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巫术文化曾长期影响着欧洲人的社会生活,到近代早期随着理性的增长和科学的进步才被边缘化,但现代社会的弊端在20世纪暴露无疑,欧洲文化出现重大转向,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展开了猛烈批判,《哈利.波特》正是借用被理性和科学边缘化的巫术文化对现代社会进行颠覆。  相似文献   

2.
神奇且有点荒诞的"魔法世界"是<哈利·波特>获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对它的构建和维护营造了一种游戏情境,使读者被压抑的幻想得以释放."魔法世界"具体表现为"神奇的妖精和精灵"、"神奇的生物"、"神秘的魔法文化"等;主要通过"从真实的世界中变通获取"和"从其他‘故事锅'中直接拿来"两种方式来构建.同时,作者为了预防"二律悖反",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维护措施,为读者建构了通往虚构世界的心灵桥梁.  相似文献   

3.
欧洲近代巫术观念是当时欧洲人对罪恶和消极价值进行想象的文化产物,它是基于颠倒原则,按照积极价值信念的反面而构建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欧洲历史上久远的人性本恶观念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基督教性压抑态度的体现。近代巫术观念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4.
密宗作为大乘佛教的一个派别传入中国,在唐开元年间鼎盛一时,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青睐.许多学者认为由于密宗与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存在着根本性的冲突,它在开元之后不久,很快就夭折了.其实,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密宗并没有因为武宗灭佛而消亡,它在民间依然拥有大量的信徒,时至宋代依然如此.  相似文献   

5.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天问》、《卜居》、《渔父》形式上韵散结合,介于诗与散文之间,是从楚辞到汉赋的过渡性作品,是“不歌而诵”的赋的先导。内容上则彰善瘅恶,激浊扬清,表现对丑恶现实黑暗社会的无比愤慨和无情揭露,既是抒发牢骚的泄愤之作,也是典型的社会批评,是辞赋体杂文的开山之作,对后代的赋体杂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诗经·国风>开创了比兴传统,其中"以男女喻君臣"的表现"弃妇情结"的抒写传统,堪称"风景这边独好",深受后世悲士与逐臣之青睐.屈原首沾其溉,他于<国风>传统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发扬光大,将"弃妇情结"之抒写传统更为自觉而广泛地运用于<离骚>等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士情怀,由此奠定了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抒写模式.<风><骚>"弃妇情结"抒写传统前后相续,同中有异.在表现手法、托寓寄情、意志情感、心理刻画、结构安排、形象塑造、情景结合、语言描写等方面,<风><骚>均呈现出由简而繁、由浅而深、由实而虚等明显不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这正是屈原继承并发扬<诗经>比兴传统,使其诗歌艺术思维产生巨大飞跃的可喜之处.由<风><骚>所形成的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表现传统,开启了后世悲士不遇文学主题之新径.  相似文献   

8.
明人陶禹范的《天涯亭记》在内容、结构、段落格式和句式,以及写作背景上,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多有相似之处。《天涯亭介》对总体环境的描写比较薄弱、写景文字显得做作、非写景文字偏多、思想境界不够高、整体结构层递关系不清,但其对天涯亭周围四季景色和各种环境要素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南疆水乡的自然和生活图画。  相似文献   

9.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透视出来沉重的历史演变的沧桑和异文化进入、本土文化沉沦的文化变迁给人带来人生无望和痛苦挣扎,使小说具有一种透视历史、透视民族性的震撼人心的效果.本文着重从人类学文化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尘埃落定>如何反映这一段特殊的历史的演变带来的文化变迁及文化变迁给人心、人格带来的波动,以期对小说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并在这基础上对阿来及<尘埃落定>的写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业文化的崛起,出现了文化的分裂与文化断层现象.以<金瓶梅>婚姻家庭生活为对象,分析了这种文化分裂与断层使传统婚姻家庭文化走向衰落的倾向,及其新的婚姻文化观念的兴起,认为这种文化变迁不仅仅意味着某些文化的死亡,而且也昭示着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某种裂变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它幻中有理,这个理就是宋明两代已经佛学化了的心学。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通过唐僧一行的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佛化的心学,宣扬佛教的“明心见性”、“自度成佛”,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性完美的追求。因此《西游记》是一部昭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真谛的文化小说。  相似文献   

