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西北郊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上统治者在这一地区营造的园林,成为清朝大规模建造皇家园林的天然基础。以康熙帝建造畅春园开始,雍正、乾隆和嘉庆又先后营建了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和静宜园。从三山五园建造风格和特色看,它是中国园林文化的逻辑发展的结果。圆明园、颐和园和避暑山庄三大园林各具特色。从三山五园的实物表象及其内涵中,分析其中凝聚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凡到过颐和园的人,无不对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园林发出感慨。漫步被誉为东方古典皇家园林博物馆的园中,读树品水,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公园,占地290公项,由碧波浩渺的昆明湖和苍翠欲滴的万寿山组成。  相似文献   

3.
正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海淀一带清朝皇家园林的总称,通常认为主要包括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过去,"三山五园"只是一种俗称,也称"五园三山",历史上,早在150多年以前就有这个称呼了。直到2012年6月,才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里正式写入"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层面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以"三山五园"取代了以往"西郊清代皇家园林"等称呼,这是人们对三山五园认识不断深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遗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清代皇家园林,以研究奠基清朝皇家园林的康熙帝造园思想为目的,并以康熙帝造园的个案探索为主线,围绕康熙帝造园思想与其修身治国的内在关联,查阅比对满语和汉语两类清史文献,考证康熙帝治国格局下的皇家造园实绩,探究出其中蕴含的“礼乐中和”造园思想。理论上构建起造园思想史研究的成功案例,旨在扩充风景园林学科历史与理论方向关于造园思想研究的成果,使其能够被运用于皇家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而探明:康熙帝皇家造园思想不仅满足居园理政,而且具有阅武骑射、观耕格物、尊佛敬道、修身行孝之五大园林活动功用;康熙帝皇家造园彰显“实学”特征,即简素清虚而求得“非为一己之豫游”的君臣心性自由之精神审美;同构中华山水而实现内圣修身之帝王价值;园林规模宏阔纳天下大观,而居园贴近亲民尺度。  相似文献   

5.
试谈小盘谷     
有人说,游赏园林是一种高级的文化享受,在游赏中获得诗画情感,则是更高级的审美活动。这似乎对,也似乎不全对。综观中国园林史,由于造园者、享受者的需求各异,往往产生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园林,当然达到的效果也就不同。北京皇家园林供帝王、后妃御览,建造皇家园林则要庄严、华丽;江南  相似文献   

6.
马伊娜 《社区》2014,(14):41-41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深厚文化也许不仅是我们所知道的诸如故宫、北海等那些皇家园林和长城等举世闻名的建筑的存在,因为在北京,随便找一个地名也许都有历史典故。北京西面,离颐和园不远的蓝靛厂就是这样一处风景。 平凡与岁月中透射着历史的重荷。这一片具有清朝特点的地区,即将面临改造,拆迁、建小区和大厦、修建立交桥和公路……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也即将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那些曾经的故事和古迹也由此成为人们的记忆。随之而起的现代化设施,  相似文献   

8.
颐和园耕织图园林文化景观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颐和园耕织图的环境整治为例,从中国古代特有的整体思维方式出发,运用文化遗产保护学、历史地理学、景观规划学、园林设计学、传统建筑学、博物馆陈列学和建筑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及技术,解决了文化景观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保护了颐和园山水布局的完整性、真实性,实现了颐和园耕织图园林文化景观的再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园林遗产保存、修复和延续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读颐和园     
薛雯 《北京纪事》2009,(10):71-71
说起来惭愧,我是一个从小到大都生活和居住在北京的人,已到知天命之年,却只去过一次颐和园,还是在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参加工作后我终日忙碌,与各种各样的公园总是擦肩而过。我想亲近自然,却苦于没有时间。而逐渐地,颐和园在我的记忆里便巳概念化了,在我的印象中,颐和园就等同于万寿山和昆明湖。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末,南方匠人雷发达应募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从这时候开始到清朝末年,大清朝主要的皇家建筑如故宫、天坛、圆明园、颐和园、北海、中南海、避暑山庄……大量工程都是雷氏家族负责的。“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是人们对这个清代建筑世家的最高赞誉。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遗产十分丰富。且不说那浩如烟海的典籍、那数不胜数的无价文物等等,单看截至2006年底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就有33项(这一数字与我们这个遗产大国还是很不相称的);其中属于全人类人文遗产的有: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和沈阳明清故宫、北京颐和园、天坛、明清皇家寝陵、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武当山古建筑群、庐山国家公园、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大足石刻、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青城山及都江堰、皖南古…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三山五园的历史地位三山五园是指位于北京西北郊的清代皇家园林。这些皇家园林是世界造园史上的杰作,是中国文化被世界认知的重要代表。三山五园虽然形成于17~18世纪,但并非孤立的事物,它是历史积淀的结果。这个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密集的地区,更成为北京历史最丰富的地段之一。三山五园在海淀区的位置不仅仅是它自己的位置,可以说见证了北京城86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存的建筑可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金鉴 《北京纪事》2009,(11):66-68
朋友,您知道大名鼎鼎的皇家御苑——颐和园曾经两次改名吗?倘若不知,请您听我道来。  相似文献   

