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创办深圳经济特区十年来,深港两地的经济合作已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未来十年的发展同样令人关注.本文试图在总结深港十年经济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九十年代加强两地的经济关系提出若干不成熟的看法,以期有助于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一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两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源远流长.历史上深港两地居民世世代代同在一块土地上耕作、生息、繁衍.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侵占,与深圳割裂开来.尽管如此,两地的经济往来仍然相当密切.新中国成立后,深港两地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在经济上的联系仍得到一定的发展.尤其是1980年8月创办深圳经济特区以来,深港两地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九七”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条件下,深港两地关系必有新的定 位和发展。在一国的前提下,香港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要纳入国家发 展战略中。而与香港毗邻的深圳,由于历史渊源和地缘与亲关系。两地经济合作早在改革 开放之初,就已形成了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优势互补合作关系,但是早期的“前店后厂” 的产业内部分工格局巳不适应90年代两地经济的发展变化。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 之际,我们如何在两制的基础上发展两地强强合作关系,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其现实意 义将超越深港合作关系领域,对珠三角和广大内地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跨区际合作具有一定的驱动力,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而资源和能源、金融和资金以及科教人才等领域可成为两地合作的重点。要推进这两地的跨区际合作,应解放思想,以两大区域的重点领域为切入点推动互惠互利合作;发挥政府企业双主体作用;发挥多种合作协调机制,积极构建合作体制环境;力争部分领域以对口支援方式实现合作。  相似文献   

4.
浅析闽台科技交流合作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福建应抓住机遇,加强对台科技交流合作的政策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两地交流与合作的信息网络平台、中介服务平台、高新技术创新平台以及人才教育培训合作平台,推进两地高新技术产业深度对接。  相似文献   

5.
琼粤"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潜力巨大,需要统一编制旅游规划、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共同进行旅游开发、合作开拓旅游市场、共树区域旅游品牌、促进企业跨省合作和构建区域信息平台等,推进琼粤"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不断向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发展,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推动两地区域经济合作的先导先行产业,把琼粤"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打造成我国相邻省份区域旅游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李秋斌 《东南学术》2007,(5):105-110
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成为近年来两地产业合作的一个亮点,推动闽台两地合作向纵深领域拓展是必然趋势。闽台高科技产业在产业层次、产业要素、产业园区等方面存在强烈的互补性,成为两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基础。基于互补性的角度,本文探讨了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特点及互补性,提出了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前景:福建积极承接台湾转移出的高科技产业,促进两地产业合作由产品层面向技术层面延伸;积极推动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产业合作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闽台农业合作机制创新,为ECFA深化农业合作提供政策思路和经验,不仅是"国家战略地方化"的需要,也是"地方战略国家化"的实践。针对闽台既有农业合作机制的市场主导、制度协商缺位的特质,未来闽台两地应以次区域农业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秉持先行先试的基本原则,通过政府协商形成市场机制与制度化安排的协调互动,并从"大农业"范畴出发,建构更符合两地农业合作趋势、促进两地农业合作在制度化轨道上规范发展的农业合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广西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为培育"两高一新"人才、各类外向型与复合型人才,其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有依托重点产业培养人才模式、"人才小高地"高层人才开发模式以及开放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广西可依据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把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与开发模式的创新及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制相结合,构建符合广西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发展的进程为中国高校与东盟高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两地高等教育的合作,提出两地之间高等教育在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合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的模式、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面临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危机,但"入世"也使国人增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教育,加大人才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健全人才录用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第十三次粤澳关系研讨会"的思想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新世纪穗澳两地科技合作的基本策略与突破口;2.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三地经济合作的前景与内容;3.加强粤澳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工作回顾主动服务大局,重大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合作区建设胜利开局。深圳园区发展、空间、交通组织等"1+N"规划方案基本确定,国家批准的首批五条先行先试政策快速落地。接轨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管理机制,提出支持合作区科技创新"政策包"和六大创新机制。批量化、滚动式、规模化供给科研空间,"改、建、租、购"多策并举,整备梳理产业空间约37万平方米。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等16个项目集中开工。加速国际高端科研项目和人才集聚,香港高校重要科研合作项目批量签约及入驻;深圳首个国际组织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方分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与河北省人才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作为全国区域人才合作的一部分,其对于河北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促成三方人才开发一体化的过程中,河北做出了许多努力,由于京津合作愿望并不强烈,加之经济、文化思想的差异和行政区划的分割,使这一合作的实质性进展并不大。尽管如此,人才开发一体化仍是大势所趋,合作已成定局。本文对河北在三方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中的基本状况进行理性分析,即看到优点,更分析劣势,从而提出河北人才发展策略的基本构想和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4.
以人才开发合作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价值分析为切入点,分析人才开发合作在制度层面、信息沟通、城市间发展、宏观调控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一体化中人才开发合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楼蓉 《南方论刊》2011,(12):I0017-I0017
2011年11月16日,暨本届高交会首日,深港产学研基地一光大银行深圳分行科技金融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光大银行总行马腾副行长、北京大学海闻副校长、科技部计划发展司王瑞军副司长等莅临出席签约仪式,光大银行深圳分行朱慧民行长与深港产学研基地主任史守旭教授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相似文献   

1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跨区际合作面临良好的机遇,具有跨区际合作的外在基础和内在动力,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可在金融、会展、人才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通过确立区域合作新思路,争取两省区政府支持,搭建多层次合作平台,加快交通设施对接,促进产业转移与承接等,促进两地跨区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闽台区域经济互补与合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互补与合作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合作日益深化,互补性不断增强.改革开放30年闽台两地经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两岸三通"的新形势必将为闽台产业合作与分工注入新的活力,并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和合作举措.  相似文献   

18.
《南方论刊》2013,(8):F0002-F0002,I0001,I0002
<正>深圳市光明新区成立于2007年8月19日,处于广深港产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土地面积156.1平方公里。辖区生态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水域和未建设用地面积达114.4平方公里,绿地覆盖率达53%。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新区坚定地选择了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明确提出了"现代化绿色新城"的发展目标。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在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道路、低冲击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座"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山清水秀、绿意盎然的"绿色光明生态城"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台湾投资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具有独特资源和区位优势的云南日益成为承接台资转移的重要集聚区。2012年和2013年两届云台会的成功举办,对推动云南与台湾两地的产业合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云台会为云台两地的产业合作搭建了平台。今年来云台两地围绕特色农业产业、生物科技产业等进行了对接洽谈,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合作成果。进一步加强云台两地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待。本文在分析云台两地农业发展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花卉种植和果蔬种植为重点推动云台农业合作的建议,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对接措施。  相似文献   

20.
苏台两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呈现互补关系,两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合作具有客观条件和坚实的基础,有相当广阔的合作空间。本文分析了苏台两地高科技产业各自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重点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