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海德格尔从哲学探究的角度出发,对哲学和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逻辑是关于一个语句的意义和判断的内容的.数理逻辑的发展使逻辑丧失其重要性并且远离了本体论的讨论.哲学逻辑并不是一门新科学,而只是实现了从一开始就在进行的对于传统逻辑的刻画.研究海德格尔的哲学和逻辑思想可以得到的基本启示是:我们在进行哲学逻辑以及逻辑哲学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理念,即逻辑是需要哲学来为其辩护的,逻辑的研究要有一个哲学的基础.哲学逻辑是逻辑在哲学中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哲学理念已经深深地灌输进去,哲学与逻辑已水乳交融,两者的联盟使得各自的学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诠释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可能无视和割断历史.它的形成是英美科学哲学和欧洲大陆诠释学两大传统交融的产物,文章通过波普尔、库恩、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思想揭示了科学诠释学的形成,它不仅是科学哲学逻辑困境造成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诠释学进一步拓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思想以对存在的独特运思而展开,在这种对存在的追问中,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哲学———形而上学终结了。形而上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哲学的终结,哲学不会结束。传统的哲学一直把追求真理作为自己的任务,传统哲学的真理观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符合论”。追问存在与真理是海德格尔的双重任务,但海德格尔追问的方式与传统哲学根本不同,对真理的追问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1 黑格尔与海德格尔都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只是分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因而有着不同理论发展阶段的思想特征。黑格尔是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海德格尔是现代德国哲学主流的确立者,可以这样说,要理解德国古典哲学,要理解德国现代哲学,或者进而要理解德国近现代哲学转换的理论契机与发展的逻辑必然性,离开黑格尔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来实现这一点,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从理论的展开方式与思想旨趣分析,黑格尔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是根本不同的。但在这种理论外观对立的背后却隐含着理论精神的同一性,这集中体现在黑格尔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有着相同的哲学展开的理论初衷。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从哲学探究的角度出发 ,对哲学和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 ,逻辑是关于一个语句的意义和判断的内容的。数理逻辑的发展使逻辑丧失其重要性并且远离了本体论的讨论。哲学逻辑并不是一门新科学 ,而只是实现了从一开始就在进行的对于传统逻辑的刻画。研究海德格尔的哲学和逻辑思想可以得到的基本启示是 :我们在进行哲学逻辑以及逻辑哲学研究的时候 ,一定要有一个理念 ,即逻辑是需要哲学来为其辩护的 ,逻辑的研究要有一个哲学的基础。哲学逻辑是逻辑在哲学中的应用 ,在应用的过程中哲学理念已经深深地灌输进去 ,哲学与逻辑已水乳交融 ,两者的联盟使得各自的学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基点是实践;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核心问题———真理问题实质上就是实践问题;海德格尔真理论与马克思实践观有着不少相通或互补之处;从整体而言,当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超越马克思哲学,而海德格尔的真理之思,无疑是在马克思开辟的生存论路向上的一大步前进,而决不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终结”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马丁·海德格尔是现象学技术哲学的先驱,对技术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科学、真理等重要观念也有深入地分析。从海德格尔的思想背景出发,厘清海德格尔关于技术本质的反思进路,探讨技术与真理、科学和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之关系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力图展现出海德格尔审视科学与技术之本质的独特视域。   相似文献   

8.
尼采从怀疑主义、浪漫主义、非理性主义、解构主义维度批判科学理性、科学真理、科学方法与科学价值。他从怀疑主义维度,以虚无意向为思想特征,质疑客观性逻辑、因果律和科学语言;从浪漫主义维度,以“回归自然”透视科学,驳斥科学机械世界观与科学方法;从非理性主义维度,以权力意志为世界本质,责难科学理论、理性,否定科学真理的存在;从解构主义维度,颠覆现代文明,抹煞科学进步。尼采在吸收近代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想的基础上,搭建起通往现代反主流文化反科学思潮及后现代解构主义反科学思潮的桥粱。  相似文献   

9.
