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立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立法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体现民族法制的特点.民族法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维护后者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民族立法不能违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尤其不能违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而应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据并  相似文献   

2.
民族关系法制,是指国家关于规范和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制度。民族关系问题,随从民族产生而存在。而民族关系法制,则是在阶级、国家产生以后才出现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类型的国家,有其不同性质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关系法律制度。因而,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法制特点,特别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关系的法制形式和特点,以及民族关系法律关系的特点等问题,对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完善民族关系的法制建设,都将带来极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民族法制思想,是其民主与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我国民族关系,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研究邓小平民族法制思想,对于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即:确立了民族平等的民族法制基本原则;促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丰富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治国安邦的方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他的领导下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有关实施自治法的法规,使我国的民族工作制度化、法律化;如今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民族法制体系,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经过几代人尤其是改革开放这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民族关系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加强和完善新形势下民族法制建设,笔者认为在民族立法上要体现原则性、民主性、科学性,在司法上要突出权威性,在实践上要体现操作性,在研究上要增强创新性。1、民族立法上要坚持原则性。即要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就不能依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维护法制统一必须坚持依据法定的权限,遵循…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民族法制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保障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的民族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民族法制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自治法配套法规建设为例,就如何制定和完善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法制保障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推进和民族工作的开展,民族法制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法制建设中自成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宣传和理论研究,我们特辟此栏,约请吴仕民同志主讲.讲座将系统地介绍民族法制的内容、特点和地位,讲述民族法制与民族经济、教育、文化、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探讨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若干问题,并择要介绍国外民族法制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民族法制建设: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法制建设是多民族国家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紧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演进的宏观背景,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法制发展的历史回顾,勾勒了民族法制建设的艰辛历程;综述了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民族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继续努力的方向;瞻望了面向21 世纪的中国民族法制建设的目标取向:民族法制现代化、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法制化、民族法制研究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民族立法工作也取得了重大发展,民族问题在我国新时期的法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而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时期,究竟是民族发展繁荣时期,还是民族融合、消亡时期?弄清这个问题,对改善民族关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总方针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一段时间里,由于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在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中,曾经刮起过一阵“民族融合风”,急于实现民族的融合和消亡。特别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为了达到乱中篡权的反革命罪恶目的,竭力鼓吹“都社会主义了,还有什么民族不民族”,大肆散布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  相似文献   

11.
从“法制”所包含的内容可知,立法乃是法制之始.我国的民族立法凝聚了56个民族的意志和智慧,它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新中国民族立法概览新中国民族立法的起步与共和国的诞生几乎同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族立法的开始.其后40年里,我国的民族立法走过了一条坦途与坎坷交替的道路.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这是民族立法取得重大成果的时期.党和国家对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给予了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民族众多,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主要内容就是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对于尚不发达的民族地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法制建设成就瞩目.经过60年的实践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主要内容,包括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各地方制定的民族方面的法规、行政规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60年来我国民族法制发展历程和成就,并总结了民族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民族法制现代化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80年1月,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持下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民族语文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批判了干扰民族语文工作的“左”的思潮,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语文发展的规律。马学良教授和我一起提交会议的《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文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论文,试图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发  相似文献   

15.
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强调指出了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要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并且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定不移地执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切实保证全面改革和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人民日报》1987年4月13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其中民族法是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民族法的体系也需要  相似文献   

16.
<正> 周恩来曾经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就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中央领导同志在1988年4月25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也指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各民族平等原则的实现,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创造了政治前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家和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也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但是,如果没有民族法制的保障,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非常困  相似文献   

17.
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加强民族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健全民族法律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国民法制观念普遍得到加强,一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和精神正在日益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对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应该承认,在我国全部法制体系中有关民族问题的法律、法规尚未真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真执行和严格遵守,这是当前法制工作和民族工作中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本文不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理论,揭示和强调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并据此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战略、策略、原则、方针和政策以及方式、方法,揭示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制经济,市机制的建立需要法律来保障,市场行为需要法律来规范。只有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才能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有序、平等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