能通过《局外人》隐蔽地表达作者虽同情阿尔及利亚,但更坚定维护宗主国法国利益的殖民主义立场,所以《局外人》不单单是存在主义哲学诗性彰显的杰出文本,而更是殖民主义政治的潜在同谋和一曲为欧洲殖民主义招魂呐喊的挽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