就其问题意识即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切而论,生活儒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形下哲学”的建构,重点是作为基础伦理学的“中国正义论”及其所奠基的“国民政治儒学”。这种“哲学”通常是指某个学科领域的原理部分,如“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等,甚至包括作为分析哲学的所谓“语言哲学”,其所思考的乃是形而下的某个存在者领域。但更严格的“哲学”概念,按照海德格尔的界定,乃是形而上学,主要是传统的本体论,其所思考的是存在者整体,最典型的是黑格尔式的以“反思”为特征的哲学。在生活儒学,这就是普遍性的“变易本体论”以及针对现代性的“超越本体论”的建构。这种“形上哲学”与上述“形下哲学”的关系,即“形上→形下”的奠基关系。然而按照海德格尔的“双重奠基”思想,形上哲学与形下哲学都是存在者化的思考,即都面对“存在者何以可能”的追问;再按照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分”思想,上述关于“存在者”的哲学都需要关于“存在”的思想来为之奠基。这种存在之思不是哲学,而是海德格尔所称“哲学终结”之后的“思的任务”。在生活儒学,这就是关于“前存在者”的“生活存在论”或“生活论”。因此,生活儒学不是哲学,或者说远不止是哲学。然而正如海德格尔之“思”也被称为“海德格尔哲学”,这种最宽泛的“哲学”概念所包含的存在之思亦可称为“存在哲学”。在这个意义上,生活儒学亦可称为“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现代本体论哲学 ,即科学本体论的兴起。传统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受到孔德科学实证主义和后来逻辑实证主义的拒斥 ,但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不排斥它。到了奎因整体主义的“本体论承诺”恢复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 ,并且走向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到了历史主义那里传统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 ,直到科学实在论者那里初步构建科学本体论 ,最后在邦格的科学唯物主义中形成了科学本体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1.
“Ereignis”是海德格尔哲学中“最具本色的东西”,也是其后期思想的中心词语;“Ereignis”的提出和运用,揭示出海德格尔的建构生成思维方式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表象性思维方式的超越;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一个基本原则并具有六个主要的特征;“Aletheia”——澄明的无蔽,既充分展示了海德格尔独特的真理思想,又是其建构生成思维方式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2.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是海德格尔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海德格尔的思想非常关键,然而这部著作由于糅合了康德和海德格尔两大哲学家的艰深思想而显得异常难懂。本文力图以康德通过对传统形式逻辑的批判而突出时间对于真理的逻辑——先验逻辑的重要性,以及海德格尔通过对康德先验哲学深入解读而将先验逻辑的优先地位还原给了时间性(或超越性、此在)为线索来理解海德格尔的《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将冯友兰哲学视为一种具有新实在论特征的理性主义形态。然而,冯友兰哲学在追求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的同时,“神秘主义”也是一条一以贯之的经线。冯友兰将神秘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并主张“只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统一才能造成与整个未来世界相称的哲学”。这种对神秘主义的独特诠解,斫出了一条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有机统一的新路径,从而为建构当代中国形上学的新范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代德国的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反思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风格。他一生都把“存在”问题作为自己沉思的主题 ,而对“无”的哲学思考更使他的哲学学说显出非同一般的哲学视角。文章将从他的有无之辩谈起 ,会通中西学问 ,把海德格尔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庄的哲学思想进行相互阐释 ,在挖掘这两大哲学体系中所深蕴的思想宝藏的同时 ,力图寻找出中西哲学的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海德格尔 “现象学时代”之思想嬗变的讨论,旨在提供一种阐释海德格尔早期 生命哲学转向的可能思路。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为海德格尔提供了表述源初生活体验的可能性;与此 同时,拒斥笛卡尔式主体性的努力,一直贯穿在海德格尔早年对关于此在的基础存在论的建构过程之 中。