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坤峰 《决策探索》2014,(24):67-67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违法犯罪都是在特定心理支配下进行的。当违法犯罪可能比从事其他可供选择的合法行为带来更大的利益,而只须付出较小的代价时,行为人就会选择违法犯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渎职和侵权等职务犯罪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结构是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心理因素的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因此,分析犯罪心理结构对于犯罪的控制和预防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家庭教育失当则是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只有解决好当前家庭教育中的种种弊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违法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违纪、违法犯罪也随之增加,这和普遍提高的国民素质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和谐校园营造中的一个不和谐因子。本文试图对大学生违纪、违法犯罪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究采取何种措施、积极的防范、减少和杜绝学生违纪、违法犯罪的发生,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卢静  张悦 《经营管理者》2013,(26):229-229
大学生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因素。随着大学生犯罪率的不断攀升,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已逐渐成为社会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已经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意义。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理应能动地介入到高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中,帮助大学生加强法律文化修养,使大学生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6.
道德养成规律与大学生荣辱观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林 《领导科学》2006,(13):16-17
道德养成就是主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实践活动,将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内化为思想品德意识,并在内部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将其外化为思想品德行为,反复实践,从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即知—情—意—行的动态过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遵循大学生道德养成规律,根据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才…  相似文献   

7.
柴瑞  周锋 《经营管理者》2011,(14):179-180
犯罪心理画像目前在理论研究和侦查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特定的系类案件中描绘、刻画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研究方法归纳式犯罪心理画像和演绎式犯罪心理画像两种研究方法各有所长,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挥作用,以达到刻画犯罪嫌疑人人身、个性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枪击事件震惊世界,应该重视社会文化和犯罪心理研究,重视暴力文化和信息科学的负面作用,作好心理保健,倡导社会的宽容与大爱。  相似文献   

9.
杨文勤 《决策探索》2004,(11):31-31
宪法本应承受之“重”。宪法权威,一般而言,是指在民主国家里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宪法具有使人信服的威望,并支配和规范着国家和社会的正常有序运转。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它产生于实践与社会生活中,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从众行为是"集体无意识"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的具体表现。该文主要从"集体无意识"角度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从众行为,并希望借此对大学生的从众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由酗酒引发违法犯罪的现象日益突出,而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一个个年轻的生命随"酒"消逝令人惋惜,而越来越严重的酗酒风气对纯净校园文化的侵蚀,则更加让人焦虑这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问题我们必须了解目前高校中大学生酗酒的现状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教育目的作为支配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它支配和指导着整个教育过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在21世纪的今天,"全面发展"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的论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进步。本文重在分析我国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及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从而思考厘定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创业倡导借鉴市场化原则提供社会服务,能够在维持自身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被认为是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本文全面梳理了社会创业的兴起背景,深入分析了企业家精神视角下的社会创业过程,揭示了中国情境下社会创业的独特研究主题。本文认为社会创业本质上是在社会企业家精神支配下探索和开发社会机会,进而创建社会企业或新型公益组织的过程。未来研究应该加强多学科视角融合,聚焦中国独特情境下的社会创业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就业难,难就业",已成为最令大学生纠结的现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进,每年各所大学都在扩招大学生,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也在激增,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将是大学生甚至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关系到人与人的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合理的分析,合理的解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这是现在社会研究的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个体在交往过程中会对一部分人产生信任,对另外一部分人则会存在不安全感,这即是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信任现象。高校中,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是心理素质高低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并且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可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而为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皓 《经营管理者》2011,(5X):316-316
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适应改革不断深化、拓展新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关于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从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的角度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经济危机下,社会用人岗位大幅缩减,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在新形势下进行价值观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鉴于此,本文对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内容与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据资料显示,我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0万人;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6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依旧是困扰政府、社会、学生和高校的严重社会问题。针对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到了许多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决策建议。但这  相似文献   

20.
上流人     
清早上的世界,只是一些在世界上顶不算人的人所享受,这大约是一种神的支配。把上流人放在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