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社会转型期民族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与中国其他群体性事件都发生在社会转型的场景之下,却又往往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因果机制。有必要对社会转型期民族群体性事件提出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民族群体性事件的界定、特征、发生机制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时新旧体制的转换,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和利益格局的变更,阶级阶层的进一步分化,社会心态与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各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和摩擦相应明显和突出,导致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研究群体性事件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与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与社会急剧转型的深刻背景紧密联系,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表现.只有立足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现实,深入分析其发展现状和产生根源,通过深化改革、扩大民主、推进法治,广泛采用多种方法措施,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才能有效化解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改革深化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高发期。群体性事件是改革开放深化过程中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及深层次问题的集中反映,是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探寻各类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对于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与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与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社会资本的存量是有效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资源.然而,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不成熟,在预防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必须壮大社会资本,加强对各基层党政干部和普通民众的法治理念和公共精神的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防治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实现民众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以问题研究为取向,综合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从“风险社会”的视角考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成因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发生的、具有较多网民参与、推动或转化的有一定影响的非制度化事件.社会结构转型风险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现实根源;网络技术风险是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潜在根源;群众利益诉求的制度风险是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动因.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要建立以舆情监控为先导、制度规制为主体、技术规制为手段的风险规避机制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社会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冲突、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群体性事件正是现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综合反映。文章试从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意识、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社会功能、社会治理等方面对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9.
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传统中,群体性事件属于集体行为研究的范畴。中国社会几十年的社会转型,在取得了巨大经济社会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与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相关联的社会心态现象。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来的社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群体性事件反映出了由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引发的严重的社会心态失衡状况;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了阶层分化基础上的社会冲突意识和泄愤情绪等消极社会心态;群体性事件反映出了社会信任特别是民众与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任严重缺失的状态。简要的动力学分析表明,心态失衡为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储备了基本的社会心理能量;社会冲突意识强化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边界激活作用;社会信任的缺失削弱了群体性事件的控制和处置效力。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群体性事件是社会风险的风向标、政治生态的曝光台、社会矛盾的聚光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群体性事件的这些积极功能使党和政府意识到我国当今社会存在的社会风险、社会矛盾以及政治生活的消极腐败现象,推动政府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防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风险共生"这一转型期社会风险特征及主要风险因素的分析,指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防范社会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在对典型社会风险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社会风险防范的若干机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市场转型条件下的社会风险及其应对:一个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中国进入了一个社会风险加剧时期,中国社会市场化转型的渐进性和路径依赖也使得中国面临的社会风险具有其自身特点。国内学者一般将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和社会分化与断裂作为社会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进行了大量风险程度衡量和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有效应对社会风险的基本策略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中国社会是一种市场化的单位社会。面对市场化条件下的自由竞争经济,在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阶段,中国的单位社会发生了异化。单位的社会功能逐渐衰弱,生产型功能增强,但这是否意味着单位制在衰弱呢?通过历史的方法去追溯单位社会的母本,在分析不同社会背景下单位社会的变迁基础上来研究单位社会的原型与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紧迫性;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社会管理创新目标有待明晰、服务理念有待强化、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化伴生的风险等是当前的主要障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有必要从树立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政府主导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民主集中的农村管理模式、社会管理工作方式等方面入手强化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从主导政治文化社会整合难度加大、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将会长期存在、全球化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冲击、网络化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及相关学科发展滞后、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和渗透、政治社会化渠道不完善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政治文化面临的挑战,此研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的、法治的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稳定风险的有效化解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文化风险、生态能源风险和社会风险是当前我国主要的社会稳定风险源。实践经验表明,以科学的稳定观和维稳新思维为指导,构建风险源的鉴识机制、预警机制、评估机制,完善利益均衡机制和法治保障机制,是应对社会稳定风险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7.
榜样示范法是我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处于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榜样示范效应呈现弱化状态。为此,我们要在反思的基础上强化榜样示范效应,不断增强其实效性,其中尤以创新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所经历的深刻的社会转型给党执政资源带来了一定影响,造成执政资源的流失,表现在政治信念、权力运行、思想文化、制度规范、组织凝聚力等方面,为维系党执政资源的动态平衡和党执政的持续性,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党执政资源的开发和重塑。  相似文献   

19.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具有概念的综合性、模式的创新性、生态观的科学性和发展的动态性四个特征,是一个包含核心、制度保障、价值基础、技术支撑等内涵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其实质在于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目前,我国环境与发展矛盾凸现的严峻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体制创新,切实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政治生态系统就是借助于生态学的方法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其特点表现为:开放性、多样性与平衡性。群体性事件政治生态系统由生态气候、生活环境和生物因子三部分结构组成。其中,生物因子是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群体性事件就是三者相互博弈的过程。构建和谐生态系统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崇尚公平正义,建构生态价值;完善输入—输出机制和反馈机制,实现社会稳定;维护个体利益,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