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话语分析既研究话语的生成,同时研究话语的理解。它是超句子的语言研究,从一开始就带有多学科性,反映了当今人文科学研究的潮流,即多学科交叉、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话语分析决不仅仅是语言分析的方法,它从多学科、多视角剖析语言结构,揭示语言的机制,研究语言的使用等问题,因而有深刻的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2.
翻译单位的描写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定性到描写性是翻译研究思路发生的从"怎么译"到"为什么译"的重大转折,翻译学因此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描写的角度研究翻译单位是构建解释性翻译理论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研究或确立翻译单位,这件事情本身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回顾和重构现实翻译过程中译者所做出的决策和选择,并进而认识制约译者选择和决策的种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思想研究历来可以分为两条路径,其一是中国学者长期以来的对自身的关注和内部的理论自觉,这方面的研究相当众多;第二条路径是海外的中国社会思想研究,即从置身于中国社会思想的外部来建构中国的社会思想结构,两条研究路径互相补充。该文试图论述海外的中国社会思想研究学术轨迹特征,特别是将海外中国社会思想研究置于宏大的社会理论框架分析与日常生活话语中去,尝试发现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4.
广告谐音成语有三种研究观:(1)修辞观——认为广告谐音成语是一种临时运用成语的异乎寻常的修辞活动,达到了广告意图明确而幽默别致的修辞效果;(2)结构观——从语言结构本身即语音、语义和语法的角度去分析广告谐音成语的内部结构;(3)认知观——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完形趋向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来阐释广告谐音成语特别吸引公众眼球以及广告意图突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对认知语言学领域里有影响的实验研究案例分析入手,论证内省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关系.我们提出理论建构需要实验研究来验证,没有理论基础的实验程序是盲目的.如果没有首先验证研究假设,即便是表面上看起来审慎的实验设计也存在很大的漏洞,对其产生的实验数据的阐释会大大地偏离事实.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内省研究的作用不可替代,研究方法要针对研究假设,要审慎对待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分形理论提供了一种从可变性与不变性的差别与统一中认识无穷变化的多样性世界的方法.从分形的角度认识教育领域的复杂性,在表面看来极为不同的事物之间,发现其在结构、功能和动力学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在更为深刻的层面上阐释了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机制.这一探索旨在突破实证论的局限,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思路.  相似文献   

7.
论诠释性推理在行政学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科学研究主要遵循演绎推理、诠释性推理和批判性推理三种推理模式.目前,我国行政学研究主要采取演绎推理的模式,而诠释性和批判性推理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学研究者们所忽视.由于受到演绎推理模式的局限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行政学领域所取得的一些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塑造行政学理论本土化与实践性的品格应当注重诠释性推理的运用,具体思路包括强化行政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坚持研究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现实视域相互融合的原则;创生文本意义与利用诠释循环验证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的热点,国内对双语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双语教育本体论研究,即对其概念、本质、功能、定位、模式等方面的持续探索;双语教育研究的跨界审视,即从文化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研究双语教育相关命题;理性思辨研究,即通过西学东渐的方式,采用外国教育人类学理论方法进行双语教育研究;经验逻辑研究,即对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等双语教育的相关瓶颈问题进行实证调查研究。这些研究从理论和方法上为双语教育奠定了深广的理论基础,但因研究者立场或者方法论层面的特殊偏爱,诸多研究呈现"简化论"思维,常陷入"明知故犯"的困顿与难题。为避免跌入"简化论"的研究陷阱,一种"整体性、关系性、过程性"的双语教育研究思维必然受到关注和倡导。  相似文献   

