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赵宏  宫波 《北方论丛》2012,(4):16-20
宋初晚唐体诗人清寒苦吟诗风一为晚唐诗人的自然过渡,二为诗僧和仕途失意、生活寒苦文人的自然选择。其"清寒、苦吟"诗风源于晚唐诗人贾岛和姚合。晚唐体诗人与佛教的关系,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多有体现。究其原因,乃是佛教"人生皆苦海"的理论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宋初晚唐体诗人在佛教中为自己"清寒"、"悲苦"的生活命运找到了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论"晚唐体"与张籍诗的共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唐体”是唐代诗坛一个比较大的流派。因时代浸染 ,“晚唐体”诗人以“苦吟”为创作手法 ,形成“轻浅纤微”的风格。整体把握唐诗风格流变 ,发现“晚唐体”诗风和中唐张籍诗有共通性。张籍在中唐儒家思想演变中得风气之先 ,其心态与晚唐诗人相似。他以“苦心觅句 ,专意为诗”为近体诗创作方法 ,诗歌风格具有哀婉纤柔色彩。张籍与“晚唐体”诗人“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乃“晚唐体”之始作佣者。这一现象表明 ,我国古典诗歌风格的形成和流变有其内在的承传关系 ,而不是断然孤立的。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姚合,在当时诗坛颇具声名,与贾岛并称"姚贾".他的"武功体"诗歌,丰富了唐诗的创作题材.他以"苦吟"求意味的创作特征,对晚唐律诗以及宋诗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姚合生平、仕历、创作成就及其诗集版本传承的系统梳理归纳,学界迄今尚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风在北宋初期曾风靡一时,后在诗歌复古运动的冲击下,才渐告消歇,但到南宋中后期,诗坛仿佛经历了一个“轮回”过程,久已销声匿迹的晚唐诗风又重新兴盛,且欲取“法席盛行”的江西诗派而代之。在晚唐诗风的复兴过程中,杨万里起了领军作用。杨万里初学作诗,本从江西派入手,但随着江西派诗歌流弊为越来越多的诗人所不满,杨万里本人也从自己尴尬的创作处境中痛感到江西诗法对诗人艺术创造力的扼限,于是脱出江西诗派,转而提倡与江西派诗歌审美趣味迥然不同的晚唐诗风。他不但提出“去词”、“去意”而求“味外之味”,以及“诗非文比也,必诗人为之”等系统的诗歌理论,为晚唐诗风的复兴极力张本,而且以其诗坛盟主的身分有意识地引导当时的诗人在创作上趋同于晚唐诗风,以此扩大反江西诗派的阵营,彻底转变当时诗歌的流向。所以,“从杨万里起,宋诗就划分江西体和晚唐体两派”  相似文献   

5.
“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唐袈诗堪称并峙的两座高峰。古典诗歌系统之内,只有宋诗尚具备同唐诗的可比性,而从唐诗到宋诗,更完成了诗歌史上最深刻的转向。黄庭竖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宋代诗人,他在宋诗的演变中显示出审美的先锋性。本文试图以黄庭竖为论述中心,并由此辐射开去,对宋诗的走向作一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6.
<正> 王禹偁在北宋初期文风颓败之时,打起了“革弊复古”的旗帜,对晚唐五代浮艳的文风进行了有力的挞伐。他强调为文取法韩、柳,诗歌学习杜甫、白居易的有为而作精神,为欧阳修等人掀起的诗文革新运动开了先声,遂成一代前驱。宋初文坛深受晚唐五代文风影响,唱和之诗风靡一时,“苦吟”诗人争相涌现,以逃避现实,歌时颂圣为能事的各种文学流派充斥文坛。晚唐五代由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经济日趋衰退,多数文人墨客钻进了与世隔绝的书斋,或吟唱用典繁杂的“闺闱诗”以自娱,或  相似文献   

7.
杨许波 《殷都学刊》2010,31(1):54-58
苏舜钦继承了杜甫、韩愈以文为诗这一艺术手法,较早在古体诗中大量运用,并将其扩展到近体律绝。他的诗歌同之前的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诸诗人相比显现出独特的面貌,也使宋诗开始出现了迥异于唐代的诗风。  相似文献   

