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对分析和应对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所遭遇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着许多风险,突出表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社会风气及社会治安恶化、群体性事件和各种安全事故增多等。应对转型期的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社会风险实施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以问题研究为取向,综合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从“风险社会”的视角考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成因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发生的、具有较多网民参与、推动或转化的有一定影响的非制度化事件.社会结构转型风险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现实根源;网络技术风险是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潜在根源;群众利益诉求的制度风险是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动因.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要建立以舆情监控为先导、制度规制为主体、技术规制为手段的风险规避机制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转型期民族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与中国其他群体性事件都发生在社会转型的场景之下,却又往往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因果机制。有必要对社会转型期民族群体性事件提出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民族群体性事件的界定、特征、发生机制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涉罪群体性事件符合风险社会关于风险的特征,应该纳入风险管理范畴。风险刑法就是要立足一般预防,对可能演进到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要素进行规制,以最大可能降低群体性事件出现的几率。但风险刑法对群体性事件的规制必须控制在必要的限度之内,防止不当扩大规制范围从而破坏法制。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经济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综合反映。文章通过对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经济意识、直接原因、深层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对群体性事件的经济成因提出了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成为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地和多发地,该类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界定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对于治理该类事件意义重大。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特征表现为:冲突焦点具有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环境风险更多地由农民承担、农民多使用暴力进行非理性抗争。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表现为:利益相关者在风险认知上的冲突、部分农民环境权受侵害、“专断-压制”型管控模式的合法性困境。由此提出的防治路径包括: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设置形式多样的公民参与机制、构建“参与-回应”型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问题.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当前制度化参与途径短缺同时并存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基层官员的寻租行为、政策失误及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农民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和参与能力不足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重要社会基础,不良社会群体与组织的影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是社会转型期数量较多、影响较广、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现阶段宁夏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经济因素所导致.政府应充分认识到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产生的复杂性,寻求以疏导为主的解决良策.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社会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冲突、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群体性事件正是现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综合反映。文章试从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意识、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社会功能、社会治理等方面对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有增加的趋势.群体性事件增加凸显了各种社会矛盾.在社会发展过程产生的各种矛盾是现代社会的常态,但我们仍要高度重视它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城市社会安全所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分析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制度创新,是促进城市安全与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防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风险共生"这一转型期社会风险特征及主要风险因素的分析,指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防范社会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在对典型社会风险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社会风险防范的若干机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后发型国家,中国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步入现代社会,在全球化的外力推动与国家内部转型的双重驱动下,社会风险日益增多。以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西方风险生成的动因、结构及后果相互比较,发现中国社会风险生成的动因在于制度变迁进程中总体性社会结构的松动,并进一步形成了传统、第一与第二现代性共同叠加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也呈现出个体化、身份群体多元化与阶层固化的特征,其后果表现为社会中多重风险相互交织与对抗,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针对风险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回应,风险社会理论研究要侧重于本土化转向,从而为风险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反思可以切入到专家系统这个层面来进行,因为专家系统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扩张.社会生活中的认同危机、风险加剧等社会问题都与之不无关联,从专家系统这个视角出发可以使此类社会问题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并找到相应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论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失业弱势群体及其风险管理机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失业弱势群体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群体,其风险包括生存风险、心理危机,以及所引发的社会冲突事件。失业弱势群体的生存风险具有循环性,心理危机具有群体性,而其所引起的社会冲突则具有“风险升级”特点,因此,失业弱势群体的风险管理必须建构层级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建构冲突“安全阀”机制、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实施积极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的危害行为。与我国传统危险犯造成现实的、客观的危险不同,新危害行为仅造成潜在的危险,潜在的危险一旦转化为现实则将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对此,我国现有危险犯立法无法应对。为加强社会控制、降低诉讼成本,我国立法应设立新的危险犯类型,只要实施特定的危害行为就既遂,尽管犯罪既遂时,危害行为仅造成侵害的潜在危险。新危险犯是独立的危险犯类型。  相似文献   

16.
浅议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之美德,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令人担忧。本文从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社会原因、当前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形式上是社会形态的变迁,本质上是一种整体性结构转换,是一种结构的重组。在经济、政治、文化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本身所蕴含的固有矛盾与根本冲突使得社会风险的爆发不可避免,从而导致风险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境域正面临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双模式”变迁,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型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这种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一方面铸就了中国经济神话;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高社会风险的发展阶段。为此,本文尝试引入“泰坦尼克定律”,并以此为向导,深入剖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相关表征及其成因;并沿此解释框架,探究转型期的社会风险规避路径,希冀对当前“风险社会学说”提供新的借鉴价值和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9.
风险社会理论的范式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分析风险社会理论的现代性论说,得出其范式变革的3个基本路向:颠覆经典社会学理论的范畴框架,避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言路,超越激进的意识形态批判路线。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变革——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风险社会。随着理性的张扬,科学技术无止境的发展,人类制造了许多文明风险,我们生活在各种社会风险之中。同时,在现代社会里,人类面临的风险状况已经发生改变,各种人为的文明风险在社会风险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下,人类开始从伦理方面寻求应对的希望。然而,传统的伦理理论主要属于信念伦理的范畴,它注重行为所依据的动机和目的,而忽视了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联,不重视对责任后果的承担,因此,它难以契合风险社会要求对行为后果的关注。而责任伦理则和现代社会有诸多契合,它认为道德的根据主要在于行动的后果,它要求行为者对自己行动的后果负责。面对如此复杂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进行伦理观念的变革,实现从信念伦理到责任伦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