9.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人力资本思想最早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时期,经过漫长的演变,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最终形成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从一开始就表现为两种研究思路,即宏观研究思路和微观研究思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又取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的博士论文与其接续发表的《科学与社会秩序》《科学的规范结构》形成了默顿主义的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路径.这一研究路径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将科学由传统上看作是一种知识进而看做是一种社会体制,呈现出从作为一种知识的科学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到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的科学的内部规范的研究思路.这一研究路径对于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的深入展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引起了学界的“范式热”,但也造成了理解和应用范式的“模糊化”现象。事实上,范式的理解和使用宜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进行,且应认识到其在不同学科存在不同表现形式和性质。就高等教育研究而言,在世界观层面存在着学科范式和领域范式,两者共存共荣;在方法论层面,则存在着实证主义范式与非实证主义范式、单学科研究范式与多学科研究范式,彼此互补并立。因此,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应正确理解其内涵,慎用、慎言“范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解读了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该理论对社区教育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研究表明,我国社区教育研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主体力量薄弱,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有待拓展与创新,学科价值未能体现,方法论范式没有形成。基于此,文章对我国社区教育研究提出了设想:建立系统的科研机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研究共同体的形成;拓展研究范畴,体现学科价值;借鉴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以促进方法论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成熟学科的标志应该是某个科学共同体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科学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其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依“范式”标准衡量来看,高等教育学并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但是在研究中存在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研究范式,从最初的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向理论体系研究范式的转变展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在未来的发展中则应逐渐向问题取向的研究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学者叶雏廉对中西比较诗学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质疑西方新旧文学理论直接应用到中国文学研究上的可行性,创造性地提出“文化模子”学说,以关注中西文化的互照互省。他对寻找东西方文学的共同规律,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架构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化模子”为中西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它是“跨文明研究”这一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在方法论上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一生用力最勤、贡献最大的是史学。其史学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受进化论观念影响的初期;2.创作《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并对旧史学进行全面解剖的成熟期;3.重在开拓史学研究方法的总结期。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提出的历史研究法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治史方法,大胆地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梁启超的史学实践内容广泛,几乎涉及了史学理论和史书撰写的各个方面,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影响深远的成果。粱启超的史学研究特点鲜明:气象宏阔、重视历史整体、重视史学研究的量化、重视科际整合的特点等,可谓不折不扣的“大历史观”。粱启超善于新旧史学比较、中西史学比较,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和参考价值。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家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史学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学风,真正做到把“存真”贯穿于史学研究方法上,展示“客观史学”之大旨。梁启超史学研究有着中西史学交汇的背景,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传承性。  相似文献   

16.
清乾嘉时期考据之风兴盛,章学诚作为学术上违逆时风、自成一脉的异类,在时人眼里堪称"大逆不道"。中西文化的主流在清末豁然交汇与碰撞,生成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暗合",结局往往是本欲张目国学却反被西学俘获。然而,在不少中西学者那里,章学诚的著作是唯一一部在几种意义上都真正可称"历史哲学"的作品。尤其是他"三位一体"的治史之道("训诂章句"、"考求名物"、"疏通义理",强调"取三者而兼用之"),在所谓正统史学的桎梏中,明珠暗投却又独树一帜,在本土文化的语境内,将传统史学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尽管章氏学说曾一度引起学界关注,然而自清末以来,国内世事变迁、学术沉浮,其学术价值并未得到真正彰显,他的学说对于当代史学研究仍有鲜活的生命力,并在创新的层面上促使当下学界保持警醒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应用语言学研究经过行为主义语言学、交际功能语言学、多学科语言学、二语习得、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研究范式的继承和发展,正日益显示出"阐释性"和"批判性"的特质,对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大纲设定、语言教育政策、语言教育实验等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其突出特征是人种志研究方法和批评参与方法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阎云翔先生开创了中国私人生活变革的研究,探究了中国乡村家庭生活中的个人与情感问题,提出了研究私人生活的新模式,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之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提出的“无公德的个人”的概念,成为洞悉中国乡村社会变迁、解读乡村生活的关键词。研究中略微不足之处在于作者对私人生活转型之原因的分析略微草率,对于私人生活的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在判断上过于单一。他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个人中心民族志方法,对中国乡村人类学的方法论建设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行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动研究是克服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长期存在的脱节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行动研究打破了以往教育研究的理性分析模式,它关注的不是教育活动中的一般知识和普遍规律,而是教育实践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是诊治具体教育情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行动研究的历史沿革回顾,从行动研究几个理论问题中阐述了行动研究的内涵、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以及行动研究的程序和一般方法,揭示出行动研究的本质,探讨了行动研究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语言适应论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语用学的研究思想。它的认识论意义在于:语言适应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满意决策”理论的“有限理性”思想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适应性”思想。它充分考虑到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偶然性与必然性、适应性与复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超越了传统语用学思想与经典完美理性观,而且建构了语用学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