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文明起源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奴隶社会。其理由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按着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把人类社会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代。因此,便简单地认为,蒙昧和野蛮时代的生产力极端低下,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只是在人类“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产生“真正的工业和艺术”,进入了“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页)才开始了人类的文明。我认为这是对恩格斯关于“文明时代”论述的误解,混淆了人类文明与“文明时代”两个不同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杜学敏 《人文杂志》2012,(1):95-101
现有的审美起源研究对三个前提性问题似乎缺乏深入追究:(1)审美起源与艺术起源是不是同一个问题?二者究竟是何关系?(2)以什么样的"审美"与"起源"观念为出发点研究审美起源?(3)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审美起源问题研究?在辨析、分梳"审美"与"艺术"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审美起源与艺术起源并非同一个问题,但两者在艺术的审美发生方面存在相互交叉关系;当我们提出"审美是如何起源的?"这一问题时,实际问的是"作为人类诸多活动之一的审美活动(以审美经验、审美意识或美感的产生为标志)在什么历史条件、背景或原因下发生的?";审美发生学研究需要历史学与考古学之类的实证性研究方法,更需要逻辑推论的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一个世纪以来,随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研究的深入,已出现一门“《起源》学”。坚持和发展《起源》的基本理论及其学术成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文章着重叙述恩格斯写《起源》以前对原始社会史的创造性研究,以及为准备第四版对《起源》进行精心修改和补充的情况,论证了恩格斯独立完成《起源》并非偶然,而是有着长期研究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为了击退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一科学理论的进攻。文章还结合当今有关学科的新成就,对《起源》中的原始社会分期、级别婚、家长制家庭和父系家族公社等问题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悠久深厚的自然审美传统,游山玩水、园林建造和于诗画中吟咏描摹山水成为中国人自然审美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一传统有助于我们解决自然审美、人类审美意识起源、美感从生理快感到心理快感之飞跃、人类审美心理形成之内在动力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术》杂志1982年第8期发表何新的《略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与审美原则》一文,就艺术的起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认为,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席勒和康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这个命题是有意义的,但并不正确。五十年代美学界接受来自苏联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作  相似文献   

6.
关于企业美学的思考张相轮企业美学的兴起是当代社会审美文化价值扬升的一种反映。审美文化的起源同人类社会的起源一样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是,同人类的其他需求相比,人的审美需求是属于较高层次上的需求,它要以基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为前提,同时又以极大的能...  相似文献   

7.
评《审美概论》陈咏芹南京艺术学院顾永芝先生的《审美概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方法论,吸收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美学的合理因素,对以人类的审美活动为中心的诸种审美实践和审美现象作出了比较系统、深入的阐释。《审美概论》着重突出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并旗帜鲜明...  相似文献   

8.
改革尝试与学派的追求———评劳承万教授主编的《文艺学美学丛书》申家仁劳承万教授继《审美中介论》之后,接连推出了《审美的文化选择》、《人类审美深层结构论》、《诗性智慧》(节奏韵律论)、《美学文艺学逻辑体系探索》等卓有影响的著作,取得可观的学术成就。出...  相似文献   

9.
一八八四年十月,一部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在瑞士的苏黎世问世了。这部著作唯物地描述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图景,历史地论证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明确指出了以阶级剥削为基础的文明时代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同时,恩格斯严肃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学者歪曲人类历史、极力美化和颂扬私有制的反动伎俩,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不管怎样以爱的外衣来遮掩、粉饰或否认它的劣点,它必将以财富为唯一终极目的的历史终结而终结。因此,  相似文献   

