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自我注重德性修养和自我完善,基于伦理自然主义、道德理性主义以及实践理性价值的确信,以尽性、穷理和践行相统一为内在修养途径。作为理想精神,道德自我表现为以精神性和社会性自我对感性欲望和个体利益的超越,以主体性和理想性自我对世俗功利以及制度规范的精神超越。在修养和超越中,道德自我不断提升精神和人格境界;在汲取传统儒家、道家人格和精神境界智慧基础上,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自我人格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于:注重责任、服务社会的奉献境界,天、人、我一体的和谐与自由境界,生命不朽和价值永恒的完满境界。心性修养、内在超越和境界追求构成道德自我行为实践和价值实现的德性根基和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山水诗的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灵运自我主观意识十分强烈 ,性格特征非常鲜明 ,人格缺陷也很明显 ,他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和创作心态均体现了这一点。政治上的挫折感、失意感与主观意识中的优越感、表现欲望构成了谢灵运内心世界的矛盾两极 ,在苦闷与不平的心态支配下 ,他在山水诗中竭力张扬自我 ,追求另一种成功 ;反复阐发玄佛之理 ,以消解心中的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论述了如何构建员工的自我超越、团队的自我超越和企业的自我超越,以及学习《第五项修炼》理论应当注意的问题等,从而得出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自我超越的方法和所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苏轼博大人格和深厚思想的重要渊源.苏轼对生命自身本质的追寻深受庄子影响,他对生死祸福有超凡脱俗的透彻领悟.他推崇的理想人格任性逍遥,随缘放旷,摆脱名缰利锁,追求心灵自由.庄子思想指引苏轼在被贬生涯的恶劣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中,超越苦难,寻找自我生命的新的价值,他的人生境界产生了质的飞跃.他摆脱了外在的功名利禄,祸福得失,追求心灵的丰富体验和精神的自由.同时他以新的审美眼光发现大自然,打破物我的界限,开启了山水诗词的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人生错综复杂,无论生存者是否愿意都不存在脱离社会环境一任自我自由自得的人生。庄子高蹈世俗,纵情傲物,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以至人为最高人格,以无己为最佳人生境界,却又不能真正地忘怀社会,把自我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憧憬融入现实或非现实的人生,使他的人生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人的生理、心理条件,成为通达理想社会境地的重要一环。这样,所谓淡泊人生的庄子哪里能够淡泊,在仿佛不注重人生的外衣下,一部《庄子》充满了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6.
当代欧美华人女性自传体文学作家通过对人物心灵成长和生存奋斗的书写,展示了中国女性反抗命运,走向主体性自我的生命历程。作家的笔墨着重于个性化的生命历程和主动性的生存体验,阐发了一种全新的女性个体生存观,即通过对传统中国女性个体生存的超越,张扬主体性的自我,在最大的程度上达到现代女性独立人格的建树、自我形象的塑成和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威廉·威尔逊》通过对两个威尔逊从斗争到双亡过程的描绘,成功刻画了主人公人格的分裂与冲突。两个威尔逊对应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本我与超我,但自我哪里去了?本文分析了作者成长与生活的环境,指出作品表达的心理特征源自作者的亲子依恋缺陷、人际沟通障碍与现实中的挫败经验。作者的生活经历导致作品中出现"自我"缺失,但自我并没有消失,而是回流到本我中,并以升华的心理防御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8.
