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在《音乐、心智和教育》一书中,K.斯旺尼克为英国的音乐教育提出了一种理论。他继承了卡尔·波佩尔的传统,认为“人类和科学的中心活动不过是对各种理论的诋毁和赞誉”。他不仅阐述理论问题,而且亲自谱曲。在书中,他以5章篇幅从理论上探讨了音乐教育实践中的三个难题:音乐课程的结构、文化联系以及对学生水平进展的评价。本书的意义在于,他综合了过去20年来英国音乐教育研究的成果,分析了社会中的音乐与教育中的音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于明清中国科学的发展,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过一个引人注目的“李约瑟难题”①。它把十四世纪以后中国科学的落伍视作一个令人困惑的谜。这个谜如雾一般笼罩着中国明清科技史研究,也包括近年来崛起的“徐学”研究。比如,徐霞客的方法论属于中世纪还是近代?其价值观对传统有无本质突破?其与资本主义萌芽又关系如何?从徐霞客身上能否找到解开“李约瑟难题”的突破口?本文愿意略作探讨,抛砖以引玉。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相似文献   

3.
“科学创造活动”是指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探索未知客观对象的内在特征以及其它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创造出具有广泛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科学理论体系或实际应用产品的实践活动。它存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各个领域之中,包括科学理论的创立和科学技术的发明等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是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是以人们勇于开拓、创新,逐步加深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断地产生科学发现和发明的硕果为重要标志的。因而科学创造活动以及山其带来的成果,对于人类社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科技繁荣,为什么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这就是科技史上有名的“李约瑟难题”.不同于专家学者多从经济、政治、文化、地域等多维视角关注和研究“李约瑟难题”,文章转换角度,尝试从思维模式视角探讨“李约瑟难题”出现的原因.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演绎、轻归纳,重实用、轻理论,重伦理、轻真理等工匠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衰退和落后.要想促进当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理论研究、重视演绎推理和数学的方法论的作用,探索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思想》杂志1989年第11期报道,1989年8月1—5日,由国际科学史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会在西德主持召开了第18届国际科学史讨论会,会议主题是“科学与政治体制”。来自英国、美国、苏联、日本等国的科学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家等出席了会议。该届会议所发表的主要论文有:《科学与教育制度的改革》;《意识形态与科学》;《强制移民与科学的变化——1933年以后的德国科学家们》;《科学技术与斯大林主义》;《美国的科学与国家——从殖  相似文献   

6.
赵延东 《社会理论》2008,(1):199-212
随着现代化过程的不断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重要的变化,以至于有学者提出,现代“风险”已经改变了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和结构,成为现代社会的中心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的新时代(贝克,2003)。人们已经日益认识到,为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少风险对人类带来的损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莉 《创新》2019,13(1):81-92
国内外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应用现状显示,着眼于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复杂教育系统规律,仍是当前破解教育困境的紧迫课题和难题,也说明这一新理论的真正特质和内涵并未被人们所真正了解和掌握,因此有必要重提。复杂性科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揭示了人类复杂社会系统所具有的复杂性这一外部表征;另一方面揭示了人类复杂社会系统的复杂性表征来源及形成内因。前者是复杂性科学的前两代,后者是CAS理论的贡献,是复杂科学的新一代。CAS理论揭示了复杂社会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内在机理,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新方法。CAS理论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统一性,引导人们系统、整体地从内到外地研究事物,堪称探索人类复杂教育系统问题的新工具。可推进教育科学跳出简化思维固臼,而以新视野、新方法重新审视复杂教育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和教育日益突出地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21世纪发展的关键。正是在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我们抓住了科学技术和教育这一关键因素,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指明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面对“科教兴国”战略下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本的“科技立国”道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如何看待和吸取日本的“科技立国”道路及其经验教训,如何从“科教兴国”战略出发,实现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入发展,这是下一世纪中日双方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一…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利用:莱布尼兹和中国有机论哲学王志伟一李约瑟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中对中国和西欧在科学思想史上的联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支持这一兴趣的思想基础是他认定中国哲学思想对欧洲科学思想的发...  相似文献   