8.
唐宋以后,经过元明两代的曲折发展,中国古典诗歌至清代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繁荣局面。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诗歌理论在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清初诗坛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盛唐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他们竞相学习的榜样。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高尚的人格魅力,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苦吟精神、炼字、用典等等,对清代诗人来说都是一笔挖掘不完的宝藏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遗民诗人陈子龙、龚鼎孳、吴伟业、吴嘉纪、钱谦益、屈大均,清初国朝诗人宋琬,中后期的沈德潜等人都从不同的侧面学习杜甫其人和其诗,清朝初期杜甫诗学文献整理也出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9.
南渡诗人有关苏黄诗歌的讨论,是苏黄接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当时的创作实践密切相关,具有重要诗史意义。南渡诗人揭示了苏黄突破唐人藩篱、变"国朝诗格"的历史地位,并细致分析苏黄诗歌在语言艺术方面的创变,凸显其以文字、才学为诗的特点。这些观点,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南渡诗人也不讳言苏黄因刻意求变而产生的"短处"。苏黄诗歌蕴含的学古与新变的辩证关系,启示南渡诗人直面古老诗学传统,博取兼收,突破苏黄牢笼,探索诗学新路径。他们面对苏黄诗歌表现出了自己的识力、魄力,却少才力,宋诗新高峰还有待来人。  相似文献   

10.
"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是中国古典诗学后期的重要命题,辨体与破体的争论是此命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学人之诗"、"诗人之诗"的命题关系到"风"与"雅"两大诗学传统,涉及到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与人格追求.自宋代以来,随着理学的发展,长期浸润于经学环境中的古代士人的"经学中心"意识导致形成"学人之诗"、"诗人之诗"争相为高的局面.从中国先秦以后诗歌的发展来看,各个时期对"风"、"雅"传统的承续情况不同.唐诗基本指向具有"风人之致"的"诗人之诗",而宋诗则基本指向具有"雅人深致"的"学人之诗".近代同光体诗人,在反思前代诗学的基础上,肯定"诗人之诗"的创作方法,同时也认识到"学人之诗"产生的历史必然.他们试图使"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调和诗歌的"吟咏情性"与"明志见道"功能,为近代诗歌发展寻找新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孟郊贾岛诗歌艺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郊贾岛都是活跃在元和诗坛的著名诗人,他们以苦吟著称而贫寒终身,仕途的蹭蹬,生活的潦倒以及身后的寂寞等,其生平遭遇极为相似。自苏轼说了“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以后,文学史家往往将贾孟二人诗歌并称,并以寒瘦概括其诗歌艺术风格。其实,他们本来就是忘年交的诗友,孟郊对比他小28岁的青年诗人贾岛极为推崇,他曾赞扬贾岛说:“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可惜李杜诗,不见此狂痴。”(《戏赠无本二首》)他认为贾岛的诗的风骨与诗才,不在自己和韩愈之下,直可上追李杜。贾岛对孟郊的诗歌成就,也十分钦佩。他称赞孟郊说:“身死声名  相似文献   

12.
朱志荣 《江淮论坛》2015,(2):141-147,193
姜夔、刘克庄、戴复古等江湖诗人作为严羽的前辈,他们的诗歌虽然受到了严羽的批评,但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诗歌理论主张,与严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其中一部分是他们都共同继承了前人,一部分是江湖诗人影响了严羽,也有一部分则是江湖诗人与严羽之间相互影响的。在悟、自然、气象、妙和自得等方面,严羽受到了姜夔的影响和启发;在本色、情性、自然以及对李杜和晚唐诗歌的评价等方面,严羽受到了刘克庄的影响;而在推崇李杜、以禅喻诗、吟咏性情、强调创新和追求气象雄浑等方面,严羽与戴复古英雄所见略同。这说明江湖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对严羽是有着相当的影响的,两者之间是异中有同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13.
高丽后期的"海左七贤"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倡导宋诗,在创作上也有宗宋倾向。其汉诗的主题意蕴深受宋诗人影响:伤时悯乱的政治诗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宋诗情韵;咏怀诗蕴含了源于宋诗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写景、咏物诗具有宋诗的尚意倾向。另外,其诗歌的题材内容还具有生活化、谐谑化的宗宋倾向,在艺术风格、技巧上,体现了重学问、擅用典,重个性、求创新的宋诗因子。"海左七贤"对宋诗着力创新、自成一家的创作精神的继承是其与宋诗本质上的最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4.
邓芳 《北方论丛》2010,(1):6-11
《箧中集》诗人是盛唐到中唐诗歌转折中的一个过渡群体。他们复古色彩明显,多做五言古诗,对汉魏诗的主题、艺术手法和思维方式等多有继承。但《箧中集》诗人缺少魏晋诗宏阔自由的精神力量,过多执著于现实忧虑,诗歌也因而呈现出俗和涩的新变倾向。特别是他们善于用尖刻参苦的语言把自己的穷苦说到极端处,以及有意识地用语感上的涩调表达内心的苦涩,成为中唐奇险一派诗风之先声。  相似文献   

