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世界观开始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起点,讨论马克思这一时期的利益观离不开对其思想转向的把握。这一时期马克思的利益观经历了由精神转向物质的思想嬗变,即从重视精神利益轻视物质利益,到发现物质利益的作用,最后逐渐发现物质利益背后“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的过程。厘清马克思这一时期利益观的演进脉络,从利益观的独特视角明晰其唯物主义转向的必然性和内在逻辑,能够明晰马克思早期思想探索在他整个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益是人的社会化需要,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遭遇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难事,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对林木所有者和贫苦大众的利益冲突进行了研究,初步论证了利益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市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但还没有厘清利益与公共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初步形成了社会发展规律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经典阐述。但理论的创立不意味着理论已经完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采用了“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的方法,对鲜活的资本主义事实进行考察,从而对社会发展规律思想进行了经济学论证。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物"与"历史"概念的解读,显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本质,以及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过程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从其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解析着手,剖析人类现实历史发展的进步性与现实性,可以让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展现出来。其中,对"物"的解析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物质生活的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以及其贯穿于"历史"中的客观规律客观法则。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涵义的分析,涵盖了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过程、物质生活的生产赋予和实现人类存在发展可能性的过程、精神生活依赖物质生活展开的过程、人类社会各层面各领域矛盾运动的过程,以及人类社会由低向高、由简单向复杂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内部展开政治经济学的解剖,认为自由平等的商品经济准则已经异化为资本支配劳动的关系,其经济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所有权规律,而拜物教则是这种物质生活关系在精神领域中的反映,从而建立起从"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跨越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6.
出版自由是欧洲资产阶级作为摆脱封建思想专制的策略提出来的。德国普鲁士政府对报刊出版长期采取高压政策,使得热衷于报刊工作的马克思成为书报检查制度的受害者。为了维护人民对政府及官僚体制批评与监督的政治权利,打破"自由出版的报刊"实际上成为官方意志传声筒的局面,马克思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出版自由思想:新闻出版的自由属性与人民精神融为一体;新闻出版自由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等级的精神与物质利益;新闻出版自由代表着人类精神活动的特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以及当时形式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表意见的双重难事,共同指向马克思从事政治批判的理论主题--为贫苦群众谋解放。马克思曾试图借助自由报刊、理性国家、理性法来实现贫苦群众的利益,却捕捉到物质利益关系对新闻出版、国家和法的支配性作用,揭示出所谓新闻出版自由、国家和法的阶级性,明确了新闻出版等公共舆论服务贫苦群众的人民立场,而且他开始突破传统抽象思辨研究范式,在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中初步把握到解放贫苦群众的新方向。准确认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从事政治批判和理论研究的根本主题及基本观点,对于回应当下的一些理论杂音、更好实现人民利益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把唯物辩证法实体化和实证化,使之成为脱离实际的公式.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将辩证法的载体理解为抽象的物质.其实,马克思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是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回到马克思创立唯物辩证法时的原初的历史语境,我们发现,马克思辩证法的精神实质是关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规律的学说,是基于对人类本质活动--实践的内在矛盾的研究,探索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规律性,最终为批判和改造现实社会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提供锐利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9.
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构成了青年马克思进行现代国家批判及理论建构尝试的重要环节。立足于现实的物质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分析中初步明确现代国家问题研究新方向,进而开始将现代国家问题研究同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的解放命题相结合,阐明政治解放同人的解放的本质区别,初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国家的本质及局限性,并在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分析中指出无产阶级承担着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赋予了现代国家范畴全新的理论语境和科学内涵。《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是马克思对1842—1844年政治批判及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总结,也是他进一步深化现代国家问题研究、建构全新现代国家理论的思想框架和主题索引,是理解马克思现代国家思想的锁钥。青年马克思进行现代国家批判的思想进程及理论要点,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835年秋至1848年2月是马克思国际法思想的萌芽时期。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从跨国角度关注国际社会底层阶级的命运;《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表明,马克思开始启动无产阶级人权事业之门;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在批判性考察中体现了维护和推进国际劳工权益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与自由在马克思的社会观中相互依存,人的自由主要表现在现实世界,人们只能在现实的实践中去体现人文自由、精神自由、物质自由,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跨越险阻实现自我意识、自我创造,从而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已经脱离并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逻辑框架,不再停留在纯思辨的或抽象的角度去剖析资本主义的秘密,转而从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物质利益的维度,从利益与生产力、利益与生产关系、利益与上层建筑、利益与历史活动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考察分析人类历史活动.从而他们的思想也日益向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科学体系发展了。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的始终,是马克思致力于建设的美好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的生存状态,也是马克思有关人类解放的最终目的.马克思揭示了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它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并且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化的基础之上;在当代价值重塑的今天,无论是从精神角度,还是从物质方面来讲,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当代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开化以及所有制结构的变革恰恰又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理性的认识经历了从坚定到怀疑的转变过程,“物质利益难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遭遇“物质利益难题”之前,马克思肯定理性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改造作用,强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接受理性的规制,以满足理性的标准与要求,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主张实现哲学思想与现实世界的双向互动。马克思在肯定理性本原性地位及其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密切关注物质利益问题,由此遭遇了“物质利益难题”。在遭遇“物质利益难题”之后,马克思头脑中固有的理性受到了来自现实的冲击,他开始对从前的理性产生怀疑,并诱发了其对理性的信仰危机。这种信仰危机并不是阻滞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帮助他开启和建构自身独立思想体系的“垫脚石”。  相似文献   

15.
对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考察是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向度。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所体现出的人类自由作为理性维度,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马克思通过对伊壁鸠鲁原子论中所体现出的自我意识的个体能动性和自由意志的分析,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政治生活的深刻洞见,也表达了马克思试图通过哲学实践来改变现实世界,彰显了马克思从理想的政治向度走向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新世界观原创特质的深刻意蕴在于,马克思通过诉诸"自然-社会"对象性实在的物质本体论的精湛论辩,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非对象性和反对象性,将基于对象性实在的物质本体论的理论批判最终归结为消灭资本私有制的国际共产主义现实运动,实现了社会历史科学精神与社会革命实践意志的高度统一.这一意蕴在当代自有其继续革命的创新阐释的历史视域和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头足倒置"的。他把世界历史的形成看作是"绝对精神"基于自身的自由本性并通过自我运动而实现的过程。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基础上,扭转了被黑格尔颠倒了的精神与物质(自然与现实的人)、自我意识与人的劳动关系,以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的活动为前提和出发点,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其中既坚持了唯物史观所强调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主张,又彰显着历史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经数百年“理性化”发展,世纪末的人类正面对着现代性的难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理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性地反思人类的生存现状和历史。在对人类生存规范基础的先行澄明基础上,依照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问题意识和针对原本批判的理论逻辑,着眼于现代性两难的现实,努力发展一种既内含马克思理论的批判精神,又带有指向人类自由、解放实践倾向的社会批判理论,这便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是把握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哲学批判的关键文本。要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与现实性人文关怀的起点,就必须考察手稿所指出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异化"与"对象化"概念的含混使用。唯有获得清晰的"异化"概念,马克思才能在扬弃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真正的关于现实社会和生活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活动息息相关,不可须臾或离,构成血肉关系。因此,民法始终居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经久而不衰。民法本质和作用及其与经济的关系,是民法理论中的主要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涉及,虽不是专门论述,却予以普遍意义的分析,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一) 马克思说过,他学的专业本来是法律,但在主编《莱茵报》时,“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指的是“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和地产析分的讨论”,这些引起论战,最后是“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是促使他“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他还把研究的总的结果,简单地表述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