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基础科学之一的地理学,在我国长期隶属于文科.成立于1929年的中山大学地理系,归入理科,自此开创了中国近代地理学新历史和新格局.文章发端于此,阐述地理学在中山大学以学科性质、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和各类专题地理研究为标志的一系列学术创新,由此反映地理学岭南学派所具有的博采包容、长于野外考察、为社会服务的务实学术风格,指出其对推动中国地理学前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大贡献,并以此彪炳于中国地理学史册.  相似文献   

2.
地理探险、地理学与西方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意识在西方文化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理探险是近代西方文化的标志。十九世纪中叶以前,西方地理思想以探险为动力,博采众长,汇各门知识之精华于一身,是一门活生生的、跨学科性极强的知识体系,地理在大众中享有盛誉。十九世纪后期,地理空间逐渐饱和,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学科意识增强,学科界限形成,地理思想走向保守。同时地理学与大众地理意识相脱离,其社会影响迅速下降。此后地理学一直为一种困惑感和学科危机感所笼罩,这种困惑和危机感是整个西方文化精神状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肇始于20世纪初期,在抗日战争民族救亡之际孕育成熟;至新中国成立后,侯仁之先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和谐论"的主要内涵,创建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人地关系论。历代先贤著述的史籍资料,为近现代学人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变迁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他们秉承的学以致用的家国情怀,又给历史地理学者拯救民族危亡、助力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当今历史地理学界,对两千多年漫长历史时期形成的舆地学优良学术传统中的经世致用治学理念、考据式治学方式、征实性治学精神之传承创新已蔚然成风。这显然已成为我国历史地理学最为宝贵的民族特色;而且藉此民族特色,中国历史地理学正可走向世界,在保卫人类的地球村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的历史性任务中,更好地发挥它的有用于世的学术及实践功能,并推动这门新兴学科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其昀是竺可桢在东南大学地学系培养出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在学术思想上深受竺可桢的影响,师生之间情谊深厚. 1935年,浙江大学师生强烈要求驱逐校长郭任远,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迫于压力,最后选定竺可桢出任浙大校长.而竺可桢最终同意出任浙大校长,陈布雷、张其昀等人的游说功不可没.时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的竺可桢倾心于学术研究,无心政治,自认"不善伺候部长,委员长等,且亦不屑为之"(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6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未注明者皆出自此文献),对出任浙大校长一职不为所动.任教于当时中央大学的张其昀知悉后,竭力劝说竺可桢执掌浙大并协助解决相关事宜.  相似文献   

5.
空间知识的拓展在传统思想近代转换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9世纪西方地理学译著给近代中国人带来了全新的地理学知识,形成了新思想的“地理大发现”。地理学译著活动对于地理学思想从传统到近代的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邹代钧(1854-1908年),晚清著名的地理学家、地图学家及地理学教育家。早年出使欧洲。1895年春夏间,他独资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地理学学术团体———译印西文地图公会(简称地图公会,后改称舆地学会)。这个团体主要的任务是译绘出版各种地图,采取发行股票的方式经营,存在期间共出版了七百多张地图,在中国首次采用了烂铜版法印刷地图,使中国出现了彩色制图,对地图的出版水平、地理知识的普及与地名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地理学从传统的舆地学向近代地理学发展。本文就邹代钧的生平与舆地学会的经营活动等方面,分析邹代钧对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今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对学科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对本学科进行研究,成为了推动相关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地理学与华侨华人研究在研究内容和对象、研究理论和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交叉性。通过对历史地理学与华侨华人研究关系进行梳理,笔者认为这对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研究新方向具有比较重要地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发展历史悠久,萌芽于奴隶社会。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和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了一些反映地理知识的著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理学不断取得进展,到18世纪出现了近代地理科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地域结构、空间分异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其研究范围涉及自然和社会两大领域,是一个包括许多分支学科的科学体系。钱学森将地理科学列为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并列的第十大科学部门。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生态三大危机,以研究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为主的地理科学,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负有科学责任。地理学应加强基础理论建设和应用研究,逐步走向综合化、生态化、实用化。  相似文献   

