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记文学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而要实现对于外国传记文学的研究或中外传记文学比较研究,翻译这一介质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中外传记文学的相互译介是传记文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由于传记文学具有历史性和文学性特征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关注译作的历史性,又要重视传记文学的文学性。在译者陈述原作历史和文学艺术过程中,还会由于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审美价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等对原文本进行“创造性”加工,所以译者在翻译传记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角色,讲究译作的“纪实性”、“艺术性”和“创造性”。文章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对传记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的责任等方面展开论述,明确译者在传记文学翻译中的角色及作用。  相似文献   

2.
口传活动中的接受者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口传活动中,作为接受者的听众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是口传艺术植根的土壤,观察他们在整个口传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是由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本文根据不同科技文本主要特点,在对这些文本进行翻译时,要掌握好它的翻译标准,合理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方法,忠实、通顺地将原文意思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4.
以林则徐的翻译活动为个案,探讨翻译发起人的角色,在对影响翻译活动的策动因素进行思考的同时,引起社会对翻译发起人的重视。在当今中国社会,欲求翻译社会效应之充分发挥,发起人的作用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5.
6.
从纽马克翻译理论中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出发,重点针对新闻翻译中的词汇、修辞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并且对所选新闻中的一些词汇、修辞翻译进行了例证分析,并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新闻翻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范围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涉外导游在蓬勃发展的国际旅游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导游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了掮客角色,涉外导游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交际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导游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性质以及影响导游翻译的文化因素,以及在翻译中常出现的文化障碍问题,应采用“以客为主”与“以我为主”的视角策略、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灵活策略、适当增高和减省的经济策略、中外文化类比的对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川菜菜名研究的文献已经很多,这对四川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依据川菜的特点,川菜菜名可分为三类,分别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非文化菜名,由于其直截了当地传递菜肴本身的信息,因此适用语义翻译;容易引发误解的菜名,由于菜名中含有很多西方人的禁忌,因此可运用交际翻译法,适当地选词和意译,使西方人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有文化内涵的菜名,这一类菜名,因本身表达较为含蓄,故适宜先用交际翻译将菜肴本身的特色翻译出,后用语义翻译,解释名称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与翻译中的错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日益频繁,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翻译中的时空错位、身份错位和文化错位三方面分析跨文化翻译中出现的错位现象,意在阐明翻译活动应受到不同社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文明传播。  相似文献   

10.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两种基本策略,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到二者结合使用的合理性,二者结合使用应用于新闻标题的翻译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词汇变化、结构重组、修辞应用。  相似文献   

11.
纽马克提倡的交际翻译理论是当今电影翻译中的主流原则,它适用于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文本。交际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更加自由,把信息翻译的有效性放在首位。但是,其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情形。本文主要以《魔羯星一号》等一些影片的字幕翻译为范例,从超语言因素的角度探讨交际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ims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x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in normal college. The students are the center of the class. The class should emphasize communication. A teacher is a instructor, but also is a controller, a prompter,a participant and a resource.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翻译批评主体以及各种批评标准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表现出三种明显的排他性,即翻译批评主体中的排他性、翻译批评标准中的排他性和翻译批评模式中的排他性.针对这一现象,并结合当代哲学交往实践转向的趋势,提出要真正实现翻译批评的多元共存,未来翻译批评的趋势应是走向交往实践的批评.这种批评的理论基础是主-客-主的关系,要同时遵循知识客观性、阐释的合理性和表达的真诚性三大有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交际翻译的角度为切入点,结合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和广告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三种有效的翻译法,即仿拟法、归化法和移情法,探讨了汉英广告翻译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交通路标标识语进行英语翻译已成为城市体现自身“国际化形象”的重要手段。以唐山市为例,选取部分失误作为研究对象,从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出发探讨交通路标标识语的翻译技巧,为以后交通路标标识语英语翻译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以期在未来城市交通路标标识语翻译过程中避免类似失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进行阐释,结合余国藩和詹纳尔Journey to the West在翻译《西游记》中对佛教用语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指出在处理佛教文化负载词时,余国藩的译本更加倾向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传递佛教文化的目的。而詹纳尔的译文多采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者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交际对等,其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基础之上的。通过对中国介绍和评论功能对等和交际翻译理论的文章进行分析,可见这两种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发现两种理论必然会产生交汇点:即交际对等的概念。该概念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并可以在口译领域得到十分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纽马克翻译理论在翻译文化用语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语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运用这两种方法来分析译文实例,可以发现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文化误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从语篇模式、语篇信息结构以及语篇连贯三方面结合翻译实例分析了语篇的内部语言结构与规则。作者认为,从语篇分析角度对翻译进行探讨将有助于实现译文在语篇层次上与原文尽量接近,达到相近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20.
脏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的影响,内涵复杂。通过探讨脏腑术语在中西医学中的差异,并以彼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为基础,指出目前脏腑术语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交替使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确保医学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