《简.爱》问世一百多年来,主人公简.爱已成为举世公认的自立、自尊、自强的新型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但评论界对于简.爱何以具有这样的性格和品质却论及不多,本文试以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对简.爱进行剖析,揭示其成长的内在原因和驱动力。主体在追寻缺失的爱中,在对他者的认同中,完成了完整人格的修复和理想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对43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探讨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相关;(2)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构成显著或极显著的回归效应;(3)心理控制源存在以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变量的对时间管理倾向的显著的间接效应,A型人格以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变量对时间管理倾向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格因素是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作为大五人格模型没有涉及的一种独特的人格特征,主动性人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尚不明确。为了探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216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发现:(1)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学科、生源地、独生子女与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2)主动性人格、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主动性人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解释量为21%。主动性人格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成长的因素,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西安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能力、努力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运气呈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可控归因、内归因维度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应合理利用归因,抓住发展机遇,增强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说《追风筝的人》描写的是主人公阿米尔为了年少时犯下的错误,寻找自我救赎的历程。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人格结构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从而更好的掌握人物性格的成长和蜕变。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探寻主人公阿米尔年少时自我迷失的原因,以及他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形成强大的自我,完成自我救赎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管子》四篇有着独特的人格美学思想,其修心与养气同一化的心理历程为人格美的彰显提供了契机。其修心层面对理想人格的生成在养气层面表明的是审美人格的生成。因精气从心舍向身体的弥漫,最终导致不可见的抽象精神和生理性的器官转化为一种可感的、可欣赏的审美人格,而其全心的生命境界也因此而成为一种审美超越之境。审美人格的形成也使得《管子》四篇中所言的心物关系并不主要是一种认识论关系而是一种审美的感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性导致的人生存空间的异常逼仄以及科技进步导致的精神萎缩的人文关怀在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中流布.现代人摆脱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出路在于:与物化的现实世界保持距离,恢复构建和谐的生态自我人格,从而实现对生存危机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5.
自我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先生去世了.他勤奋笔耕一生,写出了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和数十万字的文物研究著作,给我们留下了长期受益的宝贵财富.他纯真朴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热爱生活、执着追求,潜心创造;他豁达大度、忘我无私,人格崇高.他的事业和精神永垂不朽.沈从文先生于一九八八年五月十日逝世,本刊特发他的《自我评述》、《给文昌阁小学校长的信》,谈《楚文物展览》和自订的《年表》,以兹表达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6.
人居于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生的幸福与否,在《论语》中孔子对环境是非常重视的,包括人物成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艺术环境等,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环境,是孔子环境思想的核心。其中的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因为在情感上的敬畏与爱、理性的中庸和对情理冲突的审美超越,共同铸成了孔子的乐生思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文学家们是非常注重自身人格塑造的.理想人格是大多数文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文学家人格包括其社会实践中呈现的现实人格和文学创作塑造的艺术人格两方面内涵,而艺术人格说到底是现实人格的理想化.一些文学家,由于他们对人生意义、价值,人类命运、前途的深沉思考,其人格内涵具有了超越传统、指向未来、全面发展的意蕴.明代伟大文学家汤显祖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在汤显祖人格内涵中,有对体现传统美德的伦理人格理想的追求,有对代表时代新精神的自然人格理想的践履,而他在人格价值指向上,对自由人格的执着追寻与探求,则表明他人格内涵中具有着超越时代、指向未来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18.
废名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另类,但是从现代隐逸派和现代隐逸文学的角度来说,他又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废名受到周作人的影响加之其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先后两次隐居,是现代隐逸派的忠实实践者.在文学上,他创作的《桃园》、《桥》、《莫须有先生传》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田园世界.在废名的小说中,桥、塔、坟等意象都具有隐逸的哲学意蕴.他塑造的人物如小林、莫须有先生、陈聋子等人也是废名隐士人格的外化,是隐士原型的变形.废名的这种语言和审美风格直接影响了沈从文.从周作人到废名,从废名到沈从文,前者对后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后者又实现了对前者的超越.可以说,废名在现代隐逸派,在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之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曹文轩关注青少年文学,对西方成长小说走进中国的可能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理论上,他较早提出了中国成长小说的命名问题,并对成长小说的内涵与外延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界定;实践上,他创作了《草房子》《红瓦》和《根鸟》三部成长小说,对中国成长小说在主题和艺术形式的创新上具有示范作用,是中国成长小说理论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0.
反叛的文化叙事情结的探讨旨在纠正学界有关刘易斯个性孤僻、对社会抱有消极的仇恨心理的偏见。刘易斯的成长环境带给他的并非是学界所争议的仇恨和孤僻,而是对他小说文化叙事起着重要作用的非凡的观察力、准确的表现力、渊博的知识储备,以及追求美好揭示丑陋的意志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反叛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