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CMS模型,分析了需求因素、结构因素和竞争因素对1992—2015年中国与拉美国家双向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拉美国家进口需求变化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也带动了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而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则不利于出口增加;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方面,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波动主要取决于中国进口需求变动,近年来,拉美国家农产品整体出口竞争力不足,更多依靠特定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带动出口增长,而出口产品结构对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多表现为对出口增长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2~2008年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各种因素.结果发现,中澳两国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的竞争力以及中国WTO成员国身份均对双边农产品贸易起促进作用,而中国农产品进口关税率以及2003年SARS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则起阻碍作用.据此,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UN Comtrade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1996~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促进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对分类农产品而言,影响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农产品结构变化对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贡献小甚至阻碍出口增长。随着双边市场不断开放,中澳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点在于不断调整出口结构,以适应对方农产品进口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农业贸易对双方都很重要。本文集中于中国农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潜力,研究中美两国农业贸易的发展和分析中美双边贸易协定以及中国WTO成员国对中美两国农业贸易的影响。同时本文作者分析了中国农产品现在和潜在的竞争力并对提高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农产品贸易大国,有义务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断完善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政策、国内支持政策和出口竞争政策三方面分析发现,相对于大部分WTO成员国来说我国农产品贸易保护水平相对较低,农业保护政策改革应向结构最优化方向转变,应综合考虑农产品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选择农业保护政策的重点产品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署,中国农产品出口迎来了新机遇。近年来,中国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运用GL指数、BI指数和MIIT指数测算2006—2022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指数,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双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双方产业内贸易增量源自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货物贸易结合度、市场开放度差异、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市场规模差异和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对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货物贸易结合度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基于1992-201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在扩展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考察了CAFTA建设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不存在转移效应和创造效应,CAFTA未能有效促进中国对CAFTA内部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甚至存在负向效应.进一步的农产品分类研究发现,CAF-TA与中国的肉及肉制品等6类农产品的出口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对中国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等13类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创造效应,不存在转移效应;对中国其余3类农产品向成员国的出口贸易呈现负效应;对外部出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CAFTA的出口贸易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6-2016年间CEPII-BACI数据库的HS6分位数据,采用基于离散时间的生存分析法研究FTA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向FTA成员国农产品出口的风险率更低;在FTA成立的作用下,开始于FTA成立之前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延长,开始于FTA成立之后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则因不确定性因素而缩短;中国农产品出口关系生存概率随FTA成立时间和条款深度增加而提高;由于对贸易成本的降低幅度不同,FTA对加工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大于初级农产品。基于此,提出坚持和完善自由贸易区战略、合理引导企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通过汇率传导机制、需求传导机制、贸易传导机制等角度影响着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随着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发展,中国农产品出口相对进口增速日趋减缓、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量化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调控汇率、调整农产品出口战略以及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等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出中国对沿线各国的出口效率水平,分析了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出口效率较高的主要是一些优势农产品,出口产品与沿线国家的需求之间尚存在较大的结构差异,中国还有进一步挖掘农产品出口的潜力和扩大市场的空间;中国对沿线各国的农产品出口效率存在较大的国别差异,其中对中东欧、南亚和部分中东国家的出口仍面临较大阻力,出口效率较低;沿线国家参与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出口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较复杂,大阿拉伯自贸区和中部欧洲自贸区的建立显著提高了中国对其出口效率,而南亚自贸区及欧盟活跃的区域内贸易使得中国出口面临较大的挑战,中国-东盟自贸区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效率方面未能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出口价格竞争效应是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其次是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日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带动,而出口价格竞争效应则严重制约了日本对中国出口扩张;出口商品结构效应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贡献较低,甚至在日本对中国出口中起到阻碍作用。因此,两国应依据消费需求调整出口结构;加强农业合作和交流,扩大互补性农产品出口;推进中国农业生产标准化,转变农产品竞争力要素;推动FTA谈判,提高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出口农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农产品出口的长远发展。基于双边贸易成本的视角,利用中国与127个贸易伙伴847种农产品的数据,运用回归反推法测算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贸易自由化总体上可显著促进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但对出口到不同收入组国家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出口到埃塞俄比亚等低收入组国家农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对出口到孟加拉等中等偏低收入组和日本高收入组国家农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次之,对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等中等偏高收入组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反而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3.