14.
张国庆 《北京纪事》2014,(9):99-101
凡是到颐和园游玩的人大都在意于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殊不知园内的一座座牌楼(亦称牌坊)也是一道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br〉 颐和园里的牌楼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应算是北京所有公园之最了。本人认为种类包括:从位置与作用分、从材质上分、从造型上分、从结构上分等四个方面。颐和园里的牌楼,从位置与作用来分,有园林牌楼、桥梁牌楼、津渡(码头)牌楼、店铺牌楼、寺庙牌楼;从材质上分,有木牌楼、石牌楼、琉璃牌楼;从造型上分,有出头式与不出头式(二者的区分就是看牌楼的立柱是否超过顶部的“楼”);从结构上分,有2柱1门1楼的,4柱3门3楼的、4柱3门7楼的。真可谓形式多样,各呈风姿,值得观赏,皆可称道。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因能改善环境、又令人赏心悦目而成为园林要素之一,同时,植物还是表达造园者思想和意志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多元的精神内涵,并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植物的象征意义能创造园林意境,提升园林艺术的感染力。以中国古典园林颐和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归纳了植物的象征手法在颐和园中的总体运用,揭示了颐和园中植物配植的文化内涵。结果表明,造园者通过运用植物的象征意义寄托美好愿望。这给现代景观设计以启示,即通过运用古典园林艺术精髓,以期形成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容并蓄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景观。  相似文献   

16.
越南顺化城的皇家陵墓园林是越南古典园林的精粹,也是越南保留最完美的园林之一。本文首先研究顺化城皇家陵墓园林的背景,包括当时园林建立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背景:一方面分析外来文化(包括中国和法国文化)因素对顺化城皇家陵墓园林的理念和审美的影响,另一方面从越南本土的文化内涵和自然环境(包括地理、地貌、气候)对皇家陵墓园林的规划布局和造园手法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各个不同影响因素的归纳,总结出越南顺化城皇家园林自身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主要人物活动的空间场景“大观园”,其现实生活原型本自何处,是几乎自红学有史以来就被一直关注和考索的问题。人们大都在北京诸王府园林、皇家园林和江南南京、苏州原织府园林中比附考证和探讨争论,却忽视了和曹家素有瓜葛的皇家宗室永?的“红楼即东皋”之说。关于这一“东皋”,曹寅本人及后来的皇宗室敦诚敦敏等都有记述,即京师之东的潞河东皋———“博尔都园”。  相似文献   

18.
种荷 《百姓生活》2013,(7):61-65
2013年5月18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在丰台区永定河西岸开幕。第一天迎来首批近5万名游客。园博会将持续至11月18日。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是代表我国园林行业最高水平的盛会。在相当于两个颐和园大小的园博园内,人们可游览128个展园,领略两岸四地69个城市、五大洲29个国家不同的园林风格。“天地是一幅画,画里有你我。”园博会主题歌,邀约人们来园博园体昧“园林城市,美丽家园”,欣赏如梦如幻的园林美景。本期“旅游天地”栏目刊登这篇北京园博园游览指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漫步太空眺望地球,您能用肉眼发现的人类建筑是什么?祖国的万里长城!您知道北京有多少个世界之最吗?最大的城市人工广场——天安门;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圆明园;最大的皇室寝陵建筑群——十三陵。在这里,人民的智慧与帝王的霸气融为一体,即使是撒落在城市每一个街区的现代建筑也深深地烙上了引领时代潮流的风采。您能委屈自己,不去领略一下她那迷人的风采吗?  相似文献   

20.
金鉴 《北京纪事》2009,(2):61-62
那根正50岁上下,言行十分干练,是颐和园游人投诉站的站长。据那先生说,一次,他在垃圾车上发现一连三张民国十三年(1924年)颐和园首次启用的游览券,从此走上了收藏颐和园票证之路。经过十数年执着地多方访求、交换、购买,如今,那先生收藏有颐和园不同时期的票证上千种、数万枚,几乎是一部较完整的颐和园票证发展史。而他所收藏的每一种票证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