10.
张玉能 《云梦学刊》2004,25(3):60-64
从艺术所运用的审美形式的角度来看席勒关于艺术的人类学功能的观点和思想,可以知道,席勒非常重视审美形式、审美习俗、审美趣味对于人类的人性完整的巨大作用。这些观点和思想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三篇论文之中,这就是:《关于在艺术中运用庸俗鄙陋事物的想法》,《论运用美的形式的必然界限》,《论审美习俗的道德效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类起源是人类进化方面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主要有两种假设:非洲起源论和多地区起源论。大约在180—200万年前,猿人(直立人)第一次离开非洲家园,迁徙到非洲以外的地方,标志着第一次大迁徙开始。在距今约35—45万年前,第二次大迁徙浪潮从近东开始。欧亚大陆许多地区找到的考古学材料可以作为人类多地区起源论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正> 如果说,《死水》代表了闻一多诗歌艺术的顶峰,那么,《烙印》就标志着臧克家创作的起点.《烙印》借鉴了《死水》的技巧,同时又表现出新的特点.如同《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一样,《烙印》也蕴含了臧克家审美心理的艺术胚胎,一种现实感与身世感并列组合的心理结构.正是这种双层审美心理结构,奠定了臧克家现实主义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以80年代为分界线。80年代以前的电影脱离不了固定化的拍摄模式和脸谱化的人物塑造,80年代后的中国电影便逐渐走上了商业化和多元化的道路。面向不同受众的不同审美要求的各种题材、各种拍摄手法应运而生。而在这一切开始之初的起源,却是一部名为《庐山恋》的电影。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文明起源标准的讨论探讨有一个明显不足,就是忽视了中国古典学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从孔子开始,中国古代学者就不断对文明起源进行探讨,其探讨方式主要是通过揭示远古圣王的历史贡献来进行的。先秦两汉古籍中对古代圣王历史贡献的记载重复交错,反映了当时学人对人类初始文明的认识。《周易·系辞》是现存典籍中第一次对伏羲的历史贡献进行的系统归纳。此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唐司马贞《三皇本纪》、南宋罗泌《路史》、清马《绎史》分别是不同时期伏羲文化研究的代表性著作。20世纪的伏羲文化研究也有其鲜明特点。将伏羲文化研究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探讨结合起来,是相关问题未来研究的趋向。  相似文献   

15.
陈元贵 《兰州学刊》2006,(3):78-80,53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以探讨艺术科学的合法性为切入点,由此展开对艺术起源的研究。这一做法既是重建艺术科学的努力,也是探讨艺术起源问题的初步尝试。虽然他关于艺术起源的一些论断已显陈旧或难以自圆其说,但他将原始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互参照,并由此论及艺术的审美品性与社会功能的做法,仍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的研究成果,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撰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两种生产说,揭示了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摩尔根只是一位具有自发的唯物史观的民族学家,他没有也不可能以唯物史观阐述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的光辉文献《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写作已有一百周年了。在这篇著作中,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当时科学研究的成果,精辟地阐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自然辩证法》第149页) 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是我们从事人类起源研究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进行古人类学研究,批判人类起源问题中的各种唯心主义谬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猕猴变人”是关于藏族起源的普遍为人们认同的古老传说。古代藏文史籍《松赞干布遗教》、《玛尼宝训》、《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西藏王臣记》等都记载有这一神话传说。由于近代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揭示的人类是由古代猿类进化而来的科学结论日益成为一种常识,人们接触到藏族起源的这则神话不免会为“猕猴变人”的想象而叹服。本文拟对“猕猴变人”神话进行探微,试揭示“猕猴变人”神话产生、演变、形成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展示藏族的起源与藏族文化的发展与变化。《西藏王统记》是记叙“西藏人种之由来’较早较详细的史书。该书…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1962,(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裴文中教授应山东省历史学会、动物学会、解剖学会和地质学会的邀请,于九月七日至十日在济南讲学四日。他作了《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古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和《中国原始社会分期问题》等三个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2004,(3)
何星亮在《社会科学研究》2 0 0 4年第2期撰文《炎帝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指出,学术界一般把文字的产生、冶金术的发明、城邦或都市的出现看作是文明的特征,而这些现象又往往与国家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许多学者都认为文明的起源就是国家的起源。作者认为,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生产性的生产———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的形成,这两种技能是一般动物所不具有的。人类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生产,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革命,学术界通常称之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术界多认为起源于黄帝时代。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