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鹏  李静 《浙江学刊》2022,(5):77-87
科技金融政策在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亦有效促进了区域金融发展。本文以2011年“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方案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7-2016年地级市层面的统计数据研究该方案对试点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试点方案有效提升了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及存贷比,总体上提升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二线以下城市,科技金融政策对一线和二线城市金融市场的带动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显示,科技与金融结合主要通过缓解金融抑制和改善银行信贷歧视对区域金融发展产生正向中介效应;尽管科技金融政策通过地区金融结构优化对金融发展产生数量层面的负向中介效应,但扩大了试点地区的股权融资市场规模,提升了金融发展质量。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科技金融政策的理论研究,还为试点方案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住房价格上涨对发展性消费和发展享受性消费的数量增长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发展性消费的结构升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住房价格上涨对享受性消费的数量增长和结构升级影响均不显著。住房价格上涨推动信贷扩张;信贷扩张对发展性消费数量增长产生部分中介效应;信贷扩张对发展性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部分抵消住房价格上涨产生负向影响。要推动我国居民消费由数量增长向结构升级转换,需要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以充分发挥房地产财富效应;在住房信贷政策上,根据贷款需求动机不同,优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首付比例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信贷规模并降低融资成本,以更好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3.
周韬 《社科纵横》2020,35(1):39-44
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分工从产业层面步入空间层面的具体体现。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群取得了飞速发展,城市群已经成为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主体,已经形成替代区域经济的城市群经济,空间竞争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文章梳理了相关理论,结合世界城市群发展的历程和趋势,在空间竞争视阈下深入分析我国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模式及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为提升我国城市群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欧金朝 《探求》2016,(3):94-100
2004—2014年间,珠三角经济增长速度由快到缓。为考察期间生产要素对珠三角9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促进区域经济产业优化,本文通过构造相关空间影响因素,并将其引入到SEM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和测算区域生产要素效率,了解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发现引入空间相关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精度,珠三角区域经济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赖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科技投入的作用相对较低。最后根据珠三角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空间集聚和空间相互作用成为了其重要特征之一.不过,各地区和区域内部的电影经济集聚和带动效应也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利用城市引力模型,对我国电影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电影经济的联系结构和空间相互作用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城市间电影经济引力不断增强,且上升幅度较大,其中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引...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商品住房市场为例,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从住房供给和住房需求角度确定房价的影响因素,构建房地产市场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税收政策、 利率政策和土地政策,对2000-2019年商品住房价格进行政策仿真调控,结果显示:土地政策对商品住房价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利率政策,税率政策的影响最小.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需要以优化土地供应结构为主,合理利用利率政策因地制宜进行贷款利率弹性化调整,并辅之以税收政策,以维持房价稳定、 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能量的扩大和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渤海城市群是环渤海地区的“金项链”,近年来,利用自身经济和区域优势, 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开放,抓住奥运机遇,使城市群的经济能量急剧扩大。环渤海地区连同它的 城市群成为国内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具有极大的经济辐射 力。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城市群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提高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水 平,带动环渤海人流、信息流、物流的快速流动,进一步吸纳“三北”及南方的资本、信息和人才,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进一步增强环渤海城市群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8.
