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员工的工作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希 《人才开发》2005,(10):21-22,2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环境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员工感到了一种职业的压力。很多人认为工作压力不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事实上工作压力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工作满意度等相关,而且对企业的影响将是潜在的、长期的。一、工作压力的现状在美国,压力正在引发严重的健康和生产问题,正以每年500-1500亿美元的速度侵蚀美国人的财富。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称工作压力已经变成了“21世纪的流感”。同样,中国的企业家和大部分普通员工,也面临着如何缓解压力,保护雇员和提高企业和谐程度与运行效率的困扰。据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最近的一…  相似文献   

2.
马远 《人才瞭望》2013,(12):17-18
由媒体和知名企业共同进行的一项“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工作压力是危害身体健康的第一大因素。工作压力问题,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关注和重点关注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幸福指数与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员工有多少人“工作并幸福着”?调查显示.64%的职场人工作幸福指数并不高。每10个在职人士就有3个人的工作幸福感偏低。19.9%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幸福。37.2%感觉不到工作的幸福.只有9.79%的被调查者感觉自己在幸福地工作。“职业疲劳”越来越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工作压力已经成为了全球职场人士,从金领,到白领、蓝领中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职场工作压力的成因、后果,探究缓解和预防工作压力的方法。从而达到使职场人士在压力环境下,保持心理、身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情绪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人才瞭望》2010,(7):92-93
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情绪管理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企业员工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面对的是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工作变得单调枯燥,很容易出现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重视员工的情绪管理.解决员工个人情绪问题.减轻员工的压力.保持其积极的情绪,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人才开发》2008,(7):59-60
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经济不景气.政府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投资教育.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职业发生了变化.进而劳动力面临地域再分布等状况.政府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1986年发表了《教育与培训——共同工作》的白皮书,提出了要根据国家标准开发一种被雇主认同.同时与学历相并行的职业资格。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将45岁以下的人定义为青年,但目前在国内职场上奋斗十几年的白领们,却突然发现35岁或许已经意味着退休;也就是说,他们在这个年龄就面临着职业生涯的老年.改革开放毕竟只有20来年的时间,当年勇于走进外资、合资企业,充当吃螃蟹者的第一批白领,迈入新世纪的同时也步入了中年.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发现,他们可能正面临着职场的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经济危机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可以预期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企业人力资源将面临着很大的成本压力和管理挑战。员工离职管理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当下企业员工往往选择留守以最大限度地躲避离职风险,“不辞职、不跳槽、不改行、不创业”在雇员中广为流传。在希望通过裁员或降薪来解决资金问题的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劳资纠纷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最新统计显示,在“三资”企业工作的中国人目前已近1500万人,其中担任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人就有200万人。这些才才近三成辗转于世界各地,成为跨国流动人才。 目前,中国自主择业的白领正逐步取代劳务输出的“蓝领”,成为出国就业的主流。随着国际间人才竞争的升级,中国面临着第三次人才外流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一般而言,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可用耶基斯一多德森法则的倒U型曲线表示:当压力过小或过大时,工作效率都较低。压力较小时,给员工带来的正面刺激不足,人处于松懈状态之中,无法提起对工作的足够兴趣,工作积极性受到挫折,效率自然不高。当压力逐渐增大时压力成为一种动力,它会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效率将逐步提高。当压力等于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时,人的效率达到最大值。但当压力超过了人的最大承受能力之后,  相似文献   

11.
北京正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第一轮考试已过,只待最后的考验。北京对申奥充满信心,围绕申奥,北京正采取大动作。而这些,正给白领人提供了相当多的新的工作机会和新的职位。第四届京港经济合作洽谈会上,北京总签约项目41个,总签约金额48.63亿美元,其中不少项目与申奥相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家魏杰就此分析认为,有如此多的外资进人北京,必然带来外资的操作方式,带来各种不同的文化;还有跟人才市场切身利益相关的,会给北京创造一两百万个就业机会,尤其是白领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多。申奥需要绿色人才 中…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11,(4):62-62
1.按摩穴位 一个人面对压力时,可能会毫无理由地觉得心情郁闷。这个时候,你可以用双手按照梳头的方式由前向后按摩头部。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更可以帮你恢复精力。  相似文献   

13.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年轻员工 是企业的生力军,然而目前许多组织指出年轻员工的管理问题愈来愈多,包括:他们工作后的流动率大;与年长员工的代沟极大;他们在受雇的第一年中缺乏创造力、革新力和精力;天真烂漫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要使年轻员工发挥激昂的士气和生产力效果,那么应如何才能管理好他们呢? 了解年轻员工 年轻员工正式参加工作后,大致有4个特征:1.他们的待遇较少,较不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较不受年资的员工福利的限制,因而流动性较高,使他们成为潜在的流动人选。2.态度和价值观易变,对组织的期望很多,对他们认…  相似文献   

14.
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当兴趣直接指向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时。就称之为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在人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影响人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开发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探索与创造、增强人的职业适应性和稳定性。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劳:反之,在这方面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感到厌倦和疲劳。所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了解有关职业兴趣的理论在选人、用人、培训、升迁等各个方面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真正对公司内部管理程序、价值文化做出客观、公正、大胆评价的人恰恰是那些办理离职的雇员。”据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尤其是高成长型、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共同面临着很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异常性的员工流动普遍觉得非常棘手,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措施。调查数据表明,60%左右的企业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招聘与甄选程序;但是不到20%的企业已  相似文献   

16.
李慧  冉晓丽 《人才瞭望》2009,(5):106-107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管理对于组织和个体都日益重要起来.本文阐述了压力的含义、压力产生的原因,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提出了进行压力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简单地讲,压力是个体察觉到“需求-能力”不平衡而引起的身心紧张状态。当压力发生工作场所时.就称为工作压力。压力管理是让个体的压力处在适当范围的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要加入WTO,很多方面都面临着与国际接轨。今天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正从理论和应用实践上全面代替着中国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 那么,如今围绕着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时髦的名词,出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呢? 一、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们 目前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1、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了若干年的人事管理工作者。 这些人可能搞了几十年的人事工作,却刚刚听说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名词儿。面对加入WTO的挑战,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自己正面临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长期习惯于禀承领导意旨做事的这些人,…  相似文献   

18.
压力管理——给你的员工减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研究机构美国职业压力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Stress)估计,压力以及其所导致的疾病(缺勤、体办衰竭、精神健康问题)每年耗费美国企业界3000多亿美元。目前在中国,虽然还没有专业机械对因职业压力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进行统计,但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的调查发现,有超过20%的员工声称“职业压力很大或极大”。  相似文献   

19.
桂佩  王欢  王群  王昫  白桦 《人才瞭望》2013,(3):26-29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计将达到700万人.仅湖北省就有40.3万人。大量毕业生踏入社会.加重了武汉市的就业压力。伴随着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是企业招工难。面对这尴尬的“两难”境况.江汉大学商学院“关于武汉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科研团队对武汉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实证调查。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共有212万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46%,规模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趋于紧张的问题.在许多地方凸显出来。保守估计.今年应届毕业生加上2003年沉淀的一部分.2004年要找工作的大学生将突破300万人.每一个毕业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