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性人权条约和实践对国际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性人权条约与全球性人权条约相比,它们所规定的权利更全面、更完整;在实践中,它们对人权保护的途径更便利、更有效;它们所建立的保障制度更具多样性和可行性;它们所保护的权利主体更具体,所适用的人权标准更统一。区域性人权条约的理论和实践对国际法上有关国际法主体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并从一般理论到部门法发展了国际法、从程序到实体发展了国际人权法。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在保护妇女人权方面起了很好和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注意对妇女公权利的保护、较轻视私权利的保护;主权国家的保留影响了它的功用;国际法由男性控制,难以充分地表达妇女的意愿;本身的执行机制不完善;传统的国际人权观念的影响.为加强对妇女的保护,应努力弥补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   

3.
论人权国际法保障的特殊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国际法保障所依据的法律渊源具有有限性、效力上的层次性、功能上的互补性以及目的的一致性 ,国际人权法的实施方式是形式强制性与实质自愿性的统一。国际人权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使得人权国际法保障充满斗争性和复杂性 ,其实际效果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过程性  相似文献   

4.
人权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国际法上主权原则与人权理论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美国所奉行的人权外交严重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其实质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5.
人权理念对国际法价值取向的人本化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理念对现代国际法价值取向进行着人本化的改造.现代国际法汲取人本主义的合理内核,回应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民主化的潮流,在基本理念、根本原则、具体规则及主要制度等各个层面发生了人本化取向的转变.承认人之尊严与价值、国际合作以尊重和保护人权,代表着国际法治进步的方向,是"人类一家"理想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6.
《欧盟宪法条约》自2004年由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后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诞生是欧洲一体化演变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内容上包含许多创新之处,如在机构改革方面设立欧盟理事会主席、专职欧盟外长,缩小欧盟委员会的规模和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在决策表决制度上采取"双重多数表决机制"等;在权力分配方面特别重视保持权力平衡。但它也存在条文冗长、分散、不方便适用等缺陷。由于内容的特殊性,《欧盟宪法条约》将在国家主权理论、国际法主体以及国际条约法等方面对国际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推动当代国际法的发展。尽管在表决过程中,《欧盟宪法条约》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从长远来看,无论未来的法律文件采用何种名称,欧盟将不会停止其制宪活动。  相似文献   

7.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不仅是中国政府促进和保障人权的政策文件,也是中国履行其所承担的国际人权义务的具体表现。制定和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具备坚实的国际法依据。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建立以后,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权文件对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作出规定,但这些国际文件都不能普遍适用于全世界的少数民族的不同情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向重视保护少数民族的人权,国家在不违背国际义务的情况下,结合我国实际,在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对保护少数民族权利作了具体规定,使我国少数民族的人权得到真正保障。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制定了一系列国际人权条约。为保证缔约国履行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这些条约设立了相关的监督机构和程序,形成了具有准司法性质的监督机制。但由于各国国情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各国政府和学者住住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出发,对人权条约的监督机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试图从国际监督的角度出发,对国际人权条约的监督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国际人权条约的准司法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制定了一系列国际人权条约。为保证缔约国履行保护人权的国际义务,这些条约设立了相关的监督机构和程序,形成了具有准司法性质的监督机制。但由于各国国情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各国政府和学者往往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出发,对人权条约的监督机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试图从国际监督的角度出发,对国际人权条约的监督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在国际法表现形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资源。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是国际法的形式,而国际法的渊源主要表现为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公允及善良原则、国际组织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政府间国际会议制定的非拘束性决议或规则。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国家报告程序是人权条约监督机构保障食物权的主要程序,该程序不仅能指出报告国在食物权保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而且能够表扬其成功之处,在全世界推广其先进经验。由于缺乏公众参与,报告国刻意逃避问题,以及延迟提交报告等原因,报告程序在保障食物权时仍然面临困难。为此,应该加强报告制定过程中以及审议报告时的市民社会参与,并加强事后监督。另外,还应充分利用其他三种程序,并谋求人权条约监督机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社会对跨国企业人权义务的重视,人权保护在国际投资法领域也逐渐得到认可。然而在国际投资仲裁的条约解释中,投资者人权义务涵摄于国家人权义务范围内,这不仅会使人权概念在法律论证中降低说服力,还会误导投资者怠于承担社会责任。透过复杂性理论来看,仲裁庭受缚于二阶观察的历时性方法,难以应对投资环境中的人权期许。因此需将视角推至三阶观察层面,选取教义学方法将人权理念代入具体国际投资条约条款,完成信息冗余的处理以确保系统内部之多样性。公平公正待遇条款在解释上具有基础性、包容性和模糊性,更易解释人权给投资环境稳定性带来的变动,应将其加入投资者人权义务的概念与标准,以此应对人权对国际投资法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 ,对中国发展的许多问题都作出过独到而精辟的论述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在国际法领域 ,邓小平提出的许多观点和设想同样也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国际法理论 ,并解决了我国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邓小平对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和一国两制的论述 ,阐述其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监督制度对于人权条约的实施在实体和程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人权条约实施的国际监督制度主要由条约机构的缔约国报告程序、缔约国间指控来文程序以及个人申诉来文程序等三种国际监督程序所组成.在实践中,条约机构主要依据缔约国报告程序和个人申诉来文程序对缔约国实施人权条约进行经常性和具体监督.国际监督制度在促进缔约国实施人权条约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权条约解释的特殊性与其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权条约模糊抽象的特点为解释留下了较大的空间;非互惠性的特点使人权条约在解释时特别强调其目的与宗旨;解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人权条约难以形成特定的解释;人权条约在内容上的重合为各解释主体相互引证提供了客观基础。但是,无论国家及国际机构采取何种解释方法,它们解释国际人权条约的基础都应源于条约当事国的共同意志。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新俄外交与杨增新的国际法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主政新疆的杨增新面对近邻俄国政权的更迭与俄国内战对新疆造成的巨大冲击与影响,在中央政权无暇西顾、地方各省断绝协饷接济的困境下,与苏(俄)展开积极交涉,在维护新疆领土及主权完整的同时,挽回了一系列权利.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对杨增新的成功外交作一积极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越南的投资需要相应的国际法保护。根据对中越多边及双边投资国际规范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前者存在作用有限、成本较高等问题。为此,我们应把保障中国对越投资的重心放到中越双边投资协议上,并利用我国所参加的双边或区域性投资协议推动全球性投资国际法制的确立及完善。  相似文献   

19.
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变暖使北极在资源、交通、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这一地区的法律地位和相关制度却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从而为有关国家争夺的加剧埋下了隐患。俄罗斯等国对于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主张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应尽快在联合国主持下,就缔结一份全面的《北极条约》进行谈判,冻结或者取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外大陆架规定在北极海域的适用,确立各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北极海域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法律地位,明确北极科考、环保、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并冻结该地区的军事化使用。  相似文献   

20.
《奥本海国际法》是国际法领域的经典之作,从第1版起,每一版都具有自己的独特内容。本书最新的第9版在其经典的框架之内,指明和阐述了当代国际法的新现象,并借助于典型的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探讨,反映出这部名著深刻而常新的生命力。本文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评介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