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在城乡融合中赋能乡村振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斐然,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突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机遇,这就要在融合发展中强化以城带乡、赋能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聚集城乡互联互通的农村“新基建”动能,释放资源要素城乡对流的市场动能,激发城乡主体合作共赢内生动能,把握城乡人口流动规律的价值动能,激活城乡体制一体化制度动能。  相似文献   

2.
萧洪恩 《阅江学刊》2022,(6):116-126+170-17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明确了乡村如何振兴的问题,但是在研究和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按城市化的思路来指导乡村振兴的问题。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乡村振兴道路的高度,并据此界定农村就地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构成部分。农村就地现代化并不局限于城市化,更不等同于就地城市化或城镇化,农民的就地市民化、农村的就地产业化等只是现代化的内容之一而非全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应该“两条腿走路”:阵地在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靠政府,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与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黄克亮 《探求》2023,(6):21-30+5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实践探索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其理论体系是在理论和实践创新突破中形成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从其内涵和本质要求来看,可将乡村振兴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准确理解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以广州为例,科学探寻超大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进路,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可以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实践做出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9,(7):37-4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农民。什么是农民,谁是农民的问题就是摆在乡村振兴面前需要厘清的问题,只有把"农民"的逻辑内涵和外延搞清楚,乡村振兴才能更好地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当下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地方高校助力农业,让教育、科技、消费、企业、电商等在学校的主导下从多个维度与农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助农+"模式.此举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乡村科技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构建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力量,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对标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乡村产业振兴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依然面临着来自主体、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因素的掣肘,形成了复杂的多重堕距现象。深入研究乡村产业振兴多重堕距的表征发现,其产生与农耕文化和市场文化、主体素养和产业定位、治理结构和流变社会之间的张力有关。因此,新时代必须要以协同式弥合为指导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协同乡村产业生产要素共进、优化市场环境,协同组织乡村产业主体共同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协同优化乡村产业生态发展系统,从而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议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农村就业空间、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等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沈丽飞 《求是学刊》2023,(4):102-111
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在构建我国当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实中,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展开,农村法律援助存在供需不平衡、法律援助服务不到位、传统观念的桎梏、法律援助准入门槛不具体、法律援助质量管理监督理念陈旧等问题。当前变革的农村社会结构表明,以社会场域理论为依托,通过差别补贴原则、打破科层制固化机制、加大普法宣传、建立准入门槛科学标准、加强监督等建构农村法律援助体系可以有效化解前述问题,使农村法律援助发挥时效,促进乡村法治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法治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人口规模对一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多方面影响,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人口结构、经济规模、现代化进程和国家治理四个维度上具有独特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首先,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力资本规模优势,但也面临人口结构转换问题;其次,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规模经济优势,但也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再次,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发展纵深优势,但也面临更加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最后,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治理能力优势,但也面临更为复杂的治理场景。进一步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以优化人口发展应对人口结构转换问题,要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要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善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衡,要以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要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以适应复杂治理场景。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其中,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农民传统价值观念淡化、乡村文化产业模式单一、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等问题。因此,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从现实问题出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建构乡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以及推进乡村文化生存空间的保护,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赵继颖  李响 《学术交流》2023,(1):96-107
“未来乡村”治理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效。“未来乡村”治理既需要多重身份担当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又需要德才兼备的乡村人才,以实现“共富、文明、善治、美丽”的未来乡村目标。乡村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前提条件,“未来乡村”治理是决定乡村富裕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利用“未来乡村”治理优势促进乡村富裕。现阶段,乡村仍存在诸如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不足、城乡及各地区间乡村发展差距较大、乡村产业布局不合理和乡村人才紧缺等问题,制约共同富裕的实现。“未来乡村”治理要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现代化水平;打破城乡壁垒,建设城乡统一大市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供给能力;构建现代农业、数字经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产业格局;制定乡村人才“引、留、育”新政策。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克亮  罗丽云 《探求》2012,(5):5-11
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升工程。本文联系现阶段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在简析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广州的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陈燕妮 《创新》2021,15(3):41-48
当前我国城乡关系已迈向城乡融合发展的阶段,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城乡融合发展符合城乡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城乡融合发展体现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目标.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价值向度,在新时代,其聚焦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蕴含着城市与乡村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为落实和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西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主要通过国家转移支付等方式在政策上进行大力推动,目前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西藏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总体生产环境的影响,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仍然滞后,而且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遇到了巨大挑战。本文对西藏乡村青稞农业稳定性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青稞农业是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青稞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实现青稞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西藏乡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黄克亮 《探求》2022,(5):71-80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关键,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提升工程,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推进广州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必须把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点,以务实的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广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细化品质化水平,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6.
试论提高农村居民生存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慧玲 《唐都学刊》2004,20(4):155-158
中国 6 4 %以上的人口在农村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目前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账面上看是 3:1,实际差距可能已达到 6 :1。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同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公共财政制度等等是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源。这种不公正的体制已严重妨碍了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 ,妨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这是束缚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改变现行城乡二元结构状态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促使城乡共同富裕 ,实现全面小康的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与依据,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需要注意的问题,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8,(9):13-15
新时代的到来对培育农民群众社会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要求,探索新时代下如何有效培育农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通过对甘肃部分农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等方面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岳喜优 《学术交流》2023,(6):134-145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现实而言,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滞后、基础条件不优,需要政府积极的财税政策予以支持。财税政策在引导、支撑和维护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立健全中起到重要作用。对此,应当持续优化财政支出、财政补贴、财政引导、税收优惠等作用机制,落实财税政策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驱动乡村产业集聚、推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实效,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效能。  相似文献   

20.
邓遂 《社科纵横》2020,35(2):41-43
在城镇化转型的背景下,乡村社会呈现出日益衰败景观。乡村衰败表现为乡村人口问题、村落内聚涣散、乡村建设规划缺失、乡村社会治理危机等四大乡村社会问题,其实质是农民各种权益的保障问题。乡村衰败并非城镇化转型的必然产物,而是城市中心主义下的系统性城乡隔离的社会治理制度的产物。把消除农民的社会歧视与保障农民各项权益作为振兴乡村社会的发力点,是实现传统乡村社会升级转型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性乡村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