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正在起步阶段,民众的临终关怀意识有待提升。基于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的临终关怀意识及其与死亡态度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临终关怀意识水平不高,89.6%的大学生不知道临终关怀如何实施;68.3%的大学生处于不镇定的死亡态度;病情告知、继续治疗、临终关怀认知、临终关怀接纳、死亡态度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性别、是否配合家人假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以及生活满意度对死亡态度得分有较为显著的预测性。引导大学生参与临终关怀志愿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临终关怀意识,这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临终关怀看死亡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性的死亡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临终关怀的开展迫切需要死亡教育的参与。本文从临终关怀的视角论述了死亡教育的对象和内容,强调应通过死亡教育推广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3.
宗教死亡观与临终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医学为代表的世俗观念一般认为,人死如灯灭,肉体一旦死亡就可宣布人之整体亦消亡。宗教既肯定人有肉体死亡,也肯定在此肉体死亡之际与之后,人还有“不死”的宗教性的生命存在。而宗教的临终法事及终后法事皆藉此理论而建立。宗教的临终法事可看作是宗教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形式,它可以参与或促进医学临终关怀活动。  相似文献   

4.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有其异同。应将临终关怀与安乐死和谐融合起来。临终关怀才能回避安乐死的伦理难题,真正实现死安乐安然死亡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文明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意识到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临终关怀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我国临终关怀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界定临终阶段的伦理问题;现代的医学伦理、护理伦理与临终关怀理念的冲突;死亡观念、教育与临终关怀的发展不协调;医疗体制改革下市场经济的竞争求利性与生命伦理的公正平等相矛盾;医疗保护的隐瞒病情与知情同意的自主原则的伦理矛盾;医务人员素质的培养不能满足临终关怀的伦理需求等一系列的伦理问题。要解决相关伦理问题,不仅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文明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意识到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临终关怀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我国临终关怀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界定临终阶段的伦理问题;现代的医学伦理、护理伦理与临终关怀理念的冲突;死亡观念、教育与临终关怀的发展不协调;医疗体制改革下市场经济的竞争求利性与生命伦理的公正平等相矛盾;医疗保护的隐瞒病情与知情同意的自主原则的伦理矛盾;医务人员素质的培养不能满足临终关怀的伦理需求等一系列的伦理问题。要解决相关伦理问题,不仅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7.
死亡态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是一个事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此人们的死亡态度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尤为重要.分析人的死亡态度,实际上就是分析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研究人的死亡态度,帮助人们认识与理解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是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合理把握生与死的辩证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临终关怀对于减轻身心痛苦和死亡恐惧的显著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外数十年研究成果的充分证明。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外专业期刊统计数据,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堪忧,中国社会老龄化及城市化加速发展使临终关怀事业遭遇日益严峻的挑战,体现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平等、法律法规缺位、职业培训不足和程序化措施不力。研究基于国内过去30年来临终护理经验教训的现实,以充分数据资料分析中国临终关怀体系建构在观念层面、财政保险资金层面、法律法规层面、教育培训层面和医护制度层面所面临的挑战,指出问题的核心是医护观念陈旧和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临终关怀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具体为临终关怀法规与医保管理的制度性优化、拓宽慈善资源和培育临终医护资源。  相似文献   

9.
过去数十年中,中国临终关怀服务主要集中于成年人或老年人,很少关注儿童临终患者.为临终儿童提供关怀服务,不仅是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也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需求,是当今重视服务品质和病人权益主流思想的最好体现.本文以上海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为例,介绍儿童与成人临终关怀服务的区别,首次较为完整地介绍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的疾病管理、生理照顾、心理照顾、社会关怀、灵性关怀、发展性关怀、实践活动关怀、死亡准备和哀伤辅导等九项服务内容.较为全面地划分了儿童临终关怀服务评估、信息共享、决策、制订计划、干预实施、结案评估等六个基本流程,分析探讨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基本问题,系统总结了中国本土化儿童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死亡教育"并非教人如何"去死",而是在观念上的由"死"观"生",是更深切的对人们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对人们的"死亡品质"与"生命品质"提高的关注。本文从死亡教育的本源、内涵及实质切入,认为死亡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珍惜、热爱有限的生命,让生命焕发耀眼的光辉而不虚度一生。  相似文献   

11.
死亡是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20世纪后期兴起的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回应了这一课题。藏传佛教以其建立在“三士道”基础上的生命意义体系、系统缜密的中阴思想,为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的理论依据,值得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借鉴和吸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老年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在不断拓展其服务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政策、资源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尤其是核心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开展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中,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体现为价值、知识及技巧三个维度,具体包括文化敏感、安然死亡、立体关怀、绘泽生命、功能维系、信仰剖释、内部顾问、死亡教育、危机干预、缅怀往事和灵性照护共计十一个方面。根据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基本框架,可以分别通过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政策来培养、提升和夯实老年临终关怀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临终关怀又被称为安宁医护,或善终服务。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维持作为人的尊严是临终关怀的根本意义所在,全球癌症发病率的持续升高和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促使了现代临终关怀的产生。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群多元临终关怀需求大量增加,部分老人选择借助对宗教的信仰解除对死亡的恐惧,达到自己及亲属精神上的宁静与平和。通过对宗教临终关怀的解读,可以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多元精神需求,是对我国构建和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有机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照护为主的思想在东西方国家里有悠久的历史,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起源欧洲。由于传统文化、伦理观念等因素影响,临终关怀在我国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陷入了伦理困境。文章从探讨临终关怀的源起、发展以及内涵开始,对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做出分析,从宏观、微观层面建构临终关怀伦理,以解决临终关怀本土化的伦理困境,促进临终关怀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在公众场所执行死刑,大众直接自由观看.1936年以后,死刑只能在监狱执行,但是,允许特定的死刑执行见证人观看.1996年至今,有14个州和联邦允许电视直播死刑执行过程.死刑执行的过程向公众公开违背了基本的人权和人道,应当禁止.但是,可以从死刑犯的利益出发,允许医生、神职人员、心理学家、甚至于亲属作为临终关怀者观看死刑执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芜湖市老年人选择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选取芜湖市老年人642人,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7.0%的老年人选择了综合性医院临终关怀病房,28.0%选择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6%选择了独立临终关怀机构,仅有11.4%选择老年护理机构。老年人的性别、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对临终关怀机构的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随着芜湖市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临终关怀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对综合医院配备临终关怀病房存在客观需求,相对于紧张的医疗资源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临终关怀机构和老年护理机构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司法程序原理的角度讲,我国死刑复核程序在设计上存在着不公开、单方控制以及形式化等机理性缺陷,从而造成了死刑复核程序的正当化难题.目前理论界对于死刑复核程序改革的研究缺乏一种总体上的理论进路和框架,研究具有分散性,结论缺乏系统性.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必须以正当程序理念为目标指引,在正当程序理念和制度框架内,探寻我国死刑复核程序变革的可行性方案.为此,必须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三审制改造,同时严格死刑案件的程序要件,以构建死刑案件审判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彝族的死亡观具有特殊的个性,本文从彝族神话、斋祭场歌舞、活送灵、神学与哲学,价值选择等方面论证了彝族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死亡观,即肯定生与死的统一性,把老而不死看作是人的痛苦与烦恼之源,从而否定死亡的痛苦,并认为人的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的过程,因而在价值现上,遇战斗视死如归,造就其悍勇、顽强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