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俞王毛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4):42-46
中国现代小品文的写作始于二十年代,其时人们对小品文的认识存在许多模糊不清之处,小品文文体尚未成熟。论语派出现后,小品文理论贫弱的问题得到极大改观。论文认为,林语堂等论语派作家十分重视小品文文体建设工作,在辨明概念、多方借鉴的基础上建构起一套自成体系的文体规范,表现个性、广泛取材、采取闲谈体式、个人笔调、杂糅语言,就是这些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其指引下,小品文独特的审美品格和独立的文体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3.
雷文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77-83
现代小品文来自于域外,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民族化。小品文是在老庄思想及老庄思想影响的言志散文传统的启示下兴盛的,小品文重个人、反载道的内容,幽默闲适、平淡自然的格调,随性而谈、不拘成法的文体特色无不是这种启示的表现。小品文在现代的兴盛,实际上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复杂的现代条件下,向传统思想寻求精神庇护的体现,虽具逃避倾向,但在客观上维护了人性之真,使得老庄思想在受主流思想激烈批判下保留了发展空间,延续了民族文化意脉。 相似文献
4.
雷文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6)
现代小品文来自于域外,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民族化。小品文是在老庄思想及老庄思想影响的言志散文传统的启示下兴盛的,小品文重个人、反载道的内容,幽默闲适、平淡自然的格调,随性而谈、不拘成法的文体特色无不是这种启示的表现。小品文在现代的兴盛,实际上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复杂的现代条件下,向传统思想寻求精神庇护的体现,虽具逃避倾向,但在客观上维护了人性之真,使得老庄思想在受主流思想激烈批判下保留了发展空间,延续了民族文化意脉。 相似文献
5.
陈剑晖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5(1):32-37
主体文体是文体系统中一种"深层结构"的文体形式。它作为作家的个性、人格、心理、感情和才华的整体显现,集中地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文体对于个体生命的体验,特别是对精神性的追求和对人的"内宇宙"的开拓。 相似文献
6.
许晓燕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8(1):49-52,95
苏轼小品兼有魏晋之洒脱和六朝之隽永,而自成一家。这些优秀的作品,为晚明小品文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晚明小品文作家在其中吸收大量的精华。苏轼小品文在题材的生活化、语言的简练畅达、幽默与讽刺、自然成文不拘格套等方面对晚明小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现代“白话文学”为建成具有审美品质的文学语言,在多种语体的夹缝中突围,自觉地选择了“欧化”方向。“欧化”不仅带来文学语言表层上的改变,而且对文学文体也有潜在的影响。现代散文卓有成就,源于欧化带来的文体的新变。与传统散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亲切自然而富于理性,与旧白话文相比,欧化的散文文体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诗性。 相似文献
8.
陈公水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5):63-66
散文写作是主体最大限度地扬弃共性化的东西向个性化的自我复归。周作人作为著名的文体探险家,在对散文现代性的运作中,使日常生活琐事导向一种对“意义”的追寻。它意味着作家的某种主体定位和角色自觉,而闲适是对一种超越古典境界的向往,是安静平和追求优雅趣味的“文人”精神的表现,是边缘的、独立的、隐士的境界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付建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
清末民初,中国散文文体发生巨大嬗变,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应用性散文文体严重衰退,文学性散文文体也今非昔比;而近现代散文文体如严复、章太炎和章士钊等人的"逻辑文体",谭嗣同、梁启超的报章体,周作人等人的美文文体,林语堂等人的"小品文"文体等,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传统散文文体,并在文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荷初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2):17-19
小品文也包括以杂感、随笔为主,兼容序跋、诗话等的文艺随笔.这种体式在批评方法上偏于鉴赏,以情使笔,以趣为文,即事见理,以小见大,以形传神.晚明小品中的书画题跋最见特色.现代作家则承转了这种传统的文艺批评方式,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和色彩. 相似文献
11.
贵志浩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3,2(3)
新文学作家的散文观念与文体实践,标志着现代散文文体意识的觉醒.对现代散文的渊源、界定、表现内容与表达技巧的有益探索,初步确立了现代散文的文体观,从而使现代散文在初创时期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贵志浩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50-52
新文学作家的散文观念与文体实践,标志着现代散文文体意识的觉醒。对现代散文的渊源、界定、表现内容与表达技巧的有益探索,初步确立了现代散文的文体观,从而使现代散文在初创时期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周晓燕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60-63
小品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的广义化,扩大化致使它失去了文体特质的规定性,本文将小品文放在与随笔、杂文这两种散文体式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基点上,以体裁的规范、语体的匹配、风格的追求这三个层面为论述的内在逻辑顺序,探讨小品散文文体的特性;即认为小品文是在杂文、随笔等散文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灵动个性、智慧和精微特质的优美文体。 相似文献
14.
徐文翔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
晚明的山水小品文,比前代的山水文学更具“人趣”.以袁宏道和张岱的作品为例,这种“人趣”,一是真情之趣:晚明文人将个性生命的认同置于传统社会规范之外,追求性灵之本真之情;二是世俗之趣:山水游记中混杂着对世俗百态的描写,写山水即是写世俗.小品文的特点和文人的山水观念,共同契合了晚明思潮影响下的审美趣味,从而造就了散文史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秦牧作为17年时期重要的散文家之一,其成绩是与他所自觉进行的文体改造分不开的。秦牧的身份和处境使得他的文体改造颇为顺利。秦牧17年文体改造体现在特写强调、抒情风味、辨证色彩三个方面,这与当时的文风密切相关。秦牧的文体改造延续了学者散文的文脉,也印证了文体改造在文学史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晓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
小品文虽然兴盛在躁乱的晚明都市,但晚明文人对于生活、对于文学以追求闲适韵味为通则,尤其是对于内在的自娱闲适的追求,使晚明文人笔下的小品文噪中出静,世俗喧闹中不乏静默雅趣.同是静,儒家的冷静、佛家的禅静、道家的虚静各有其境界与风致,构成其坚实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和发展,在改变文化生产方式的同时,导致一系列现代文体的出现,对文学的风格和文体变革产生深刻影响.现代报刊促进了通俗小说的繁荣,而通俗小说则以商品的形式在现代文化市场的培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报纸副刊因其开拓了更为自由的舆论空间,促进了散文文体的变革,散文文体为了适应市民阶层新的审美需求,自觉不自觉地发生了滋生、整合与更迭,以现代形态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18.
金凌燕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Z1):93-94
文体学的发展为翻译带来了启示,本文以中国古建筑书籍,特别是苏州园林英译介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体学和翻译关系相关理论,探讨中国古典建筑书籍的文体特点和翻译策略,以进一步认识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谌东飚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113-116
任何被传播的对象都要受传播活动的制约。中国古代散文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传播类型,都对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晓利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
基于传统古文式微而走向热潮的晚明小品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其叛逆性.它以肯定世俗和追求享世为出发点,甚至挑战人类道德权威.这虽彰显着"个性"与"自由",但因其"道统"的缺失和参与社会话语能力的弱化而备受指责.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运行的淘洗.给小品注入新的元素,必将适应公众的"心理感召"和"环境变迁"而愈发蓬勃向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