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欧洲足球的发展带来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效应。包括德国、英国、法国和挪威等在内的多个国家政府将社区作为实践理念的载体,将足球作为实行社区治理目标的工具,球迷则成为社区治理的传承人。进而球迷的公民身份得到凸显,政府对球迷的政策也从控制管理转变为引导合作,政府成为“协调者”“监督者”和“推动者”。因此,本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剖析欧洲足球治理改革,对各国支持的球迷参与足球治理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包括球迷以社会企业参与治理,政府支持和引导球迷、社企发展,通过政策手段等优化管理运营等方面,为我国的足球治理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结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问题,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基本要义及其社会功能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对社区治理结构转型具有战略性意义,政府应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与成长提供充分的社会空间和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位,是承担社会政策施行的基本载体。制度的顶层设计是否合理,社会资源在微观领域的配置是否有效,都能够直接在社区生活中得到反映。同时社区的发展水平,又反作用于政策实施和社会治理的效率,两者相辅相成。社区又是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承担着为社区成员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社会化服务等责任。社区功能如果无法充分发挥,不仅居民的生活会陷入困境,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会遇到阻碍。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要依托社区发展来解决,因而社区发展正在成为解决社会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民族地区传统社区组织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石牌组织与现代石牌组织存在不同的政治取向、民主取向、职能取向和管理取向,其参与社区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也有所不同。现代石牌组织是以国家法律政策为依据治理社区,是对国家法律的一种完善和补充,是全体村民共同管理社区的一种体现,以实现社区治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对于农村社区治理和村民自治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特别是社区管理政策从社区服务领域逐步扩张到了社区参与领域,提出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区建设",并且在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领域都不断培育并完善社区治理的功能。社区服务与社区参与成为社区治理的两大功能任务。社区服务是社区治理的基础,是社区治理功能发挥的首要任务。社区参与是社区治理功能发挥的动力来源,是社区治理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黄甜甜 《国际公关》2023,(7):118-120
在“两化叠加”的基础上即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基础上,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在不断地提升,尤其提出在基层治理中要实现共治,因此各类社区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兴起,衍生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在“三社联动”的共同作用下来对社区进行治理,即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以此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社区治理工作的平稳运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有关政策和实践模式来分析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发挥角色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社区治理绩效高低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8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绩效总体处在中等偏上水平,但治理绩效在社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社区治理绩效主要受到社区社会结构、社区社会资本、社区组织资源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在可视性和非可视性社区治理绩效上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发现,社区社会结构对社区治理绩效的客观影响会受到社区治理行动主体的调节,同时我国城市社区并没有呈现出西方社会发现的社区分层地位与社区治理绩效之间的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
社区在保障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打造韧性社区、防范和化解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方面具有重要潜力。社区韧性是社会韧性的基础、是战胜灾害的关键所在,所以,提升社区韧性治理能力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社区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社区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讨社区应对危机的合理优化路径,以促进社区韧性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大有可为。本文以统一战线参与社区治理为切入点,探析二者在要求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在工作方针方法上的相通性,以及统一战线在参与社区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为统一战线工作找准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结合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城乡基层治理过程中,社区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关系是制约基层治理绩效的关键性因素。在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的各种组织之间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互动关系,这种基治理模式就是"竞合式治理"模式。在台湾地区的社区范围内,各种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增强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强化政府基础性权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社区中的社会组织的快速成长和社会自治空间的迅速扩展。这对我国大陆的城乡基层社区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科层管理体制下,分割的行政区域管辖和部门管理体制容易使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陷入“碎片化”困境,从而偏离流域整体性治理和公共治理要求。为此,需要推动治理模式从科层管理向流域共同体治理转变,使政府、企业、公众等主体基于伙伴信任关系与共同利益形成参与、合作、共同担责的流域社会集合体。从法制层面看,为实现流域共同体治理目标,应在借鉴域外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推动《长江法》立法进程,构建权义明确、多元融合的共同体治理主体制度,形成中央引导、流域管理机构协调、地方参与的磋商合作制度,构建完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制度、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制度和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流域共同体治理提供政策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如何构建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借助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提出了研究生教育治理分析模型来理解政策议程设置,并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三方面出发,探讨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焦点事件初具条件、治理主体权力矛盾以及政策共同体作用有限是目前阻碍政策之窗开启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提升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政府需关注问题源流,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高校融合政治源流,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治理方式;导师参与政策源流,提出研究生教育治理完善之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今后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重点、战略方向和配套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通过湖北省咸宁市生育配套政策的试点,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引入整体性治理理念,从政策主体、政策执行与政策绩效三要素出发,构建了生育支持政策的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研究认为,咸宁市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化治理模式,宏观层面,政府提供资源和平台,为政策落实提供保障; 中观层面,社区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家庭发展和社区稳定,用人单位提供生育便利支持家庭成员为企业创造价值; 微观层面,弘扬积极的生育文化和生育理念,提升家庭生育意愿,由此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生育支持体系。咸宁市生育配套政策项目试点工作提供的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在推广中需要注重地方灵活性与时效性相结合,使生育配套政策符合当地的实际。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精准化已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基本方向.完善社区精准治理机制既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全面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精准回应广大城乡居民需求、精准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目前,社区精准治理机制在主体上存在治理能力不强、在客体上存在需求导向不够、在方式上存在协商协同不足、在工具上存在掌握运用不力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推行区域化党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厘清基层政府与社区关系、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等六大措施来破解这些问题,从而推进社区治理的精准化.  相似文献   

15.