RCEP为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发展带来了新动能,也为成员国经贸往来提供了新的契机。选取2010—2021年面板数据,基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对RCEP成员国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表明,跨境电商出口交易额与经济规模、消费差距、贸易开放度、互联网信息化水平以及人口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地理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贸易潜力方面,14个RCEP成员国中9个属于潜力巨大型,3个属于潜力开拓型,2个属于潜力再造型。应抓住东南亚人口红利,扩大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完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缩短贸易距离;针对不同贸易潜力国家,采取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6—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互联互通视角,构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测算并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及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出口潜力及拓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的经济规模、伙伴国的人口规模以及使用共同语言均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的人口规模、两国的地理距离均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效能、自贸协定、班轮运输连通性、铁路货物运输量、贸易自由度、进口清关时间、货币与金融自由度均对贸易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文化差异和政体水平差异均对贸易效率具有阻碍作用。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潜力较大,未来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充分发掘中国农产品出口潜力,优化中国农产品出口格局,基于1996—2019年数据,以中美贸易摩擦中被加征关税的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弹性分析法而非传统的贸易潜力估计方法,估计了该部分农产品对36个主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短期出口潜力。研究认为,在36个沿线国家市场上,中国被加征关税农产品对出口竞争国的同类产品具有一定替代能力,尤其在意大利、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俄罗斯市场上的替代能力更强;36个沿线国家对来自中国的被加征关税农产品的进口需求均属于富有弹性;中国被加征关税农产品出口潜力较大的国家集中于东南亚地区。研究表明,中国应着力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调整空间,加强与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合作,尤其是借助RCEP促进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深入发展,带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加,实现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格局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和美国1994—2008年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鉴于近年来对贸易与碳排放的密切关注,文章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碳排放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市场需求能力;碳排放在中美农产品出口中都表现出正效应;中国出口美国的农产品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要远远高于美国出口中国的农产品对能源的依赖程度;经济规模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成为中美农产品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巩固发展同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关系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贸易便利化三级指标体系,贴近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实际情况;采用CEPII-BACI数据库2007—2016年HS6分位产品层面数据,首先运用生存分析方法估计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成员国出口贸易关系持续时间,其次运用Cloglog模型着重考察贸易便利化对双边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进一步引入贸易便利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交互项,考察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中位数只有3年,贸易关系持续时间段超过1年占比为63.7%,超过2年占比为50.5%,下降幅度为13.2%,第9年时仅剩29.6%,不足三分之一,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贸易关系持续时间较短且失败概率具有负时间依赖性;贸易便利化会显著降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出口贸易关系失败的风险,提高双边贸易关系的生存率,在微观层面上说明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支付的交易成本降低,提升利润空间从而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贸易便利化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程度具有异质性,从回归系数大小来看,从重到轻依次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当贸易便利化水平变化,价值链较长、国内附加值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更易受到贸易便利化引致的"技术外溢"效应影响,而对于初级产品来说,农业政策的影响效果大于贸易便利化水平,因此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初级产品的影响相对较低;进一步通过交互项模型发现,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产生关税同盟效应,成员国间形成零关税五国区域大市场,促进内部企业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内部要素流动更加自由便捷高效,成员国可以获取更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促使中国出口商品更加快捷高效地向欧亚经济联盟内其他成员国转移,增加了中国企业出口意愿进而提升了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持续时间的促进作用。文章的研究凸显了贸易便利化提升出口持续时间的关键作用,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中贸易数据,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1997—2012年期间新西兰向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进口需求的增长是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增长效应对出口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商品效应和整体竞争效应贡献率有所回升,表明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新西兰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结构有所优化,且在中国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提高;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影响新西兰向中国出口农产品贸易额增长的因素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口波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是我国入世后农产品贸易首次出现逆差,以此基础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onstant Market ShareAnalysis,CMS模型),从需求、商品构成、竞争力三个方面讨论我国农产品进口大幅波动的成因。研究表明需求因素对进口逆差的影响程度最重要,结构影响起着次要作用,竞争力不足阻碍了出口,进一步扩大了逆差。因此,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另外转变对逆差的认知,这将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战略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COMTRADE相关数据,采用修正CMS模型对2002—2017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波动成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美国农产品出口波动主要受市场规模效应影响,但出口增速远低于世界需求增速;出口产品结构效应不明显,市场分布效应对美国出口农产品正面效应愈发显著,其中以中国市场进口增长贡献度最大;美国出口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并不强,在发达经济体市场竞争力表现呈下滑态势,仅在以中国为首的部分新兴市场表现出良好适应性与竞争力,且巴西大豆替代效应对美国农产品竞争力产生较大冲击。提出加强对美国农产品市场及竞争力演变监测、充分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利益、弹性调整对美农产品贸易政策、提升中美农产品贸易依存度、延伸贸易合作平台与推进两国农业全方位交流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