换言之,通过拥抱胡塞尔现象学来拒斥新康德主义的主观逻辑,与通过转向生命现象学来拒斥内 在于胡塞尔现象学之中的笛卡尔式主体性问题,这两种思想冲动同时交织在海德格尔的 “现象学时 代”探索 “源初生活体验”的哲学路向上,构成了 《存在与时间》这部 “20世纪最伟大的反笛卡尔 文章对海德格尔 “现象学时代”之思想嬗变的讨论,旨在提供一种阐释海德格尔早期 生命哲学转向的可能思路。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为海德格尔提供了表述源初生活体验的可能性;与此 同时,拒斥笛卡尔式主体性的努力,一直贯穿在海德格尔早年对关于此在的基础存在论的建构过程之 中。换言之,通过拥抱胡塞尔现象学来拒斥新康德主义的主观逻辑,与通过转向生命现象学来拒斥内 在于胡塞尔现象学之中的笛卡尔式主体性问题,这两种思想冲动同时交织在海德格尔的 “现象学时 代”探索 “源初生活体验”的哲学路向上,构成了 《存在与时间》这部 “20世纪最伟大的反笛卡尔 主义著作”形成的 “史前史”。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哲学史上,通常都把叔本华视为理性主义的掘墓人和非理性主义的奠基者。事实上,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谢林才真正是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先驱。谢林的“理智直观”可谓是非理性主义的最初表现形式,而且在其论著中,谢林较早从哲学高度探讨了艺术创造中无意识的问题。谢林思想中所流露出的非理性主义为所有后来的非理性主义提供了方法论的样本。  相似文献   

17.
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世界哲学演进的总进程和总图景中予以观照,我们发现它在关注的对象上,超越了传统哲学中僵持于本原问题上的“思辨形而上学”,而转向“现实的”“感性世界”,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它超越了古典理性主义,“新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而坚持实践基础上唯物而辨证的思考;在哲学与社会的关系,哲学的社会定位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较之其他形形色色的哲学形态,它更是一种现实的哲学,时代的哲学,社会的哲学,人民群众的哲学和:“改革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对它多元走向的理解,“发现”,阐释和推进,以及在新的世纪之交面临的境遇,既可凸现它持久不衰的科学价值和生命活力,又有助于分辨出在“坚持与发展”之路上留下的种种足迹,总体上看,说它是世界思想史,哲学史上“壮丽的日出”不是过誉,称其为“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更是事实。  相似文献   

18.
论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发现非理论的生命和经历领域以及达到这领域的方法--释义学的现象学,海德格尔在1919年"战时研究班"上的讲演<哲学的观念和世界观问题>奠定了海德格尔一生哲学思想的基础,是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起点.在这部著作中,海德格尔阐明了他对哲学的全新理解,并由此划清了与一切旧哲学,包括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界线,揭示了他一生的哲学方向.这部被人认为是他一生思想经历起点的重要著作始终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影响了我们对海德格尔哲学特征与实质的理解,以至我们仍然走在海德格尔一开始就拒绝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9.
理性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它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直接孕育于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本原论”之中。泰勒斯以“水”为万物的本原,扬起了理性的第一面旗帜。毕达哥拉斯把“数”看作宇宙本原,开辟了一条由抽象原则说明感性经验的理性之路;爱利亚学派的“存在论”则在理性的探索上实现了对感性的超越,探究知识的确定性,成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物质结构理论实现对物质形态的进一步抽象,为科学理性奠定了基础。因此,探寻前苏格拉底哲学的本原论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对深入理解和研究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不能被狭义地理解为一个概念和流派,而是回到事情本身这一宗旨下的哲学思想和方法。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作为西方同时代的大思想家,两人都对西方一直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做出了颠覆性批判,都反对对象化概念式的思维方式,提倡哲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点在两人的语言哲学、美学和伦理思想方面都有所体现。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源头是古希腊,他要回归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世界;而维特根斯坦并不主动建构自己的哲学,他只是提倡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消解传统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