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汉书·陈胜传》同。关于这一阳城的所在地,前人共有三种说法:《陈涉世家》司马贞《索隐》引韦昭说和张守节《正义》认为是秦汉颍川郡的阳城县,故治在今河南登封县境。《陈胜传》颜师古注认为是《汉书·地理志》汝南郡的阳城侯国,故治在今河南商水(一作汝南)县境。唐以后多数著名学者如胡三省(《通鉴注》)、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齐台南(《官本汉书考证》)、钱大昕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出版的《宋史》校点本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宋史》分量很大,原来问题就比较多,所以经过校勘、标点之后,还存在一些问题,今仅就我读后发现有关广西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一)原书(“原书”,指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宋史》标点本,以下同。)二册卷一五,《神宗纪》三七五页有:崇宁四年八月“庚午,以王、江、古州归顺”一句,句中以“王江分断为两个地方。原书七册卷九十《地理志》及原书卷四九五《抚水州蛮传》又把“王江”  相似文献   

3.
笔者研读中华书局点校本《隋书》卷二四《食货志》时,发现其于标点、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失误。今不揣谫陋,略举两条,祈望方家不吝赐教。1."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有直百五铢、五铢、女钱、太平百钱、定平一百、五铢稚钱、五铢对文等号。"(第689页)按:此处所列应当均为梁武帝以前之古钱,如"直百五铢"为蜀汉刘备时的铸币,"太平百钱"最晚不迟于三国  相似文献   

4.
冼波 《河北学刊》2004,24(1):207-208
明代学者杨士奇《东里文集》的整理出版 (中华书局 ,1998) ,为读者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学等提供了方便 ,厥功甚伟。但细读之后 ,感觉《东里文集》的标点颇有值得商榷处 ,兹不揣浅陋 ,举出数例 ,以便再版时参考修正 ,形成更为完善的版本。1 第 54页“子敬氵存历艰险 ,道万里而归 ,授鸿胪 ,序班”。按 ,鸿胪即鸿胪寺 ,乃明代一政府部门 ,“序班”是鸿胪寺中的官职。故后两句中不应有逗号 ,而应为“授鸿胪序班”。2 第 54页中有一校对错误 ,“明侪一语不合 ,不能容”之“明侪”当为“朋侪”。3 第 63页“《诗》以理性情而约诸正而推之 ,可…  相似文献   

5.
读中华书局本《三国志》,得校记二条,今录之,以就正于读者。 (一)《三国志·魏书·武帝纪》(13页): (建安元年)“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绍,又附孙坚。二日,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按同纪(21页):(建安五年)“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据此可知,刘辟前此乃降曹,而非被杀。故前言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  相似文献   

6.
刘巴墓光绪《巴陵县志》谓巴陵地名是因葬刘巴的坟墓而命名的,“刘巴墓,在府城西巴山庙后。”此乃录之《明一统志》:“刘巴墓,在岳州府城西门内巴山庙后。”而同治《巴陵县志》则称“巴山寺在城西门外,即巴山古刹。”巴山庙即巴山寺,也叫巴蛇庙。明初原在西门城内,后因西门濒临洞庭湖,屡遭湖浪冲击,湖岸严遭崩塌,墙基内徙,故巴山庙位于西门外,即今岳阳楼城门外下湖处。有“巴山巷,今为大西门通城外西十字街。”  相似文献   

7.
夏中义 《学术月刊》2023,(12):122-135
自1940年以降,在“诗—史”关系论域,陈寅恪(下简称陈),钱锺书(下简称钱)相继有各自的思辨路径暨诗学建模。陈从未臧否钱的诗学观,然从1942年《谈艺录》脱稿到1984年《谈艺录》修订本,乃至2002年三联版《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所辑钱1978年的意大利演讲,钱数落陈的“诗—史”建模已逾半世纪。新世纪以来,学界介入此案之“孰是孰非”者渐多,大多数著述是判“钱是陈非”,其共同点是皆以钱著所主张的“诗—史分界”说为准绳,来径直错判陈的“诗—史”建模;却几无文献可证明错判者对陈著《隋唐制度渊源》《唐代政治史述》《元白诗笺证稿》也下苦功细读过。故错判者始终未识陈是以社会史家暨文学批评史家之“角色叠加”视角来构建其“诗—史”观,进而不解陈在唐史视域所设定的“以诗补史”(归属史学),竟异质于陈在唐传奇视域所设定的“诗俟史证”(归属诗学)。其结果,也就形同“众声喧哗”地表决,错判了在“诗—史”观一案的“钱是陈非”。本文所谓“献疑”,是愿在对钱著、陈著作一视同仁之文献细读的前提下,指出钱对陈的“错判”,根子亦在钱作为诗学巨子之“臆见矜高”,而对陈著(特别是《元白诗笺证稿》)未肯系统“...  相似文献   