12.
从鲁迅译《一个青年的梦》看《呐喊·自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歌东 《东岳论丛》2006,27(1):112-115
在《呐喊·自序》的写作过程中,鲁迅对钱玄同来S会馆约稿这一细节的戏剧化描写在叙事策略上对武者小路实笃的剧作《一个青年的梦》中的相关情节有所借鉴。鲁迅读《一个青年的梦》的“感动”是解读“《呐喊》的来由”的一个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引<诗>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赋<诗>言志的传统,并有所新变,其主要特点为引<诗>用于戏谑等不庄重的场合,<诗经>的地位由汉儒宗为圣典而沦为日常谈笑之资;引<诗>形式渐趋丰富,用<诗>注重化用<诗>的意境,表现出对<诗>的审美鉴赏意识等,使<诗>的文学性得以凸显,这反映出魏晋时期对<诗经>经典尊崇的消解和文学阐释的张扬,其发生与<诗>的文学阐释自先秦以来的不断发展,以及魏晋时期经学中衰,儒、道、释思想并立,人的主体精神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等有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作品把过去作为人生不可取代的精神财富加以重构的评价,进而对那一代开拓者、建设者所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文化财富)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5.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风靡全世界;它既描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也呈现了一片蕴含文化、充满意象的隐喻海洋。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从篇章、情节和意象隐喻三个层次进行文化分类解读,能够进一步发掘作品隐藏的隐喻信息,从而从文学价值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诠释这一文化现象在西方世界广泛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慧 《广西社会科学》2004,(12):135-138
将《聊斋志异》中成就最高的 90多篇爱情故事 ,通过划分角色模式与叙事程序 ,总结出 7种叙事模式 :知己型、痴情型、完成型、资助型、离合型、契约型、欢会型。同时 ,也探讨了作者寓含其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拉摩的侄儿》与《地下室手记》所营造的艺术气氛有很大差异,如果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观照,可知其原因在于:二者处在独白和复调两种不同的艺术语境;不同的语境中对话巨大差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陈劭平 《东南学术》2006,(2):152-160
以胡适先生为代表"新红学",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完全不是出自原作者曹雪芹之手,极力贬损后四十回的艺术价值,制造近百年来中国文坛的一段大冤案.<红楼梦>在曹雪芹生前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作品,现有的全部脂批都没有证明,"新红学"家的一个个附会也不足以证明其后四十回是高鹗的伪作.<红楼梦>这部奇书的生命在于它的完整性,后四十回是<红楼梦>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毗陵驿贾宝玉"悬崖撒手"更是令人回肠荡气.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与人才成长--《当代中国概论》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概论》是一本关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的书。对于广大大学生 ,尤其是在中国内地求学的海外和港澳台学生而言 ,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是极其有益和重要的。当今世界 ,文化多元化趋势日趋彰显 ,业已成为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网络化并列的世界发展重要特征。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语境下 ,“文化自觉”问题日益紧迫地凸显出来。什么是文化自觉 ?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自己最先提出的这一命题是这样诠释的 :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并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空想 ,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  相似文献   

20.
近80年来,对经典文本--鲁迅小说<伤逝>的解读呈现不断变化的态势.早期的文本研究大多从社会学、历史学角度出发,而梳理最近10年的学术研究文章后我们发现,解读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叙事学、接受美学、精神分析、文化批评、女性主义等多种西方现代的文学批评方法都被论者用于文本分析,论者的学术思维日益拓宽.尤其是性别视角的引入,使<伤逝>的研究向文本的原意更接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