姚迈新 《探求》2018,(1):110-115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地区经济高度融合,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进行政治与经济的双重探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物品供给的治理层面,"邻避效应"、"行政分割"、"内部失衡"和"权威缺乏"是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要通过以下措施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完善区域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加强湾区城市群内部城市的协调合作、成立湾区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基金会、实施各种创新政策保障区域公共物品供给。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8,(5):54-64
近十几年里,中国高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铁项目作为一项新兴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关于高铁建设与运营对区域经济趋同的影响尚缺乏经验证据。文章利用2000—2014年地级市数据分析了高铁建设与运营对经济增长及其经济趋同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建设与运营对经济增长及其经济趋同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国内高铁运营更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就业规模的扩大,但在加大物质资本投资和集聚人力资本方面弱于高铁建设。当然,这点在区域层面也有所差异。基于此,本文将为各地区进一步借助高铁项目拓宽区域发展空间,兼顾效率和公平,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福利角度探究最优城市规模问题,通过对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函数的重新界定,并根据均衡理论构建最优规模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地级市2012-2015年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最优规模并非唯一、恒定的数值,而是受城市禀赋和时空差异共同影响的动态过程。在当前社会福利水平下,大城市与中小型城市的实际规模大多低于其最优水平,城市具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而超特大城市则大多面临人口规模超载问题,随着人口规模增加,其社会净效益呈边际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可达  张军 《探求》2013,(2):36-42,47
随着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和城市间合作的深化,城市群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本文在分析低碳城市群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建立产业耦合机制、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培育低碳示范城市、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增加区域森林碳汇等方面探讨构建广佛肇低碳城市群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等级-规模"分布层级结构,是城市层级体系优化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城市常住人口人数,利用"等级-规模"法则检验和核密度估计,并基于空间经济学框架,建立劳动力区位选择模型,且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层级结构与幂律为1对应的金字塔结构存在差异,户籍制度阻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使城市规模分布偏离了帕累托最优。户籍改革有助于优化我国城市层级体系。优化城市层级体系,应该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的一致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5-2019年地级市层面的政府债务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总体上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源于它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非对称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影响机制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的资金支出存在着城市偏向性;从居民收入结构来看,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增加了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以及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但显著减少了城乡居民的转移净收入,从而减弱了政府支出的再分配效应。建议政府举绩应科学合理,应规范债务的投向与使用,应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雷翔 《创新》2007,1(4):24-27
"桂南城市群"指广西南部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玉林六市所构成的城市群,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性。对桂南城市群特色风貌的塑造,有利于弘扬优秀的地方文化,改善区域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强城市与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打造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竞争力,构建区域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王新哲  柴婷  周乔泽 《创新》2018,(3):66-72
文章基于2010年6月至2016年11月我国超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和一线城市(南京、武汉、杭州)的加权平均房价,通过采用多元回归实证分析法,研究住房限购政策对两大类型城市房价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就短期而言,住房限购政策不但无法抑制房价增长,而且还会起到促进作用,其中限购政策对超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的促进作用较一线城市更为明显.针对现实状况和比较分析结果,提出在出台限购政策的同时应配套采取相应的政策,使得政策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胡苗 《社科纵横》2023,(1):54-59
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是提升兰西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省区的城市群,兰西两市必须打破城市申报和审批行政的界限,积极探索两地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建立省会城市及城市群联席会议、重点领域专项合作、省市部门工作落实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异军突起,各地楼市、房价轮番上涨,一轮近十年的牛市不期而至.房价的强势上涨,使楼市的"负外部性"日渐显现,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微观层面:过高的房价透支了大多数民众向上发展的资本,挤占了他们生存发展的空间;宏观层面:泡沫房地产的敛财效应,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影响了国家金融的安全;同时,随着房地产开发的盲目扩张,大量耕地被侵占,粮食生产不断萎缩,农业的社会维稳功能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鉴于此,应改善供给制度,坚决贯彻已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严格限制国际游资炒作房地产,继续加大对中低档住房的供给,保证民众在公共决策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建立全 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以京津冀城市群人口的空间分布优化为研究目标,计算了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的最优人口规模,并与实际人口规模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首位城市北京市的最优人口低于实际人口规模,但属于轻微集聚过度,可疏解的人口有限;第二核心城市的天津市最优人口高于实际人口规模,但属于轻度集聚不足,可进一步吸引人口;石家庄、唐山、保定与秦皇岛市的人口属于重度集聚不足,需加强人口的空间集聚;其余城市邯郸、张家口、邢台、沧州、廊坊、衡水和承德市的人口为极度集聚不足,需大力吸引人口。总体看来,京津冀城市群目前人口规模分布整体处于集聚不足状态,今后应以加强各中小城市的人口集聚为政策主要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19,(6)
全球经济进入服务时代,现代服务业在提升城市能级、带动区域发展、推动城市创新三个层面,成为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引擎。广州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着力优化服务业投资环境,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载体建设进展显著,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但同时也存在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滞后、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错配、内部发展结构不够优化、高层次人才供给瓶颈等问题。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建议以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关键,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合计约0.05.0.07,表明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3)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表现为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是也有空间负溢出的证据。(4)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与其他公共部门资本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弹性的贡献仍然较大,新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