8.
吴之振等人的《宋诗钞》 ,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大型宋诗选本 ,持择颇严 ,但也偶有误者。如《江湖诗钞》就有二首抄重了。现以中华书局 1986年排印本为准正之。第 2 0 5 2页抄杨万里《彦通叔祖约游云水寺》 :竹深草长绿冥冥 ,有路如无久断行。风亦恐吾愁寺远 ,殷勤隔雨送钟声。又第 2 0 6 8页录《彦通叔祖约游云水寺二首》 ,其二与此诗相同 ,“久”作“又” ,“寺”作“路”。第 2 181页抄杨万里《三月一十雨零》 :姚黄魏紫向谁赊 ,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 ,满城都是木绵花。又第 2 195页《二月一日雨零》五首 ,第四首与此重出 ,“没些…  相似文献   

9.
《高僧传》十四卷,梁释慧皎撰。全书具有很高的史料和语料价值。我国佛学研究的权威学者汤用彤先生为之校注(汤一玄整理)。汤先生的校注以《大正藏》为底本,参校众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信息。不过由于诸多原因,有些校注尚可商榷。对此,前贤已多有论及。笔者近来亦通读数过,发现有些校点仍可进一步斟酌,今检得数则,以就正于方家。1.[僧]智乃悟而泣曰:“即先师弘觉法师也。师经为姚苌讲《法华》,贫道为都讲,姚苌饷师二物,今遂在此。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复忆采菜之事,弥深悲仰。”(卷七“宋吴虎丘山释县谛”,第279页)按:“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复忆采莱之事,弥深悲仰。”不应为僧智“泣曰”的内容,而是作者的陈述,故标点改为:“[僧]智乃悟而泣曰:‘即先师弘觉法师也。师经为姚苌讲《法华》,贫道为都讲,姚苌饷师二物,今遂在此。’追计弘觉舍命,正是寄物之日。复忆采莱之事,弥深悲仰。”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标点本《清史稿》,是一部很有权威的本本.笔者偶读此书最末一卷《洪秀全传》(卷四七五),竟也发现有标点之误失.试举数例以勘误:(一)误将带官爵的姓名识为两人的.”乃令多隆阿统马步军会攻,拔伪城,击斩霍丞燕、石廷玉等四十七名.”(第12901页)“援师为杨名声所败,斩冈天燕、赖文禾.”(第12906页)  相似文献   

11.
略论陈师道的诗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陈师道诗歌的艺术成就,历来褒贬纷纭,揄扬者推他为宋诗之冠。“予问山谷:‘今之诗人谁为冠?’曰:‘无出陈师道无己’。” (《冷斋夜话》卷二)陆游说:“陈无己诗妙天下。” (《渭南文集》卷二八)清代有人说他是“北宋巨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排击者则痛下贬辞。王夫之说他“刻意冥搜,止堕(?)盐窠臼”(《夕堂永日绪论》),  相似文献   

12.
黄震 《学术研究》2002,(7):132-133
一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 (《秦始皇本纪》第275页)①案 :此句“杜南”下专名线只应标出“杜”字 ,“南”不在其内。《高祖本纪》叙“汉王之国” ,曰“从杜南入蚀中。” (第367页 )正义 :“韦昭云 :‘杜 ,今陵邑。’《括地志》云 :‘杜陵故城在雍州万年县东南十五里。汉杜陵县 ,宣帝陵邑也 ,北去宣帝陵五里。’《庙纪》云 :‘故杜伯国。’”此说甚明。今考《汉书·地理志》 ,②京兆尹属县有杜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③卷五十三陕西二下有杜陵城 :“府东南十五里 ,周杜伯国也。秦武公十一年初置杜县。汉宣帝元康元年葬…  相似文献   

