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许渊冲"三美论"在唐诗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佳标准。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比较了许渊冲和其他译者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得出三美论对于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的翻译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同时也对诗歌翻译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佳标准。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方面,比较了许渊冲和其他译者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得出“三美论”对于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的翻译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同时也对诗歌翻译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诠释了许渊冲的诗词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表明,许渊冲诗词翻译思想与实践主要体现了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翻译过程的"弱汰强留"、以及译者追求的"译有所为"等生态翻译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许渊冲翻译理论提出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文章分析研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英译唐诗宋词时,能准确传达一字一词、一境一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许渊冲先生用他的“三化论”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既译词句,也译情感。选择“三化论”视角,通过举例赏析,主要探究“意美”传递与“等化、深化、浅化”的有机结合,分析许渊冲诗词英译中所采用的英译策略,旨在丰富翻译美学理论的具体实践,启迪译者灵活、准确地再现原诗词的美学内涵,也让译者体会只有细细琢磨和推敲才能得出较为理想的译诗,才能更深刻地感染读者,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相似文献   

6.
7.
许渊冲的诗译“三美”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渊冲翻译理论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说方法适用于诗歌翻译,这是因为它适合于诗歌翻译这种文学翻译形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翻译理论方面的建树之外,许渊冲先生以诗词英译而闻名遐迩、驰誉中外;同时,他的小说汉译也颇具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本文对许氏翻译理论与小说翻译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并通过对《红与黑》法语原著、一种英译、四种汉译的抽样比较研究,来窥视许氏译文之个性与风格。  相似文献   

9.
从《兰亭诗》的翻译看许渊冲美学思想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词以意境,韵味为核心。玄言诗作为魏晋诗词的标志性特征算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次短暂的诗体鼎革。翻译过程中要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文的意境,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许渊冲教授在多年的诗词翻译实践中形成了"音美""意美""形美"的翻译美学理论。本文通过对许译《兰亭诗六首》之三首进行分析以说明其"三美"理论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体现的。  相似文献   

10.
许渊冲英译唐宋词追求形似与形美。选取了诗行、人称代词、句子与句子结构和英译整体形态等四个参数,对许译《最爱唐宋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英译唐宋词,形式变化在所难免,形似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家追求的理想,形美往往与形似成反比,追求在形似基础上的形美真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1.
采用语言符号的音美,形美,意美的分析方法,对许渊冲英译《葬花辞》进行研究,以实例说明了许渊冲英译本是如何实现原文音美传递、形美传递、意美传递的。指出了翻译是语言符号艺术性再现,译者做诗歌翻译时要为原文的艺术性服务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运用许渊冲所提诗词翻译三美论对《声声慢》两种英译文进行比较评析,讨论两译本作者为再现词中音韵、形式及其意境上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结合自己长期的古典诗词英译实践提出的翻译观点。他认为,译者在译诗过程中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即意美、音美、形美。本文将首先概述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进而结合实例对"三美论"进行论证,指出三美齐备作为译诗的理想追求很有启发性,但在诗词英译实践中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笔者主张在扬弃中继承和发展许先生的"三美论"翻译观。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翻译是借助异域化和混杂化等翻译方法适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文本变得"陌生",以延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的关注时间和感受难度,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增加审美快感.分析许渊冲翻译风格中陌生化翻译策略的成功运用,描述了作为译者兼文学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的翻译实践,特别是其主体性张扬的丰富的翻译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翻译是借助异域化和混杂化等翻译方法适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文本变得“陌生”,以延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的关注时间和感受难度,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增加审美快感。分析许渊冲翻译风格中陌生化翻译策略的成功运用,描述了作为译者兼文学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的翻译实践,特别是其主体性张扬的丰富的翻译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6.
17.
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综合型、分析型,分别注重形合、意合的语言,在语言的教与学中我们都要注重这一特点。本文从翻译的角度谈英汉互译时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为语言研究、翻译提供一些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的文学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引入与解释,继而论述了许先生 的这一理论在其文学翻译作品、尤其是在《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中的体现。通过对阅读许译唐诗三百首的具体例 子的一些分析,阐述其翻译理论中的音美、意美、形美的内涵,中国古代诗歌汉译英的诗体论原则,翻译即“再创”的 观点,强调汉译英时重视“神似”,以及在翻译艺术风格上运用“从心所欲,不逾距”的规则等,表明许先生的理论在 中国文学翻译、中国文学以及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与文化语境密不可分,译者要充分解读原文语境并考虑译文读者所属文化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增益、删减或创造性改动,以便译语读者在译语文化语境下能和原文读者一样,获得美的感受。文章通过赏析许渊冲所译《声声慢》发现,为了达到原文与译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功能对等,译者在翻译中可以采取变通手段,只要译文与原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达到相同的审美效果,就是好译文。  相似文献   

20.
诗不厌改,贵乎精也——许渊冲先生诗词改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于诗歌创作的过程当中,莫不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诗歌翻译一如诗歌创作,亦需如琢如磨、精益求精的"求美"精神.诗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于大量的诗词翻译之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三番五次的诗歌改译,锲而不舍,如琢如磨.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诗词改译的个案研究,希望能给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