10.
唐磊 《国外社会科学》2022,(6):162-171+200
加加美光行是日本战后成长起来的重要中国学家,他毕生致力促进中日两国相互理解。文章回顾了日本中国学家加加美光行的学思历程,总结了他在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并阐述了他的中国观以及他借助中国研究反思日本社会的理念。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加加美光行积极推动的“现代中国学”学科与基于“共同行动论”的“国际中国学”研究范式,指出其对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中国研究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已为世人所公认。当前,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社会生活的渗透更加深入广泛,对其影响更具决定性。科技综合实力的研究是“科技兴省”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只有科学而客观地评价黑龙江省的科技宗合实力,才能明确黑龙江省科技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寻找突破口,“科技兴省”才能成为有据可循的战略方针,从而为研究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针,制订经济、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总之,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要以及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把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发展战略首位的方针构成了“科技兴省”的前提和社会基础;而科技综合实力的科学评价又是“科技兴省”方针得以正确制订和实施的必要准备,是“科技兴省”总体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科技研究范式也发生深刻变革,数据劳动历经多年发展已经从新兴的技术类型,逐渐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战略资源。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马尔库什以马克思“人的本质”与生产理论为起点,提出了解释现代性问题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框架——生产范式理论。以马尔库什生产范式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明数据劳动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把握数据劳动在现代社会中扩张与膨胀所产生的后果,对“数据劳动的异化”进行反思和批判,探究摆脱数据劳动异化的正确途径,有助于促进数据劳动的合理发展、校准数据劳动发展理念;有益于调适社会公众对数据劳动的认知;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科学的数据劳动观。  相似文献   

13.
试论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林 《学术交流》2006,23(11):5-9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理论、社会进步与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在整个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成为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然而,在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存在重卢卡奇而轻葛兰西研究的局面,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远未被发掘出来。以往的研究和评价或者满足于对葛兰西实践哲学作定性研究,以判定其实践哲学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阵营为旨归;或者把葛兰西作为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源头,以探寻葛兰西实践哲学对后继者的影响为目的。但是,上述的研究恰恰忽视了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论贡献这一最为重要的内容。在我们看来,葛兰西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对马克思哲学所作的解读、从哲学理解范式根本转换基础上对马克思实践哲学所作的全新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其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卢卡奇晚年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翼星 《求是学刊》2004,31(5):26-32
卢卡奇晚年在其著作《民主化的进程》中着重分析了革命的“非经典性”、社会主义“危机”和斯大林的错误 ,特别是论述了他对社会主义民主化的根据和特征的观点。卢卡奇的这些思想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理论贡献 ,至今仍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追赶史观与成功史观现在,我们正以科学与社会论坛这样的开放型组织为团体,推进有关“战后日本科学技术的社会史”的集体性项目研究。这不仅是现代史研究,而且是力图把官、产、学、民四方面的科学技术进程,均衡地纳入研究视野进行综合性研究的项目。既然要研究现代史,树立史观就是不可避免的课题。史观明显地反映着研究者的价值观,所以,对“科学与社会论坛”这样的松散组织而言,在这方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世界的发展要求科学与人道主义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必须成为一种服务于人类进步的力量。决定这一趋向的,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变革对自然和人类有目的的影响产生了意义重大的时机,而这正在为科学树立了新的方向和新的目标。因此,决定着科学技术进步的人道主义实质的以及促使这一内容成为一种社会法则的那些因素,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如果把这些因素与认识过程区分开来,势必对科学和人类造成严重损害。这个观点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一百多年前,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就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劳动生产力中首先是科学的力量。”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科学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制定的跨越世纪宏伟蓝图中,则明确地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首要因素,它已成为经济腾飞、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不仅如此,如果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考察,那么,我们还可以说,科学技术还是实现社会财富增殖的主要手段。人类社会走过的历史轨迹说…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体系纵向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社会科学技术体系”和“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纵向结构”的思想,认为:传统的“社会科学”应当更全面地扩充为包括社会控制管理与社会工程操作方法的“社会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体系客观地存在着纵向的体系结构,该纵向结构依次由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哲学、社会基础科学、社会应用科学、社会工程技术等层次构成并最终落实到各项社会工程的实施;目前社会科学的各门横向具体学科以及社会管理与社会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在该纵向体系结构中都有相应的层次定位  相似文献   

19.
邬沧萍教授半个多世纪从事人口学的研究,为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率先提出了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母效应”和“分子效应”理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老年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未富先老”等理论和观点。追踪邬沧萍的学术道路可以发现,他始终走在学科的前沿,以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把人口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辩证、历史地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二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相志  魏伟 《学术交流》2006,(10):183-185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空间中纵横不同的两个维度。前者是以理智为主导的实证性文化,侧重理性思维;后者是以直觉为主导的非实证性文化,侧重感性思维。尽管客体差异及运作规律不同,致使主体思维方式与认识方法不同,但在文化体系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整体中,却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依靠科学技术诞生的物质成果越来越依赖于人文文化,人文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世界;科学的社会建制体现了科学活动的文化价值和惯例,科学文化的制度层面渗透了人文因子,并体现着人文文化的要求;科学精神不仅求真,而且求善,人文精神不仅求善,往往与求真密切相关。二者都致力于人类的文明进步和人自身的完善,因此,促进二者的统一,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