13.
陈佳华、傅克东先生所著《八旗建立之前满洲牛录和人口初探》一文,以丰富的史料、严肃的态度,详细考察了八旗建立之前满洲牛录与人口的发展变化,实清史学界对此方面研究的深入与拓展之主要成果.笔者读后,颇受启迪,获益匪浅,然尚有不明及异议之处,借此提出,以求教于陈、傅二先生与诸方家.一、“属三百人”问题《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一载:1584年努尔哈赤率兵攻翁哥落城,被鹅儿古尼、老科射伤,“于是弃将得之之城而回.太祖疮愈,率兵复攻翁哥落城,克之.众将欲杀鹅儿古尼、老科,太祖曰‘二人射我,乃锋镝之下,名为其主,孰不欲胜?吾今释而用之,后或遇敌,彼岂不为我用命哉!此等之人,死于锋镝者尤当惜之,何忍因伤我而杀之也!’赐以牛录之爵(原注:属三百人),厚养之.”《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则将《武灵》原注纳入正文,改写成“乃擢鄂尔果尼、罗科为牛录额真,统辖三百人.”《初探》叙述此事时写道:“努尔哈齐力排众议说:‘二人射我,乃锋镝之下,各为其主,孰不欲胜,吾今释而用之’,于是‘赐以牛禄之爵’,(《初探》注;《武录》卷1,页7下)‘擢鄂尔果尼、罗科为牛禄额真,统辖三百人.’(《初探》注:《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大清历朝实录》影印本,卷1,页22上)清军入关前,民爵与实官的名称,基本上是一致的,直到1648  相似文献   

14.
卷三《宋本纪下》“(泰始)二年……二月乙丑,以蔡兴宗为尚书右仆射。”(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78页)按:“尚书右仆射”,《建康实录》卷一四、《通志》卷一一同。《宋书.明帝纪》则云是年二月,“吏部尚书蔡兴宗为尚书左仆射”,二载有异,当有一误。今考之《宋书.蔡廓传  相似文献   

15.
刘瑞明先生《吐鲁番出土文书释词》(载《西域研究》1999年第4期)引《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第189页《义熙五年道人弘度举锦券》:“民有私要,要行二主,各自署名为信,沽各半。”第181页《北凉承平五年道人法安弟阿奴举锦券》作“故各半”,编者校“故”为“沽”。第三册第71页《高昌章和十一年某人从左佛得边买田契》作“沽各半”,谓:“故各半”的“故”使句意不通,因而被校为“沽”。但这仅是以多见的“沽”来校正少见的“故”,实际也不成文意。今议,“沽”应是“占”字之误。“占各半”是说同一契约文本,在同一纸上写成一式二份…  相似文献   

16.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3页,卷二七《附考·进士科》增补陈希望为及第时间无考之进士,考云:《汇编》[天宝018]天宝元年(742)十月十六日《唐故处士颍川郡陈府君(懿)夫人渔阳郡宁氏墓志铭并序》(北京图书馆藏拓片)云:“君讳懿,颍川人  相似文献   

17.
札记一则     
《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22页载元稹《乐府古题序》一文,第二段第一、二句标点为:“刘补阙之《乐府》,肇于汉、魏。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齐牍沐作《雉朝飞》,卫女作《思归引》,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此两句连读,于意不通。上句举刘补阙之乐府为例,说乐府开始于汉、魏;下句又举《文王操》等操、引为例,说乐府“不于汉、魏而后始”,前后自相矛盾,作者岂不是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近读明人冯惟讷《诗纪》,其《别集第二·题例》项下引用了此段文字,“之”字作“云”。则此二句标点应为:“刘补阙云:‘乐府肇于汉、魏’。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上句为作者引述刘补阙的话,下句作者对所引进行反驳。如此,文意方明。  相似文献   

18.
卷十九《谢裕传附孙朓传》:“朓好奖人才,会稽孔觊粗有才笔,未为时知,孔珪尝令草让表示朓。”(中华书局标点本,下同。) 标点本《校勘记》〔一三〕:“‘孔觊’各本作‘孔觊’,据《宋书》、《南史》本传改。前沈约曰:‘孙兴公、孔觊并让记室。’各本亦误作‘孔觊’,并改正。”今按:朓所奖之“孔觊(顗)”与沈约所曰让记室之“孔觊”,实为二人。据《宋书·孔觊传》,觊明帝泰始二年(466)被斩,时年五十一。而据《南齐书·谢朓传》载,朓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孔觊被斩时朓方三岁。又,觊“转署记室,  相似文献   

19.
“章华台”是著名的楚国古建筑,每每见于史载及文人之歌咏。新版《辞海》说“章华台”凡有四:一为华容之章华(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古华容县城内);二为城父之章华(在今安徽毫县东南古城父境内);三为汝阳之章华(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古汝阳城内);四为“豫章台”(在今湖北沙市)。本文着重对一、四两处进行考察。华容之章华“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张衡《东京赋》)。这是“章华台”见于古人文艺  相似文献   

20.
《江海学刊》2011年第3期刊发了孙建权博士署名文章《〈滋溪文稿〉标点献疑一则》,对苏天爵《滋溪文稿》卷四《金进士盖公墓记》(陈高华、孟繁清点校,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55页)的一处标点问题提出了商榷意见,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