"依赖—庇护"、"委托—代理"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区居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而以"合作—协商"为价值原则指导下的社区民主治理,可以有效促成居民理性有序的社区政治参与,提升公共政策质量。因此,通过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共同体及其治理体系的认知、信任与认同,增强党和政府权威部门对政治参与的价值引导与制度建设,提升社会组织沟通、疏导、组织化作用等社区协商民主路径,促进居民对社区民主治理体系的认同与归属,加强社区民主参与的整合与引导,提高社区政治参与的组织化建设,从而最终提升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社区治理必须树立现代治理理念。政府与社区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必须彼此交换资源、合作互动、持续协调才能顺利实现各自目标。目前政府与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关系尚未理顺,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滞缓和主导性强势行为直接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要改变现状,政府必须正确定位,摆脱自身社会管理的重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培育发展社区自治组织,使之有能力以主体姿态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社会管理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政府嵌入、社会协同和居民自主治理作为我国社区治理行动的内在变量,三者的关系决定社区治理模式的转换。从理念转向行动是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借鉴行动科学理论,我们认为中国社区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家主导的政府行动阶段、国家引导的社会行动阶段和国家与社会扶持的居民行动阶段。现代社区治理是政府主导、社会协作、居民组织化行动的过程。随着居民自治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居民行动日益成为社区治理的目标和方向。居民行动能够很好地迎合现代社区治理的要求,悄然改变社区治理过程中“居民自治弱”的困局,而理清居民行动逻辑和通过技术赋权激发居民行动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社区治理技术体系的建构过程实质是推进社区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技术化的过程,要义在于坚持“多元共治”理念,核心是鼓励多元社会主体创设并应用多样性技术手段和工具,目的是实现社区有效治理和服务。从现实需求、价值取向、实践主体、技术工具、应用评价五个维度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技术面临网格功能泛化、物业管理专制、社工难以退出、协商参与不足等问题。社区治理技术的有效运用,需要政府转变职能,明确社会主体功能边界,增强居民委员会社区治理能力,激活居民自治主体性。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看,社区治理需要深刻转变,即政府理念从“管控”到“治理”,治理主体从“单一”到“多元”,各类资源从“分散”到“整合”,主体功能从“泛化”到“精准”,治理技术从“模糊”到“清晰”。  相似文献   

19.
于贵州肇兴侗寨旅游产业帮扶的扎根分析,精准帮扶可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的社会治理。对于通过旅游产业推动精准帮扶来实现社会治理的民族村寨而言,政府、农户、产业、社区、游客五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在帮扶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矛盾纠纷不利于社会治理。这些问题包括:政策操作难度(政府因素)、农户自身问题(农户因素)、不同发展基础(产业因素)、管理方法不足(社区因素)、不当游览行为(游客因素)。有针对性地构建基于精准帮扶的社会治理路径,需要综合考虑转变方式、扶贫反思、全局平衡、尊重理解、治安管理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化认知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认知主体已有的文化认知及其结构即“认知图式”在认知中起着决定作用。社区治理作为人类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文化活动,同样受到文化认知及其认知图式的影响。文化认知构成了社区治理价值选择、工具选择和主体态度指向的依据。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着明显的文化认知困境,即基层政府的“全能政府”认知偏误、社区组织的“行政导向”认知偏误和社区居民的“搭便车”认知偏误。破解这种文化认知困境的出路在于更新社区治理文化认知的知识基础、优化社区治理文化认知的经验基础和重建社区治理文化认知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