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贤文化的地域性、 崇善性、 亲缘性和政治性特质并未随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奠定了其在当代乡村振兴中的伦理道德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必要通过充分挖掘地方乡贤文化资源、 赋予乡贤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创新乡贤文化宣传载体、 大力培育新乡贤群体以及完善新乡贤参与机制等途径来传承和创新乡贤文化,进而发挥其在重构乡村文明秩序和凝聚乡村振兴力量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甘肃作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丰富红色资源的省份,在当前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传播过程动态性不足、传播载体多边性架构不畅、传播话语符号化现象显现和传播环境娱乐化情况凸显影响,出现了传播效能低、传播路径窄化、传播思维僵化、传播内容碎片化的现实困境。创新甘肃红色文化传播要把握新媒体场域下文化传播在传播速度、传播领域、传播载体、传播渠道、传播形式等方面的时代机遇,推动甘肃红色文化传播的传播机制建构、传播载体并联、传播话语解码、传播思维转换,实现红色文化的互动性、矩阵化、全域化和专业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4.
《社科纵横》2018,(9):6-8
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由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具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的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连接乡情乡愁的精神纽带,也是传承乡风文明的重要方式。在实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既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乡贤文化,让农民记得住乡愁,更需要发挥改革开放中农村涌现的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这些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养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丽乡村深深扎根。  相似文献   

5.
孙婧  张慧茹 《社科纵横》2022,(3):157-160
“四史”教育是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建设的重要途径,在高校中利用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四史”教育尤为重要。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学生明确前进方向、坚定理想信念,用甘肃红色文化教育高校学生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启迪人生智慧。掌握甘肃红色文化的建设规律,挖掘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学习利用的特殊问题,发挥“四史”教育的真正作用,弘扬甘肃红色文化精神,用甘肃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心田。  相似文献   

6.
李明珠  卯海娟 《创新》2019,13(4):98-107
乡贤文化孕育于中国特殊的传统农业社会,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世代延续和发展。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需要挖掘并传承创新乡贤文化,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此,我们要通过营造"三治"相结合的新乡贤文化建设环境、构建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多元主体、搭建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多样载体、完善新乡贤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这四方面举措积极推进新乡贤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12):5-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在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对农村工作提出的一个大战略,我们一定要全面实施好这个大战略。而要全面实施好这个战略,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要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另外,还要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行动,要全面解决好农村人口脱贫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云浮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云浮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重视对文物古迹的活化利用、将传统文化与节庆习俗结合起来、将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等,但也存在着创新不足且模式单一、产业融合不够深入、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云浮乡村可借鉴以下几条解决路径: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精品;运用“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全面统筹,合理规划,“政行企校”多方联动,以实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农民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9,(4):58-6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央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利益攸关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所以必须保障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中的参与权。然而,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践中,政府的偏见、决策体制弊端、专家主义的傲慢、参与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农民自身参与意识的弱化和参与能力的不足等成为农民有序参与的障碍。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配套措施,畅通农民参与的渠道,提高农民参与的能力,切实保障农民参与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6):138-142
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及其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分析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战略的进程与不足,提出将红色文化的四个价值体现融入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战略之中,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闫泽华  王天夫 《学习与探索》2022,(12):28-36+197
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经济的配合,同时更应该是城乡文化的共振。本文回顾了城市社会学理论从城乡文化类型化到城市文化差异性的视角变化,总结了中西方城乡文化的内在差异。从我国城乡之间历史文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当下的转型背景来看,乡村发展应该在尊重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基础上,关注乡村实际,打破城乡文化对立,实现乡村振兴。其中,社会参与是城乡文化融合的重要推动力,而数字科技发展为之提供了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12.
张洋 《创新》2021,15(4):46-51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提升南宁市乡村文化旅游品质,培育壮大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是南宁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文章在调查分析南宁市乡村旅游业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乡村旅游经营者自身能力不足、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够、产品营销缺乏有效手段是制约南宁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南宁市应整合乡村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形成规模化经营格局,推进其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袁小平  王仓 《创新》2021,15(4):52-59
乡村振兴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耦合性.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美好蓝图实现的关键,是破解乡村振兴瓶颈的重要一环,而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地和蓄水池,因此,乡村振兴与高校之间存在着盘根错节的耦合关联.然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存在耦合困境,在文化培育、资源供给、目标达成、就业导向等方面协调度有所失衡.为此,高校应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要求,促进文化传承与振兴、实施教育资源的精准匹配、搭建多维双创实践平台、引导双创人才价值回归,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助推器.  相似文献   

15.
16.
《社科纵横》2019,(4):69-74
村级河长的胜任力直接影响农村河湖治理的成效,关系农村生态宜居建设,并最终影响乡村振兴的实现。村级河长的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和品质三个维度。村级河长胜任力培育面临法律政策知识和河湖治理知识贫乏、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沟通能力不够、创新能力欠缺、职业荣誉感下降等困境,需要建立村级河长胜任力甄别机制、增设专职村级河长岗位、优化村级河长胜任力培训形式和内容、搭建村级河长胜任力提升平台、完善村级河长职业荣誉感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9):9-12
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农民本身的文明,其关键是提升农民审美境界和思想道德人格。为此,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主导作用,确保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其中,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农民传统价值观念淡化、乡村文化产业模式单一、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等问题。因此,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从现实问题出发,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建构乡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以及推进乡村文化生存空间的保护,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农产品种类众多、产量稳增、市场潜力巨大,但农产品流通的发展程度不高,体现为市场上产销对接难、农产品走出去难、信息反馈追溯难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市场对农产品流通提出新需求,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甘肃省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甘肃省农产品流通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周勇 《社会工作》2021,(4):9-16
项目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重要实践,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主要抓手和成败关键,一定意义上而言,进行乡村振兴就是抓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乡村振兴项目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社会能力构建,包括社会适应、社会表现和社会技能等方面.社会能力是乡村这一特殊区域发展的最重要、最本质因素.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需要从社会适应性变革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