15.
朝士张良臣、名士林宪和游士戴复古是前后相继的三代人,作为"富贵不可致""择术复自苦"的能诗者被定性为"诗人".南宋中期以后有些文人逐渐疏离政治,以诗歌为生活和社交重心;拥有诗集和诗名成为确认"诗人"身分的资本,诗集刊行使"诗人"和诗歌的空间得以推扩;同时,士大夫与"诗人"的文学观念和评价体系却渐成扦格.学"晚唐体"的风气是地方"诗人"影响到中央文坛最终又成为"诗人"之诗与士大夫之诗的分界.张良臣举进士到戴复古挟诗干谒、名动公卿,其间的半个世纪正是江湖诗人群体形成的早期阶段.从楼钥为这三位诗人的诗集所作序跋切入研究,能够解析南宋中期以后诗歌相关现象和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结论作出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张福勋  温斌 《阴山学刊》2008,21(2):14-20
方回是由宋入元的诗歌理论家、批评家。他所编注的《瀛奎律髓》(又名《唐宋诗三千首》)是他一生诗学思想的精髓。他以敏锐而高远的宋诗眼光,对宋诗发表了一系列精彩论断。这些观点主要有:宋诗学唐而过之;回护“江西”,倡“一祖三宗”说;虽不喜西昆,但也肯定其“变国初诗格”的功绩;认为‘‘四灵”、“江湖’’救“江西”之彝,却落在了晚唐之下;认为瘦硬与自然,是宋诗格之“两途”;肯定用事是宋诗的一种诗法,而且认为宋诗“善用事”;对于宋代的僧诗这种特有的现象,也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邵雍既是北宋理学先驱,也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其"邵康节体"诗融理学趣味与"风月情怀"为一体,把道家委运任化、顺应自然的思想与儒家孔颜之乐、曾点气象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契合于自然的审美意识与诗意化的生活态度、作风,在主题取向上具有逍遥快乐的特征,体现出鲜明的文人诗之旨趣。邵雍的诗虽为诗家别调,但也非与宋诗主流无涉;同时作为理学诗派的先驱,其诗对于后代诗歌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病态的花”,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对自己的诗集《恶之花》的自谓。它来自《恶之花》的题辞。柳鸣九主编的《法国文学史》释曰:“其实,题辞明确了‘恶之花’就是‘病态的花’, 恶之为花,就是将丑在艺术上加以表现,作为一种审美对象,从中引出道德的教训。”以波德莱尔为代表的这种创作倾向,颇近似于我国中唐时期的一批诗人。他们以孟郊为代表,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一个独特的诗人群体——苦吟诗人或称苦吟诗派(参看拙文《中唐苦吟诗人综论》,《文学遗产》1988年第2期)。他们也以表现丑为审美追求,也在诗中描写了社会的病态与病态心理。因之,本文题目融二者为一体,以“病态的花”代指他们的诗歌及其基本风貌,以  相似文献   

19.
郑谷是晚唐诗坛上一位有独特风格的诗人。与当今文学史所列举的几位晚唐名家相比,他或许只能算作一位二流诗人。但是,在晚唐诗歌史上,他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正如纪昀所言:“汰其肤浅,撷其菁华,固亦足为晚唐之巨擘矣。”对郑谷的诗歌深入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晚唐诗歌,而且也会加强对晚唐一些一流作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兰翠 《齐鲁学刊》2003,(1):18-22
唐代的咏物诗可分为吟物和感物两类。吟物的咏物诗在初唐与晚唐诗坛上相对较多 ,它的产生与士人诗酒之会、书斋唱和、切磋诗歌技艺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感物的咏物诗又可从物象的士人自我投射和社会现象投射两端去把握 ,这类咏物诗较适用于士人借物抒怀的干谒求进或讽刺规谏。因此 ,唐代的咏物诗可以是士人在闲适或逃避时的自娱 ,也可以帮助他们在仕途上的进取 ,它们是审美的 ,又是功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