9.
学科定位问题是文学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但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文学地理学的定位一直具有多样性。国内学者从文学角度思考,将之理解为文学研究的方法、文学或文化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独立的交叉学科。国外学者偏向从地理学角度思考,将之理解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在重新思考中,文学地理学应是一门融合两套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学科,具有二重性,是将地理因素影响下的文学研究和存在于文学形态中的地理研究结合在一起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吴民祥博士撰著的《中国近代大学教师流动研究1898-1949》一书,于2006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反复加工修改完成的。由于种种原因,频繁的流动成为中国近代大学教师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这种频繁流动,对中国近代大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全书选取在中国近代大学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为研究对象,从自由流动与压力流动两个方面,探讨中国近代大学教师的流动实况。全书共分7章。第一章论述了由于思想的矛…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大学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于今年5月召开 在浙江大学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人文学院暨历史系于2001年5月27日至5月31日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成功地举办了“浙江大学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规模适宜,强调实效,与会代表包括中国大陆各学术机构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学者、台湾省学者以及美国、日本的代表,共计三十余人。 历史地理学是浙江大学最先发展的几个优势学科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求是书院开设的历史学和地理学课程,而在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张其昀任史地系主任(后又任人文学院院…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历史地理学的本土语境中,“地理历史学”这一概念几乎从未进入专业研究者的话语体系。一些现代地理学者认为,以往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实际属于地理历史研究范畴,前者之名掩盖了后者的存在;进而主张建立一门与历史地理学并驾齐驱的新学科——地理历史学。事实上,类似争议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国家学术界亦曾发生过。对此,英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达比和贝克都曾有所阐释和辨析,值得镜鉴。本文重申只有将历史地理学视为沟通和融会地理学与历史学两大传统学科之间领域的学术关怀,才能摆脱古往今来两者各自立足于本位而提出的片面见解。重视西方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厘清这一争议话题的本质,也有利于推动本土学科自身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3.
文学地理学是由中国本土学者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研究文学的学科,也是批评与研究文学的一种新方法。它兴起于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发展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研究。在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中,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可以为文学地理学提供许多第一手资料,为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许多重要个案,从而发挥重要的作用。地方文献中所保存的文化、文学与自然地理要素,一再说明了文学与地理之间的天然联系,有力地论证了地理是文学发生的起点与产生的基础,也是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地方文献还包括实地考察与田野调查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某个地方的自然山水与民情风俗的照片、录像、录音与实物,它们对于文学地理学研究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众多学科的统帅与灵魂,地理学研究离不开方法论,更离不开哲学。文章分析了地理学与哲学的联系,并讨论了古代地理学阶段、近代地理学阶段以及现代地理学阶段的地理学发展中的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认为地理学研究要摆脱旧的理论框架的束缚,大胆创新,从多视角、多向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应采取多元化方法论,将诸多方法论综合应用于地理学的学科研究中去,并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自觉地选择适宜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桥驿教授原名庆均,男,1923年12月Ic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44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绍兴中学,9月考上国立中正大学(设于赣什门社会教育学系,三个月后,因日军侵华而结束学生生涯,从此走上自学成才之路。1945年受聘于嘉兴青年职业学校教授英语,同年开始致力于《水经注》的研究;1947年应聘任浙江新昌中学教务主任;1952年出版雕河流域》;1953年出版《黄河》;1954年出版蚀国的河流》,《水经注》研究初出成果。1好4年受聘于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地理系,任讲师兼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主讲忡国地理人吸界地理》、《经济地理学导…  相似文献   

16.
学科制度化是系科制的核心,而系科则是大学的基础结构。由于分科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学科制度化危机不可避免。但学科制度一旦建立,实践中就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便是仅仅作为大学组织建制的象征性标识或人类知识分类的符号体系,学科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对于学科制度化及其改造,比较慎重的选择是,从现实出发尊重人类现有的知识格局和学科划分,鼓励学科的开放和人员的流动,以渐进的方式推动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代初期诞生的禹贡学会,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历史地理这门学科初具雏形的重大标志”。学会虽然前后不到四载,然而,学会凭其坚强的团结、踏实的精神,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它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拟从《禹贡》半月刊论及禹贡学会对历史地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方志是综合记载地方自然和人文情况的著作。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一地的建置、沿革、疆域、物产、天文、地理、气候、山川、名胜、天灾、人祸、文化、艺术、医药、政绩、教育、风俗、民族、人物、宗教、科学、技术、交通、经济等。诸多方志中记载的某地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信息,具有重要的近代乃至现代地理学价值。因此,研究方志的渊源与发展,地理学价值,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具有意义。 一、方志的渊源和发展概述 方志之名称始于《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而后编修志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区分方志的发展为三个阶段:地记阶段、图经阶段和方志阶段。根据体例,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和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可谓开方志之先河。后者又是现存最早以“志”命名的志书,有巴、汉中、蜀、南中等志,凡十二篇。最早以“志”为名的,当属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全书三个部分对汉代郡县封国的建置,以及各地的山川、户口、物产、风俗和文化等作了综述,保存了汉代及其以前的许多珍贵的地理资料,蓄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该志开创了疆域地理志和沿革  相似文献   

19.
〗《禹贡半月刊》发刊词中提出的“地理舞台说”是影响中国历史地理学进程的经典论述。本文梳理了发刊词的成文过程,继而分析了顾颉刚、谭其骧在传统戏曲欣赏品位上的异同,对地理舞台说的提出者做出推断。从学术史上看,“地理舞台说”是民国学界的共识,而该说的源头在于对西方史学、地学思潮的译介。作为舶来品的“地理舞台说”,其最初发端于1903年的日本。此后,西方学界的地理舞台说又被直接译介到中国。然而,中国传统戏曲不以写实性的舞台为特征,将地理比作“舞台”并不准确。而且,“地理舞台说”将历史与地理关系设置为二元对立关系,地理舞台只是作为历史戏剧的陪衬而存在。后来,学界注意到地理环境本身就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地理不再只被视为历史的陪衬,从而为历史地理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独立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学地理学无论是作为一种批评方法还是一个学科,都是中国本土化研究成果,处于初创阶段。对于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来进行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况,两者比较发现,目前文学地理学对于文学地理的研究有所忽视,而文学地理所蕴含的发生学、结构论和运动论价值和意义,不仅决定了文学活动程度的构成方式、运动规律和本体论属性,而且直接显示了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立场、方法论和逻辑依据,是文学地理学建立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